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2020-12-03 網絡安全無小事

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飛躍,而我國出土的十大青銅器國寶多為商、周至西漢時期,以當時的並不發達冶煉技術還能造出如此龐大、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確實不多見。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鳥瞰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實景

1、后母戊[讀 wù]方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

又名后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乃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后母戊方鼎

2、四羊方尊-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裡遺址。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四羊方尊也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

四羊方尊

3、商子龍鼎-最大的商代青銅圓鼎

20世紀20年代出土於河南輝縣,因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而得名,「子龍鼎」重達230公斤,通高1.03米,耳高22釐米,腹高43釐米,足高36.5裡面,口徑80釐米,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雲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饕餮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子龍鼎

4、西周大盂[讀 yú]鼎-青銅炊器

又稱廿三祀盂鼎,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鼎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因作器者是康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

5、西周虢[讀 guó]季子白盤-商周時期盛水器

晚清時期出土於寶雞,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重215.3千克,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為圓角長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盤內底部有銘文111字,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

6、商龍虎紋青銅尊-蟠龍形象+饕餮紋飾

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月兒河,它體形高大,口沿廣闊,鼓腹,高圈足,高50釐米,口徑45釐米,重約20公斤。鑄工極精,整體形成三層花紋。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腹部以三道扉稜為界,分隔3組相同紋飾,皆雙虎食人之狀。

龍虎紋青銅尊

7、西周琱生簋[讀 guǐ]-民間舊藏,留存至今

高22.2釐米,口徑21.9釐米,足徑18釐米,這是貴族琱生為其祖先製作的宗廟祭祀時使用的青銅器。器內鑄有104字銘文,記述琱生在一次關于田地的獄訟中,得到本宗族宗主的庇護,達到了多佔田地的目的。

琱生簋

8、西周匽侯盂-青銅盛食器

1955年出土於遼寧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山嘴子鎮海島營子村,盂高24.3釐米,口徑33.8釐米,足徑23.3釐米。侈口、深腹、平底、圈足,圈足下緣有寬邊切地,兩附耳上部有橫梁與器身相連。盂體紋飾精美,通體以雲雷紋為地,布滿夔風紋,鳥頭像龍首而鳳冠逶迤下垂。匽侯盂所施的夔風紋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華麗的長冠鳳紋,顯示了器主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西周匽侯盂

9、西漢錯金銀雲紋銅犀尊-青銅容酒器

1963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豆馬村,通高34.4釐米、長58.1釐米 重13.3公斤,銅犀尊為相當寫實的犀牛形象,頭部有雙角,耳小;足為三瓣蹄;眼睛以藍料鑲嵌,閃爍有光;尾夾於股間。犀牛頭部右側口邊有細管狀的流,器口開於背部,橢圓形,上覆素麵活動銅蓋,可以啟閉。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10、西周利簋-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

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利簋通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身、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此種方座青銅始見於西周初年。器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西周利簋

~正文完結~

有人說:關注是一種幸福,點讚是一種美德,分享是一種開心,評論是一種信任。新奇創意,就在牽牛。

相關焦點

  • 最貴的五件青銅器文物,每一件都價值過億
    中國文明傳承久遠,流傳著無數珍貴文物,瓷器、絲綢、青銅器、茶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繁榮的代表,在眾多藝術品之中,青銅器無疑是歷史最悠久文物,價值也是最高的。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清朝末年至民國,因為社會動蕩,有很多傳世的青銅器流散海外;改革開放至今,一些出土的青銅器也被走私出去了。總體數量驚人,其中一些還是質量非常好的、連國內博物館都沒有的精品。」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孫華告訴記者。
  • 國家博物館不僅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這20件文物也都是鎮國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不但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更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也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商后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
  • 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在我們國家上億件文物裡,只有極少數由於太過珍貴,或者太容易損壞,被評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永遠不得出國巡展。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眾多青銅器中,只有一件有幸享受「禁出國」待遇:1.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展覽現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拓展事務執行總裁、亞洲藝術部普利茲專席主任和中國藝術策展人汪濤教授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第二大博物館,有『百科全書式』的館藏,對亞洲藝術的收藏歷史已有一百多年
  • 青銅器成秋拍重頭戲 專家:高古收藏潛力無限
    從日前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一件傳世青銅重器,到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在九月拍賣季中紛紛推出中國青銅器專場,青銅器無疑成為今秋藝術市場上的重頭戲之一。  紐約蘇富比這場青銅器專場拍賣的來源——國際著名東方藝術品收藏家朱利思·艾伯哈特於2012年去世,他一生中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建立了首座私人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該國寶級青銅器造型奇特,現存於日本博物館,至今無人弄懂其含義
    文物既是一個國家歷史文明的傳承,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有力證據。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給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物寶藏。但是我國不僅僅只是一個文物大國,同時也是文物流失最嚴重的一個國家。這很讓國人心痛。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農民打魚撈出個銅罐,國家獎勵200元後徵收,如今已禁止出國展出
    當時徐廷蘭還不知道,自己挖出了一件國寶,只是覺得這個青銅器很好看,於是就將其放在漁網中。隨後,徐廷蘭又陸續挖出七個青銅器,然後將所有器物用漁網一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為了酬謝借他鐵鍬的鄉親,還送了他一個小青銅罐。由於徐廷蘭挖出的青銅器太精美,所以許多村民都湧入他的房子觀看。其中最大的青銅器,也就是龍虎尊,特別受歡迎。
  • 文物收藏十大奇葩事出爐 比如地下的歸國家那天上的隕石呢
    長期以來,民間文物收藏與交流都是一個敏感話題,更多是與淘寶撿漏、鑑寶估價和祖傳捐贈等聯繫在一起,很難見到民間文物收藏有像國家博物館那樣大張旗鼓地出國辦展機會,即使在國內辦展也多橫遭攻伐,屢被質疑,有的被迫臨時更換展名降低規格,有的成為各種打假對象,甚至官司不斷。在電視臺舉辦的鑑寶類節目裡,當被問到寶物來源時,寶物等級越高,持寶人的回答越是閃爍其詞,常以受朋友委託來打馬虎眼。
  • 博物館把一堆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品都鎖在儲藏室了
    喬治亞·歐姬芙大多數的作品都在儲藏室裡。畢卡索有接近一半的油畫都被藏起來了。埃貢·席勒沒有一幅畫正在展覽。自從17世紀公眾展覽出現後,博物館至今已為社會大眾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收藏。但實際上,其中只有極小部分的藝術品是開放的,能讓大眾去觀看和欣賞的——事實證明,其中包括了許多被公認的大師傑作。
  • 位列收藏之首的青銅器為何國內拍賣不溫不火
    國之重器再成海外拍場關注焦點   「朱利思·艾伯哈特收藏重要中國古代青銅禮器」專場拍品均來自國際著名東方藝術品收藏家艾伯哈特,他於2012年去世,一生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建立了首座私人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此次在紐約蘇富比面市的這批中國青銅禮器,就是其藏品中最重要的部分。
  • 新年到博物館裡去數數「羊」青銅器 上海博物館 數數 磁山遺址...
    2015-2-21 15:08:16來源:新民晚報作者:樂夢融 史通 選稿:方翔原標題: 新年到博物館裡去數數「羊」紅火熱鬧的甲午馬年已經過去,沐浴著寧和安詳氣息的乙未羊年歡快地到來。我們的祖先如何做出有關羊的精美藝術品,不妨去博物館裡探索與發現。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1965年,他設立了同名基金會,用以向公眾展示超過1100件包括中國禮器、青銅器、瓷器、佛像在內的中國藝術收藏。上世紀八十年代,亞瑟·姆·賽克勒在美國多座城市捐助修建了博物館,在哈佛大學以及華盛頓,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館。亞瑟·姆·賽克勒曾多次表達希望通過提供一座具有現代博物館學特徵和功能的博物館來幫助中國保存和保護豐富的文化遺產,並通過教學培養考古學家和博物館學家。
  • 古董藝術品市場上沒有人買的時候,才是買進的好時侯
    古董藝術品在市場上沒有人關注沒有人要的時候,可以在裡面挑選好的買下收藏,才是收藏之道。上世紀六十年代買山河一片紅郵票只有8分一枚,現在一百多萬一枚。七八十年代買民國金本位銀幣2元一個,現在一千萬一個。九十年代初買弘一書法對聯每對一千元,現在五六百萬一幅張大千畫以經過億了。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比如一般來說鼎、尊這類青銅器都是雄的,因為他們的主人大都是男性。而出土的梳、簪、奩等文物一般都是雌的,因為他們的主人大都是女性。本期這件國寶如果有性別的話,肯定是個女性。因為它的主人極有可能是西周時期的莒國的貴族女性。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在此之前,一件被稱作宋徽宗《千字文》的書法作品拍出1.4億元的高價,但很快遭到藏有唯一真跡的上海博物館質疑。近年來,中國文物造假事件層出不窮。日前,一家專業藝術品網站深入調查,公布了一份《中國文物造假地圖》,其結果可供參考。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市古玩市場了解到,湖北青銅器造假多集中於荊州、石首、監利等地,市場上極少出現真品,多是仿品,而這些在收藏家和賣家心裡已是共識。
  • 「沉睡」的國寶如何被喚醒
    「國寶檔案」系列(5冊)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版每一道紋飾都是一次文明的觸碰,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憶。穿越古今王朝、探訪先賢今人,我們讀到了國寶背後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和曲折經歷,也領略了中華國寶不朽的價值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