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珍貴藝術品都是由帆布、木材、紙或皮革製成。在溫暖潮溼環境下,它們會發黴、吸引微生物和昆蟲,導致腐敗或分解。如何保護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物,是擺在各國文物專家面前的難題。
藝術寶藏受到氣候變暖的威脅,腐爛速度正在加快。據路透社報導,2月9日至12日,專家們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舉行會議,討論保護藝術品的新辦法,如怎樣隔離微生物,怎樣清除藝術品上的真菌等。
聯合國大學(聯合國下屬以國際項目研究和人才培養為目的的國際共同體)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生物工藝學項目帶頭人喬斯·路易斯·瑞麥茲表示:「藝術品的材料常常受到蟲子的青睞,而氣候變暖會增加真菌類和微生物的數量。」對於保護藝術品的辦法,專家們一直在探索中。瑞麥茲認為:「生物方法較之物理或化學方法要溫和。」
注射生物殺蟲劑保護木雕
委內瑞拉科學家數年來一直嘗試將生物技術與藝術品保護相結合。由生物學家和藝術館館長組成的專家小組,在努力保護委內瑞拉豐富的文化遺產方面有過不俗戰績。
委內瑞拉商業銀行收藏品保管人塔哈·裡維羅,有一件長0.76米、名為「克利奧爾處女」的木雕。當裡維羅看到這件18世紀木雕上,紅、綠和金色長袍上留下甲蟲咬過的痕跡時,便知道這件藝術品受到了害蟲侵襲。她認為,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無孔不入的害蟲最終將把這件木雕變成鋸末。不過她也清楚,如果採用傳統的液體或氣體化學殺蟲劑,這尊精緻木雕的顏色將被破壞,木頭會膨脹或開裂,徹底摧毀這件藝術珍品。
經過研究,專家們決定對「克利奧爾處女」採取高科技治療方法。首先,專家把「克利奧爾處女」帶到委內瑞拉當地一家診所進行X光掃描。從掃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害蟲齧咬後留下了多處洞穴。隨後,昆蟲學家對木雕樣本進行分析後,判定罪魁禍首是一種在熱帶地區襲擊家具、木樁和木雕的昆蟲。
專家們為這件木雕制訂了「接種」計劃。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一名墨西哥專家利用現代外科手術探針,把一種名叫蘇雲金芽孢桿菌的結晶顆粒注入木雕上甲蟲的洞穴內。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能殺死甲蟲的孢子貼在洞穴裡,然後到處撒播。孢子注入甲蟲洞穴後,就會保持活躍狀態,防止甲蟲危害再次發生。在農業上,這種桿菌通常被作為生物殺蟲劑噴灑在土壤中,用於殺死甲蟲、毛毛蟲等害蟲。蘇雲金芽孢桿菌對人畜沒有危害,而害蟲吃飽肚子後就會死掉。拉米雷茲說:「我們把醫學和農業上採用的生物技術手段,應用於藝術品保護。」
中國絲綢為何千年不損
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開啟了中國絲綢數千年的歷史。考古學家在1998年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的一次考古中,證實了中國絲綢的歷史至少有5500年。但歷經千年仍很鮮豔的絲綢,往往在出土後不久便變得黯然失色、脆弱易碎。現在,中國專家用微生物材料保護出土的古代絲綢,使其不但保持形態,而且色澤鮮豔如新。
現在,我國保存完好的戰國時代絲織品大多發現於湖南、湖北地區,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湖北江陵古城發現的馬山一號楚墓。該墓出土的絲綢數量之大、保存之完整,令世人驚嘆不已。現代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些戰國絲綢的修復難題。湖北的文物保護專家首創的微生物保護法,將微生物滲透到絲綢內部,修復受損纖維素,或生成纖維素填充本已疏鬆的文物內部,起到加固定型作用。經過這些程序,出土絲綢的拉力強度由零增加到每平方米52克,可以摺疊、捲曲、拿取而不會受到損傷。這些織造於公元前3世紀的絲織精品,目前均保存於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中。
國家「十五」攻關課題組專家還採用多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材料,經過多年大量複雜的實驗,已取得「遺址中高含水木構件脫水定型的微生物方法」,和「無強度絲綢的微生物加固方法」兩項重大成果,成為文物保護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的突破。
真菌威脅達·文西手稿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不僅在繪畫領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曠世名作,在科學領域也進行過廣泛研究,其中《大西洋古抄本》是達·文西一生最重要的科學理論手稿,其中記載了他繪製的大量設計草圖和創作心得。在外行人眼中,手稿的內容複雜難懂好像天書,義大利的一些科學家稱,《大西洋古抄本》共有1300多頁,但目前真正弄明白的僅有50多頁。然而,義大利圖書館有關人員表示,《大西洋古抄本》已經受到真菌破壞,呼籲保護這一文化遺產。
2007年12月21日,義大利米蘭市安波羅修圖書館的歷史學家馬科·納沃尼表示,由於保管不善,一直保存在該圖書館的《大西洋古抄本》遭到真菌破壞。納沃尼稱,圖書館工作人員於2006年首次在《大西洋古抄本》中發現真菌,這部手稿的部分稿紙已受到破壞。雖然真菌的擴散速度並不快,但如果不能採取有效的辦法清除,最終真菌可能將手稿完全毀壞。
納沃尼呼籲有能力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清除真菌,「我們必須找到清除真菌所需資金的贊助者。達·文西手稿不僅屬於義大利,更是整個世界的文化遺產。」目前,安波羅修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正密切監控存放手稿地點的溫度和溼度變化情況。
手稿是如何感染上真菌的?納沃尼表示,過去10年間,安波羅修圖書館幾次將《大西洋古抄本》提供給外界,參加有關展覽活動,一些研究者也被獲準近距離地研究這部手稿。此外,有關人員也曾經對手稿進行過上漆和塗抹膠水等修復工作,這都可能使手稿被真菌汙染。納沃尼承諾,如果《大西洋古抄本》上的真菌能被清除掉,今後安波羅修圖書館將不再讓手稿離開儲藏室,禁止研究人員近距離接觸手稿原件。目前,圖書館工作人員已將手稿原件的大部分文字和圖片進行了掃描和複製,製成電子文件上傳到網際網路方便人們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