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張賽男
2017-11-06 18:37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新疆國力源投資有限公司推出了一項造紙新技術——「生物氧化法紙漿造紙技術」。據悉,該技術能夠對33種生物廢棄物料(即秸稈,包括棉稈、稻草、麥草、蘆葦、麻稈等)進行生物氧化,實現不汙染的生物漿生產。
傳統造紙工業會產生大量強鹼性廢水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質,一直被視為汙染環境的主要行業之一。今年以來,在環保壓力之下,多地造紙廠因汙染嚴重而紛紛關停。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之下,中國造紙工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重要命題。生物氧化法技術的推出有望為造紙業綠色升級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據該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生物氧化法」製漿造紙技術從研發主題到智慧財產權完全自有,擁有超過8項全國獨有的零汙染造紙技術專利,獲得國家專利局智慧財產權認證,前後共有35項專利發明,具有無鹼無硫無氯、節水、省電、低成本等特點。
新疆國力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翁凜磊表示,用生物氧化法紙漿造紙可以比傳統方法節省約1/3的成本,由於不使用化學用品,並循環使用廢液,可以減少水處理費用,大約每噸紙可以減少1500元成本。
關於該技術的原理,翁凜磊解釋:「傳統的生物法存在技術瓶頸,就是去除其中某些物質一定要採用化學藥品,從而形成了汙染。我們的技術索性保留了這些物質,讓它們生物轉性,處於休眠狀態。」
來自黑龍江大慶的王文國曾經擁有一家造紙廠,由於汙染嚴重在多年之前就關閉了。王文國說,在近幾年中,他見證了很多家生物技術造紙公司從興起到失敗,只有國力源把產品做出來了。「下面我要去新疆和丹東的公司實地考察,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也希望他們能夠給我提供技術改造,把公司重新開起來。」
目前,國力源公司使用該技術已經完成了9萬噸的一期1萬噸生產線建設,並於2017年7月13日獲得新疆生產兵團環境保護局紅頭文件的「環境保護驗收報告」。2017年8月,國力源在遼寧丹東對一家關停5年的舊造紙廠進行技術改造,環評報告已經過兩次公示,有望在11月正式通過。
新疆自治區環保廳主任紀良政表示:「現在新建造紙廠拿到環評的壓力很大,我們去了當地實地考察,確認是不是清潔生產、循環系統。」 紀良政說,看了工廠的汙水處理設備之後,發現澄清池內水質不錯,沒有找到偷排汙水的暗口,最終通過了驗收。
就該技術的可行性,澎湃新聞請教了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工系教授、中國造紙學會理事蒲俊文。蒲俊文表示,國力源生物氧化法造紙,一方面能夠利用秸稈廢棄物造漿,是對農業固體廢棄物的利用;另一方面,生物氧化法使用封閉循環技術,將廢液回用於生物菌培養系統,循環使用於製漿,實現製漿廢水自循環,最後對汙泥脫水,活性汙泥還能用來做花肥,比較環保。
「由於技術保密的緣故,對方沒有告訴我更為詳細的有關生物氧化法清潔製漿的原理,目前能夠看到的是他的產品出來了,並且不是使用的傳統技術,應該說,造紙行業需要這樣的技術探索和嘗試。」蒲俊文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