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把一堆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品都鎖在儲藏室了

2021-01-12 藝術中國

喬治亞·歐姬芙大多數的作品都在儲藏室裡。

畢卡索有接近一半的油畫都被藏起來了。

埃貢·席勒沒有一幅畫正在展覽。

自從17世紀公眾展覽出現後,博物館至今已為社會大眾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收藏。但實際上,其中只有極小部分的藝術品是開放的,能讓大眾去觀看和欣賞的——事實證明,其中包括了許多被公認的大師傑作。這種情況引發了人們去思考在博物館收集了這麼多世界上最好的藝術品後,到底是誰獲益的問題。

為了了解這些策展決定的總體概況,我們調查了分布在7個國家的20座博物館的館藏,聚焦在13位主要藝術家的作品。我們總共收集了2087件藝術品的數據。開頭提到的那些統計是從我們的調查中得出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成果。

數一數大師傑作

許多世界上偉大的藝術品,就被存放在展覽空間有限的博物館的巨大的檔案室裡。最大型的博物館通常也只展示大約5%的藏品。給博物館捐贈藝術品的有錢人,最終往往會將藝術品藏起來,不向公眾公開。


《舞者》,席勒。圖片來源:美國國家美術館

博物館通常不會公布正在展示的是他們所收藏的某個藝術家哪部分的作品。我們聯繫的機構要麼拒絕提供這方面的信息,要麼根本沒有回覆我們的請求。因此我們通過博物館的網站來收集數據,其中很多網站現在已經開放了他們館藏的全部藝術品。

我們調查的博物館範圍很廣,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比如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美術館和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由於缺乏完整的數據,我們選擇搜索某些特別知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我們把搜索結果限制在每個藝術家某一種媒才的作品,通常也是他們最具標誌性的:比如歐姬芙的油畫,或亞歷山大·考爾德的雕塑。線上的藏品往往是不完整的,所以不能認為這次調查的結果是很全面的,但是有足夠的數據來說明大藝術家的作品遠離公眾視野的頻率有多高。

我們的調查發現,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的機率差別很大。保羅·塞尚和莫奈的畫作是最不可能被藏起來。其他藝術家就沒有這麼優厚的待遇了,特別是奧地利藝術家席勒,他對人的形體的描繪在表現主義運動中很有影響。儘管7座不同的博物館總共藏有53幅他的人體繪畫,但他沒有一件作品正在展覽。

每個博物館展覽機率也各不相同,雖然這些數字可能有點誤導的成分。例如美國國家美術館的展覽機率就受到了它們館藏的199幅羅斯科的畫的影響。(他們正在展出兩幅。)這是羅斯科基金會在1986年捐贈的,代表了藝術家畢生的作品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首席策展人弗蘭克·凱利說,在博物館的東翼完成翻修重新開放後,那些畫裡至少有十幾幅將被展出。

進入保險庫

本次調查涉及到的絕大多數的藝術品都是由藝術家,收藏家和基金會所捐贈的。除了潛在的稅務優惠,捐贈者通常認為只有大的博物館才可以保證那些重要的藝術作品能得到妥善保管。他們可能還會尋找那些在政策上規定永不變賣該藏品的機構,就像羅斯科基金會與美國國家美術館的例子一樣。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藝術品傾向於堆積在大博物館的保險庫裡,而不是小的美術館。此外,博物館展示的大概5%的藏品通常只會在文化上最重要的藏品之間輪換。沒那麼重要的或者比較冷門的作品有可能永遠都不會離開倉庫,除非是送去修復。一篇2002年的論文指出,在舊金山的幾個美術博物館,買回來的藏品比捐贈的藏品展出的頻率高很多。

我們調查的其中十三座博物館一共藏有862幅著名街拍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幾乎全是捐贈所得。其中有許多現藏現代藝術博物館,是作者本人捐贈的。這些作品裡只有一幅正在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展出,儘管卡蒂埃-布列松在2010年才成為一個大型回顧展的主角。

我們選擇在其它的分析裡排除布列松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數量太多,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但由此我們可以看看到底有多少他的攝影作品是在儲存室裡的。

一座博物館擁有一些不展示的藝術品在本質上並沒有錯。很多在儲藏室裡的藝術品本來就是「研究藏品」,是博物館從來都不打算展出的。這些物品的公共利益往往比那些「展示藏品」少,但對於研究來說仍然有巨大的價值。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藏品管理的負責人南希·託馬斯,舉了一組洛雷斯坦青銅器為例,她說這些青銅器作為一個整體更有價值,哪怕它們不能全部被展示。「還有好多(研究它們的)論文要寫呢,」她解釋說。

其它的藏品可能是用於展示的,但是需要更頻繁地對它們進行修復和保護的工作。布列松的照片和席勒的繪畫都是紙上作品,如果被光線照射就會褪色。紡織品和其它的物品可能有類似的問題,所以不能一直展覽。

然而,這次調查的絕大多數的作品都不是研究藏品,也不是特別地脆弱。大部分都是公認的大師畫作,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關注的。總體來說,這次調查中只有44%的藝術品正在展出,光是我們調查的十幾位藝術家就有689件作品是放在庫房的。這麼多著名的作品我們都看不到,引發了超越了日常運作的問題。它們迫使我們去思考一個更大的問題:博物館是做什麼的,誰應該是博物館的受益人?


《有藍色水壺的靜物》,塞尚。圖片來源:蓋蒂博物館

令人驚訝的是,關於博物館的目的人們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其中有些博物館,尤其是歷史悠久的那些,往往將保護和研究視為首要任務。美國國家美術館的策展人弗蘭克·凱利將他們的檔案室稱作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整體任務是保護藝術品,這就包括把它們存儲得當,」他說。將某個藝術家數以百計的畫作儲存起來是很合理的,如果說你的目標是無限期地保護這些藝術品的話。凱利還強調說,這使得他們可以把作品借給其它博物館展出。

小型的和新型的博物館正在向另一個方向努力,即更加明確地關注公眾。成本是一個原因。收購藝術品的價格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高。一件作品一旦被收購,儲存它的成本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的策展人南希·託馬斯稱儲藏「對所有博物館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她解釋說,雕塑和裝置作品特別成問題,因為它們必須單獨放置。一份2013年有關加拿大博物館的調查發現,存儲大小和保護的成本是他們首要關注的問題。

出售,共享與網絡

對這些問題最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是讓博物館出售那些他們不展出的作品。許多規模較小的博物館,更不用說私人收藏家,會很樂意買入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庫房裡的30幅畢卡索名畫中的任何一幅。從理論上來講,博物館解決財務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展出更多的藝術品。


《戴著草帽的小女孩》,瑪麗·卡薩特。圖片來源:美國國家美術館

不過,政策的爭論往往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大多數的博物館都不允許出售或對外捐贈藝術品。許多博物館行業的協會有效地禁止銷售藏品。美術館館長協會(AAMD)允許在某些情況下出售藝術品,但籌集到的資金必須用於購買更多的藝術品。美術館館長協會已經將那些為了解決財務危機而出售藝術品的博物館明確地列入了黑名單。

在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教授公共政策的麥可·奧黑爾,在去年對這些政策提出了挑戰,他認為博物館應該像看待資產一樣地去看待它們的藝術品的價值。他估算,如果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出售其價值1%的藏品,就可以從此向觀眾免費開放,還有資金可以用於改進教育項目和其它面向公眾的努力。

當被問及他的文章從博物館策展人那裡得到什麼回應時,奧黑爾說,「沉默」。

博物館的策展人都很抗拒那些關於他們的藏品的經濟學觀點,這並不讓人意外。但是策展人,尤其是在美國的那些,甚至很少會承認一大批看不見的藝術藏品有可能會帶來問題。在機構之間有大量的討論是關於如何管理這些藏品的,但很少會談到它們是不是一個好主意。除了一篇在2010年發表的文章是一個例外,作者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策展人安·鐵姆肯。她在文中思索了不斷增長的藏品所帶來的危險,甚至擔心博物館的庫房「會像墓地一樣不會再有人踏足」。鐵姆肯懇請她的策展同行迎面解決儲藏的問題。

英國的博物館策展人似乎更願意去解決儲藏帶來的問題:他們最新一期的雜誌專門探討了這個話題。蘇珊·基恩是一名退休教授,在2008年寫了一份有關在英國的藏品應用的報告,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藏品的態度往往是由策展人的個性所驅動的。「這基本上看個人,」她說。

排除心理上的抵抗,其實很多策展人都在尋求更好地利用藏品的方法。一些機構,比如布魯克林博物館,正在投資一個「開放式的庫房」,用諸如玻璃展櫃和滑架等方式,讓公眾在庫房裡也可以瀏覽藝術品。最近開放的在洛杉磯的布洛德博物館更進了一步,開放了一些連接保險庫的窗口,讓公眾可以看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裡面努力地工作。這樣的做法是否可以把更多的藏品展示出來還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普維爾海水漲潮》,莫奈。圖片來源:布魯克林博物館

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其他人認為,博物館只需要改變他們對收藏的想法就可以了。一份2005年史密森政策的分析報告提出了若干「對傳統的收藏方式的替代」,認為這樣可以減少庫存藏品的數量,或者至少可以防止它們以不可持續的速度增長:

協調多個博物館之間的收藏重心,以減少重疊

從其它博物館租借藝術品

由多個機構共同購買

通過長期借展共享藏品

收藏圖像或模型,而不是藝術品原作

我們的建議他們沒有提及——畢竟這是2005年的報告——而正是這件事才有了這篇文章:將藏品發布在網絡上。這實際上似乎是大多數博物館都採取了的辦法。他們對數位化技術的熱情至少可以確保很多藏品能被那些有決心找到它們的人所看到。事實上,我們查看的48座博物館都至少把其中一部分館藏發布到網上了。

瀏覽一個網站,比起親身走在博物館裡,突然眼前出現一幅兩米多高的羅斯科的畫的體驗遜色多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藝術愛好者們將使用諸如谷歌文化研究所的服務,或者用虛擬實境的設備來重溫這種體驗。

如果這種未來真的出現了,那麼藝術品本身在什麼地方也許就無關緊要了。

這甚至可能幫助論證整合藝術藏品的做法的合理性,因為大的博物館更有可能有能力把藝術品變成在線資源。然而,與此同時,公眾就只能期盼著博物館能繼續對外開放它們的庫房了。如果博物館不這樣做的話,怎麼還會有人知道有這些藝術品的存在呢?

相關焦點

  • 美國四大博物館:世界著名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
    1、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位於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82號大街,與著名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紐約海登天文館遙遙相對,前者(指的是美國自然博物館)主要回顧了大自然的其他動物的歷史以及滿足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外太空的好奇心而後者(指的是大都會博物館)則回顧了人類自身的文明史的發展。
  • 世界上:收藏中國元青花最著名的兩個博物館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當今,全世界以收藏元青花最著名的博物館,土耳其的託普卡比博物館排名第一,伊朗阿德比爾神廟博物館藏品位居第二。這兩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元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元青花瓷器精品中的精品。土耳其託普卡比博物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位於歐亞交界,昔日這裡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公元十五世紀左右,奧斯曼蘇丹在這裡建造了託普卡帕皇宮。上個世紀初,土耳其將其闢為永久性博物館。作為全球藏品最多最豐富的皇宮博物館之一,宮中藏品包羅萬象,其中,來自中國的瓷器尤其引人注目,而最吸引人的無疑是那些元青花,堪稱中國元青花精品中的精品。
  • 走進世界中國古藝術品最重要收藏家:王公子分享賽克勒吉金
    華盛頓紀念碑與國會山之間的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上,全世界最著名的九所博物館座落其中。Dr.ArthurM.Sackler)作為上個世紀國際收藏界的傳奇人物,擁有醫學才華和商業頭腦的他,在醫學界獲得了極大成功並積累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對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興趣涵蓋了亞洲、美洲、歐洲等各地區的多種文化。
  •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圖四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1、北京自然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
  • 損壞畢卡索名作的人被判刑,比起熊孩子毀壞博物館藝術品,成年人的...
    在館方看來,當遺憾變為憤怒,一些網友給犯錯的孩子打上「犯罪者」的標籤,並大聲喊出「禁止小朋友參觀」的時候,作為博物館人,覺得畫風逐漸走偏。館方表示理解孩子們在參觀中「摸一摸」的衝動,「為什麼會想要摸一摸?用觸覺感知這個世界,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他們甚至會撿起地上的小垃圾放進嘴裡嘗嘗味道,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不可以。」但館方也強調了學習「博物館禮儀」的必要性。
  • 用生物技術保護藝術品
    許多珍貴藝術品都是由帆布、木材、紙或皮革製成。在溫暖潮溼環境下,它們會發黴、吸引微生物和昆蟲,導致腐敗或分解。如何保護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物,是擺在各國文物專家面前的難題。據路透社報導,2月9日至12日,專家們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舉行會議,討論保護藝術品的新辦法,如怎樣隔離微生物,怎樣清除藝術品上的真菌等。
  •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為什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呢?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為什麼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呢?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t of Australia)緊鄰伯利格裡芬湖,其七巧板般的設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之一。
  • 藝術的盛宴: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是世界上最小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中最著名的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座落於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內,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的博物館。
  • 撐不住了,紐約著名博物館要賣出世界名畫,發工資救急
    合作:Xiaofu_Lu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博物館出現財政困難,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日前宣布,將在這個月拍賣12件收藏品套現,總售價在230萬至350萬美元間,希望利用拍賣收入,維持人員營運,拿錢來發工資。
  • 芝加哥世界最大自然史博物館將建中國館
    人民網8月27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報導,世界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之一---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內的「唐仲英中國館」(Cyrus Tang Hall of China)將於明年6月24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 世界上最著名靈異博物館:《招魂》系列中真實的「沃倫夫婦」
    艾德·沃倫(Ed Warren)在靈異博物館據說,這些藏品均來自於極其危險的靈異事件和世界上最詭異的驅魔實踐中。如果不小心碰到其中任何一件藏品,將會遇到不好的事情。夜晚9點,博物館就會開放,同時伴隨著古老的舊風琴自動彈奏而出的詭異古老的樂曲。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也將各博物館的官網一併奉上(以英文為主)。  首先列舉各個文明古國的博物館,以收藏各自國家古代文物為主,較少收藏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藏品。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大家喜歡逛博物館嗎?博物館可是記錄著世界歷史的種種片段,通過它可以最快了解人類文明前世今生。進入不同的博物館,仿佛穿越到不同的時空,千年前的時代產物就在眼前。而這些頂級博物館,鎮館之寶又都有哪些藏品呢?
  • 納粹掠奪藝術品持有人去世 藏品捐瑞士博物館(圖)
    昨日,他的遺囑對外公布,瑞士的伯爾尼藝術博物館成為這些藝術品的「唯一繼承人」。  六個月前,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誰是科尼利爾斯·古爾利特,連他的德國同胞也沒有聽說過他。他是一個害羞、深居簡出的老頭,獨自一人住在慕尼黑一間公寓裡,他唯一的「朋友」就是藏在他那間昏暗公寓中的1400餘幅作品。  去年11月,德國官方公布2012年在古爾利特公寓裡查收了一批藝術品。
  • 世界著名品牌蒂凡尼的玻璃燈飾將首度亮相
    蒂凡尼工作室的蓬花檯燈美、約1904年世界著名品牌Tiffany的靈魂人物─ Louis Comfort Tiffany一直被譽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的裝飾藝術家之一,他的傳奇Tiffany Studios彩繪鑲嵌玻璃燈飾更成為新藝術時期(Art Nouveau Period) 的文化象徵,亦是代表著美國最珍貴的藝術文化產物。
  • 地下儲藏室怎麼防潮 地下儲藏室用途有哪些
    現在很多的朋友們為了自己放置一些生活雜品方便,會選擇購買一個地下儲藏室,這樣的話對於自己的生活也很方便,但是地下儲藏室很容易出現上朝的現象,這樣也會影響室內的環境,那麼地下儲藏室怎麼防潮?地下儲藏室用途有哪些?下面我們來一起來具體的了解一下相關知識吧。
  • 洛杉磯布羅德博物館:與世界共享當代藝術
    現年84歲的布羅德先生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了為何捐出1.4億美元修建這座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布羅德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實力的收藏家之一,也是美國商界傳奇之一,2015年以72億美元淨資產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5名。
  • 全球藝術品收藏被逐步數位化
    不過,從《藝術導報》的報導來看,BBC的計劃似乎並不那麼順利,因為英國著名收藏機構皇家珍藏拒絕加入這個項目。皇家珍藏擁有7000件油畫藏品,是英國最大的兩家油畫收藏機構之一,藏畫數量比泰特美術館和國家美術館都多。皇家珍藏在接受《藝術導報》的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經在編制一系列的藏品圖錄。「考慮到資源有限,加入這個項目將導致重複工作,並使我們不能集中精力從事自己的出版計劃。」
  • 轟動世界卻少有人知的博物館——高安元青花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坐落在江西省高安市,距省會南昌不過35公裡,但即使南昌人也沒有幾人知曉,更不用說專程去看展。博物館中收藏有十九件元青花!要知道,元青花本身有多麼珍貴。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舉辦的 "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折合人民幣2.3億元的價格成交,並創造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除了價值極高,數量也非常稀少,元青花在全世界範圍公認的館藏也不過兩三百件。
  • 飛碟降落卡達:又一座超大型藝術品建築——新國家博物館
    在綿延近1.6公裡的新國家博物館中,它講述了這個由遊牧的貝都因人和採珠者組成的小國,隨著天然氣的發現,如何在短短50年內成為地球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的故事。在倫敦,卡達現在擁有的土地比英國女王還多,從金絲雀碼頭和碎片大廈,再到奧運村、切爾西兵營、大象城堡以及哈羅德百貨公司,卡達幾乎買下了一切,讓這些資產成為其豪華資產組合中最耀眼的明珠。卡達的海外投資從銀行到大學無所不包,而它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的購買力也是無與倫比的。那麼,努維爾認為哪種形式最能體現這個神奇的民族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