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酵素技術取得新突破

2020-12-05 經濟日報

生物酵素,是指一類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生物催化劑,它存在於所有的生命體內,維持著生命機體的正常功能,參與機體的全部生命過程。酵素技術自發現至今已逾百年,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酵素及其自然療法也在民間盛行。但由於我國接觸生物酵素技術時間較短,加之涉及生物、植物、動物、醫療和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使得這項技術難以突破,在我國長期處於空白狀態。

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了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這一空白,實現了我國酵素技術的新突破。

「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農業分會接受京福龍書面委託,就其完成的科技成果《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進行評價。」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李同斌介紹,專家評價意見認為京福龍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在多菌種共生,活性菌液常溫保存和延長微生物存活期等方面均實現了重大創新,是生物工程應用領域又一重大創新性成果,填補了我國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空白,開創了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以及系統性應用的新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生物酵素技術」的科技創新不僅造就了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更成就一個產業的誕生。依託於「生物酵素技術」,京福龍已建立起完整的生物酵素產業體系,開發出涉及動物用、植物用、環保用、食品用和人體保健用以及涉及醫藥、獸藥、農藥等八大系列133個生物酵素產品。「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目前已達到同類技術研究的國內和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將此項技術列入相關重大科技專項,在全國擴大試驗、示範和應用。」李同斌表示,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各類產品過去5年在全國20餘個省份應用的效果顯著:在養殖業領域,可顯著提高動物的繁殖、抗病和生長性能並能替代「抗生素」,提高了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種植業領域,實現了作物的產量、質量同步提高和生產成本顯著下降,與有機肥配伍在協同作用下有效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在環保領域,轉化處理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農村汙水等方面效果顯著,在試點地區鈍化農田重金屬有明顯效果;在食品領域,具有一定的替代防腐劑的作用。

「京福龍生物酵素產品對農作物有明顯的增產作用;在食品生產中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甚至可以不使用抗生素,解決了食品生產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問題,這對提高農畜產品、食品的產量和質量,對食品安全、環境安全都居有開創性的影響。」農業部原副部長、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劉堅認為,京福龍要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創新,對生物酵素展開進一步研究,研發新產品。同時,要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並規範產品生產使用和推廣中的標準化,重視並搞好使用者的培訓工作,方便農民安全使用。

「目前,『生物酵素技術』各類產品性能表現卓越,在改變農牧業生產資料、投入品結構和改善既有生產方式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文彬表示,該公司自2011年與退休的原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連玉武合作以來,著力於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先後投資5億餘元,申請發明專利10項,發表論文19篇,形成了集生物科技投資、健康產業開發、電商運營和實施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集團性企業。

孫文彬表示,下一步京福龍將分三期設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生態環境與生命科學產業基金」,搭建金融平臺,實施產融結合,保障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得以推廣應用。其中,計劃啟動50億元基金,用於「酵之谷」項目建設,推進與相關地方政府合作,推動這項技術在全國更大範圍、更多領域應用;計劃啟動10億元基金,用於「酵族部落」項目建設,即將「生物酵素技術」在各領域應用成果進行深度開發,再開發600種生物酵素產品,促進生物酵素各品類製品的全產業應用;計劃啟動10億元基金,啟動「生物製藥」工程,用於生物酵素醫用(藥)、生物酵素獸用(藥)和生物酵素農用(藥)三大板塊項目的開發。

(見習編輯:陳蓉蓉)

相關焦點

  • 生物酵素技術助力綠色發展
    酵素技術新突破    據項目負責人、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文彬介紹,京福龍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是對酵素技術的新突破,項目技術發明人連玉武教授及研發團隊全面深化了生物酵素在種植、養殖、環保等領域中的應用,取得七大技術創新。一是微生物優化組合技術。
  • 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發展邁出第一步
    「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情況。評審專家認為京福龍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在多菌種共生,活性菌液常溫保存和延長微生物存活期等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是對「酵素」技術的新突破,是生物工程應用領域又一重大創新性成果,填補了我國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空白。
  • 美益潔生物酶酵素應用新突破,洗滌進入酶時代
    美益潔生物酶酵素應用新突破,洗滌進入酶時代2017-12-04 13:59:4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清潔寶寶的奶瓶看起來是一項很簡單,而且相對來說是直截了當的一項工作。但是,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清潔寶寶的奶瓶可不比清潔其他餐具那樣簡單。奶瓶都不是一體的,是有幾個部分組成的。
  • 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經濟日報訊 記者李景報導: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我國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空白,開創了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以及系統性應用的新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 「飼料禁抗」後時期 保羅生物創新微生物酵素產品為農業發展助力
    近年來,保羅生物等一批在微生物科創領域取得創新突破的高新企業不斷湧現,通過一系列專利新品為我國「生物農業」賦予了強勁生命力。不久前,在衡水武邑召開的北京中加保羅酵素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推廣會中,保羅生物「禽康肽」等微生物酵素創新產品,憑藉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的優異性能贏得了業界高度青睞,引得農畜企業及養殖戶的瘋狂訂購,此案例,即為企業結合市場新需求,通過不斷推陳出新持續賦能農畜業發展的一大典型。
  • 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應用研討會今日在京召開
    「生物酵素」技術,是國家推動「綠色發展」戰略規劃的重大創新性技術。    央廣網北京8月13日消息(記者雅萍)8月13日上午,由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生產力創新品牌產業聯盟和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物酵素技術產業化應用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召開。
  • 我國在全生物降解聚乳酸阻燃母料技術上取得突破
    據報導,我國在全生物降解聚乳酸(PLA)塑料阻燃技術開發上取得突破。    近日,石家莊金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全生物降解PLA塑料添加了該公司新研發的阻燃母料後,具有良好的耐熱、難燃和低煙霧性能。這項阻燃技術的開發將提升聚乳酸的使用性能,為PLA生物降解塑料擴大應用領域創造了條件。
  • 酵素生物降解塑料母粒或帶來技術革命
    酵素生物降解塑料母粒或帶來技術革命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14   今日/總瀏覽:1/4300
  • 生物酵素農產品 優質優價好味道
    從 2011 年,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連玉武教授就開始合作研究可應用於多個領域的生物酵素技術。之後 6 年時間裡,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累計投資 4.5 億元,突破了生物學領域複合菌難以共生的難題,成功地將多種有益微生物進行復配,最終研發出植物酵素、動物酵素、環保酵素和人體酵素四大類 95 種「生物酵素」產品,其應用領域業已覆蓋了「農業」「牧業」「環境保護」「人體健康」和「健康食品開發」五大領域,在推動「生產安全」「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
  • 我國深海油氣「磁日變」勘探技術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廣州12月9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勘探技術——遠海區低功耗全向性磁日變觀測系統,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海海域成功通過海上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突破深海油氣「磁日變」高精度勘探技術瓶頸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據介紹,磁法勘探是當前油氣資源前期勘探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 我國海洋能發電珠海投放 技術取得新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據悉,該新型發電裝置採用外形經過特殊設計的輕質波浪能吸收浮體,使得浮體的運動軌跡能與波浪運動軌跡相匹配,可最大程度吸收入射波而最小程度減少透射和興波。  此次投放的該發電裝置安裝有兩套不同的能量轉換系統,總裝機20千瓦。其中,液壓發電系統裝機10千瓦,直驅電機系統裝機10千瓦,兩套系統均成功發電。
  • 我國光受體蛋白研究取得新突破
    新華社福州10月21日電(記者劉娟)10月21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科學》在線發表福建農林大學林辰濤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擬南芥藍光受體蛋白——隱花色素2的光激活與失活機制」,標誌著我國在光受體蛋白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就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等離子推力器研究攻關時,我國卻在大功率霍爾發動機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從以前「毫牛級」的小功率邁進了「牛級」的大功率大門。霍爾發動機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推力器,是目前最先進的電推進發動機。主要用在長期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飛船或是太空衛星的推進調控。因為霍爾發動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固體或液體燃料,主要的推進劑就是氙氣。
  • 技術突破,我國北鬥衛星系統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反超
    ,也是可以從近期的國際關係變化看出來,即近期美國對我國的高端科學技術的制裁可以看出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讓美國等發達國家心存忌憚。其中一項科學技術便是5g技術的研發,5g技術的研發是先於美國的,並且正是因為5g技術在中國的研發,美國才會或多或少對我國進行制裁。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的科學技術確實有提高。
  • 我國電暈檢測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12月13日,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在寧組織了來自電力、電氣、測量、光學等領域的專家,對南京順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STUV-10型日盲紫外線成像儀」進行新產品鑑定。  12月13日,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在寧組織了來自電力、電氣、測量、光學等領域的專家,對南京順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STUV-10型日盲紫外線成像儀」進行新產品鑑定。由與會專家組成的「產品鑑定委員會」,對產品的設計、性能以及技術參數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日盲型紫外線成像儀是基於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開創並完善了我國全新的紫外線成像技術。
  • 我國科學家取得水稻害蟲褐飛蝨生物防治新突破
    注入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既能令其後代不育,又能顯著抑制褐飛蝨所傳播的水稻齒葉矮縮病毒的傳播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褐飛蝨是亞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蟲,常年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頻繁暴發,既能直接刺吸危害水稻植株、引起植株倒伏,又能傳播水稻病毒造成間接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生產。
  • 我國生物農藥研製取得新成果
    無公害農藥研製課題日前在雲南省獲得突破,日前他們以產業化規模開發並生產出了新型生物農藥——印楝素。製備印楝素的植物印楝樹,是一種防治乾熱地區荒漠化的優良樹種和製備無公害生物農藥利用價值最高的植物,印楝農藥可在無公害條件下殺滅8目400餘種農、林、倉儲和衛生害蟲。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原標題:攜手合作同築夢 拔錨啟航著新章——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渭南經開區」)是渭南市按照整合優勢資源、突出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這一定位,傾力打造的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新城和經濟強區,也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渭南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增長極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