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2020-10-03 夢想比心大

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航天科技801所,成功完成了20千瓦霍爾發動機的第一次點火實驗。總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連續點火次數超過30次。

霍爾發動機也叫霍爾推力器,和等離子推力器有些相似,但是研究難度高於等離子推力器。就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等離子推力器研究攻關時,我國卻在大功率霍爾發動機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從以前「毫牛級」的小功率邁進了「牛級」的大功率大門。

霍爾發動機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推力器,是目前最先進的電推進發動機。主要用在長期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飛船或是太空衛星的推進調控。因為霍爾發動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固體或液體燃料,主要的推進劑就是氙氣。衛星或者太空飛船使用霍爾發動機後,可以減少對化學燃料的使用,還可以減小飛行器的體積。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主要研發方向。

我國在電力推進方面,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研究,直到2014年取得重大突破。此時的俄羅斯因為技術問題,在霍爾發動機領域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而美國在突破10千瓦級的時候,也轉頭研發難度比較小的等離子推進器。我國的航天科技502所在2014年成功研發出,磁聚焦霍爾推力器。而這款推力器不論在技術水平還是技術指標方面,均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美國和當時的蘇聯都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開始了這項研究。而我國在霍爾發動機領域可以稱得上是後來者居上。這次實驗成功的霍爾發動機是新一代的推力器,比上一代的推力更強,設計結構也沒有上一代那麼複雜。

當今世界就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以及我國掌握了霍爾發動機的技術,相比於他們三家,我國已經在這一領域遙遙領先了。以前我國研究的都是小功率霍爾推力器推力只能用毫牛來計算,但是這一次的20千瓦的霍爾推力器,則第一次超過了1牛。

目前我國100千瓦級的霍爾推力器,已經通過論證。今後我國的目標是向著更大功率去邁進,為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不斷的添磚加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霍爾發動機一定可以讓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飛的更快更遠。

相關焦點

  • 我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已全球領先
    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航天科技801所,成功完成了20千瓦霍爾發動機的第一次點火實驗。總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連續點火次數超過30次。霍爾發動機也叫霍爾推力器,和等離子推力器有些相似,但是研究難度高於等離子推力器。就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等離子推力器研究攻關時,我國卻在大功率霍爾發動機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 國產航天發動機又有新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
    國產航天發動機又有新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眾所周知,中國在航天領域起步比較晚,但卻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在美國與俄羅斯相繼研發出火箭衛星之後,我國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導航衛星以及導航系統,還在空間站等項目上驚豔全球。而這僅僅是中國復興的開始,如今,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在航天發動機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
  • 突破!中國掌控航天發動機研發技術,成為世界領先地位
    其中,目前航天工業的發展很大,但在這方面發展得很好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但隨著時局的變化和這些年的努力,這種格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中國的地位逐年上升。俄羅斯一直依託前蘇聯,具有很好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控制能力,在航天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短短幾個月,中國航天再次迎來重大突破
    這不,我國這邊再次放出消息,中國航天迎來重大突破,連美國都感嘆:這怎麼可能?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中國雖然在現代先進科技中並沒有取得領先地位,但是我們的發展勢頭已經超越了很多發達國家。泵後擺發動機技術是重型運載火箭的核心技術,在航天航空領域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
  • 我國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空天飛機又取得重大突破
    筆者戍天九思認為,這是我國9月4日至6日成功發射並回收空天飛機之後又一舉世關注的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正加速進入屬於自己的空天飛機時代!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火箭發動機和超燃衝壓發動機這兩種發動機技術,而且高空高速渦輪發動機技術(雙3技術:3萬米、3馬赫)也已突破,但如果是渦輪基組合循環發動機可能就會掛載到飛機試飛,而不是火箭發射。即便如此,也是了不起的重大突破!可以說是全球首個空天組合動力發動機試飛成功!
  • 盤點那些我國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擺脫導航系統完全自主化,2018年我國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就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高精度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並且各種精度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確實,與現階段我國已成功發射多枚長徵5號運載火箭,執行包括火星探測、新一代載人飛船在內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相比,在軍用噴氣發動機領域,似乎過去了二十年,我們也只擁有了渦扇10系列這樣一款推力大、技術不高的渦扇發動機。
  • 為何我國的航天火箭技術先進!飛機和汽車發動機方面卻落後呢?
    在空間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已經進入了航天大國行列。但是,就其生產的產品和技術水平而言,中國並不算是一個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中國的航天事業6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就?確實,與現階段我國已成功發射多枚長徵5號運載火箭,執行包括火星探測、新一代載人飛船在內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相比,在軍用噴氣發動機領域,似乎過去了二十年,我們也只擁有了渦扇10系列這樣一款推力大、技術不高的渦扇發動機。因此在表面現象上總是給大家一種我國航天火箭發動機技術非常先進的感覺,而我們戰機用的發動機技術就沒有那麼先進了。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對於工業起步晚的中國來說,很多科研都受到了發達國家的限制,而在航天領域一直以來的霸主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直到2000年以來,中國加入了這場太空的鬥爭中去,也改變了當前的局勢。中國後來居上,在航空領域也逐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核聚變技術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A裝置等三大國家重要科研設施,並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樹立了中國核聚變研究史上的一座座豐碑,為我國聚變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工程技術與人才基礎。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核聚變裝置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人造太陽」。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我國量子技術不行?近日量子計算機取得重大突破,比谷歌快100倍
    ,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 據悉,量子技術的涵蓋很廣,量子通信也只是量子技術的一部分,而我國也一直表示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我國霍爾電推進發動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資料圖:100型磁聚焦霍爾推力器原標題:我國霍爾電推進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春節假期剛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801所傳來好消息:我國霍爾電推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80mN霍爾推力器的空心陰極長壽命試驗率先突破18000小時,累計點火15000次,遠超7500小時、累計點火8000次的典型任務指標要求。
  • 我國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5月17日晚,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文稱:公司旗下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下稱「鄭州軌交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於近日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在關鍵性能參數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中國航天霍爾電推進發動機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我國霍爾電推進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春節假期剛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801所傳來好消息:我國霍爾電推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80mN霍爾推力器的空心陰極長壽命試驗率先突破18000小時,累計點火15000次,遠超7500小時、累計點火8000
  • 中科院: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三臺超導磁體聯合勵磁調試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表明我國工程人員已掌握了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完全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大型低溫超導磁體。    據介紹,BEPCII共有兩套低溫超導設備
  • 我國JF-12激波風洞,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起步較晚,近年來取得的一些重大進展經常被一些西方媒體所忽視。而「JF12激波風洞」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研製的,它能夠成為世界上表現最為先進的高超音速氣動試驗設備,被國際同行稱為「高超音速巨龍」,這也證實了中國的航空航天實驗技術已經與世界強國相抗衡。 那麼大家可能會問,風洞究竟是做什麼的呢?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