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暈檢測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2020-11-24 OFweek

  12月13日,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在寧組織了來自電力、電氣、測量、光學等領域的專家,對南京順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STUV-10型日盲紫外線成像儀」進行新產品鑑定。

  12月13日,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在寧組織了來自電力、電氣、測量、光學等領域的專家,對南京順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STUV-10型日盲紫外線成像儀」進行新產品鑑定。由與會專家組成的「產品鑑定委員會」,對產品的設計、性能以及技術參數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日盲型紫外線成像儀是基於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開創並完善了我國全新的紫外線成像技術。產品在日盲紫外成像、紫外成像噪聲處理、圖像融合、紫外光子採集分析、光學和電子學結合的圖像配準技術等領域實現了全面的突破創新,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整體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可完全替代進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超、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的廣泛應用,原有的探測技術和標準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因此,南京順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的科研攻關,提出並實現了紫外像增強管與成像探測器件的直接耦合,提高了微弱紫外輻射的成像探測能力;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長後截距紫外成像技術,實現了強日光下電暈放電紫外輻射的可靠探測;研發的介質膜反射和透射光學系統,實現了可見光與紫外光同光軸、同視場,提高了電暈放電位置的定位精度。公司本著技術服務社會的原則,在提高科技含量的同時實現了產業化,得到了國內不同領域諸多客戶的一致好評。在電子、光學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突破,使得我國在紫外測量領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產品廣泛應用於電網、電廠、鐵路、科研院所等高壓設備的日常檢測、故障定位,強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在諸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
 

相關焦點

  •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02:01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曉松)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科研項目「高溫超導三分量磁測技術研究」成果日前通過專家評審。
  • 電暈檢測系統中低噪放大器的設計
    編者按:  摘要:遠距離檢測電暈放電現象,對於減少放電損耗和避免電氣故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由螺旋天線、無源濾波器、低噪放大器等組成的遠距離電暈檢測系統中,信號經無源濾波後受到較大程度的衰減,為提高信噪比需進行放大處理。
  •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
  • 我國納米技術在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央廣網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 技術突破,我國北鬥衛星系統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反超
    ,也是可以從近期的國際關係變化看出來,即近期美國對我國的高端科學技術的制裁可以看出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讓美國等發達國家心存忌憚。其中一項科學技術便是5g技術的研發,5g技術的研發是先於美國的,並且正是因為5g技術在中國的研發,美國才會或多或少對我國進行制裁。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的科學技術確實有提高。
  • 我國紫外雷射器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新材料領域「紫外雷射器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深紫外雷射器及人工晶體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大進展,於近期通過了課題技術驗收。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新華社武漢11月10日電(記者譚元斌)經過3年科技攻關,我國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這是記者10日從湖北省國防科工辦和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獲得的消息。  據介紹,光學薄膜精密微複製技術是在光學薄膜基材表面精密塗布特定配方樹脂,然後在擁有特定設計納微尺度幾何結構的雕刻輥上成型的技術。
  • 我國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5月17日晚,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文稱:公司旗下鄭州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研究院(下稱「鄭州軌交院」)和河南通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於近日研製成功我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填補國內空白,在關鍵性能參數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水解臭氧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修正氧趣臭氧油問世
    修正氧趣臭氧油品牌創始人孔小川接受媒體採訪    至此,臭氧技術實現了雙重突破,臭氧應用於生活的小目標又近了一步。    首先,臭氧製取的突破在於以去離子水為原料,並採用Hydrolyze水解臭氧製取技術(不含NOx),製取純淨臭氧,無二次汙染。該技術擁有五項核心發明專利,先後獲得中國國家科學院的技術認證、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五項權威檢測認證(非激素檢測、非抗生素檢測、多次皮膚刺激檢測、經口毒性檢測、滅菌實驗檢測,並全部高標準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安全認證。
  • 氫同位素分離及製品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氫同位素分離及製品技術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 【探討】薄膜電暈處理度的檢測問題分析
    例如,幹法複合時用38mN/m的電暈檢測PE膜處理度是合格的,但是複合後仍然出現剝離強度不良的現象。其複合下機的複合膜放入熟化室半小時後,塗布膠層與PE薄膜的界面粘合不良,撕剝時呈現膠層與PE膜界面破壞,說明膠層對PE膜的潤溼不良,PE膜的表面張力不合格。
  • 我國航空工業冶煉鑄造技術獲突破
    今天,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展示了由該公司研發的高溫合金產品、多款航空發動機葉片和燃氣輪機葉片,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冶煉鑄造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高溫合金材料及單晶渦輪葉片是製造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關鍵材料。
  • 高密度聚乙烯管內壁電暈處理技術要點
    隨著我國集中供熱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預製直埋式保溫管(由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聚氨酯保溫層和工作鋼管組成的三合一保溫管)的需求,(以下簡稱保溫管)也逐年增加。保溫管的隔熱性能和耐熱性要求也相應提高。保溫管具有傳輸距離長,輸送介質溫度高的特點。
  • 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這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我國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
    我國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 2016-07-26 09:11:05 來源: 同花順財經 作者:幹細胞
  • 我國又一重要技術獲突破: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2天後返回
    航空航天技術自形成之初,便高度綜合了許多學科專業的發展,被視作是20世紀以來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現代科學技術之一,也因如此,世界各國都在不斷推動本國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近日,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又傳來好消息。
  • 「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寬頻域電暈電流傳感器」填補了國內外電暈...
    傳統的電暈電流測量系統測量帶寬低(通常在2MHz以下),測量性能遠不能滿足電壓等級逐漸提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可聽噪聲、無線電幹擾和電暈損耗的研究需要,因此有必要對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電暈電流進行寬頻域測量並對電暈電流的寬頻特性展開研究,從而為我國特高壓直流線路電磁環境精細化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 澳在人工腎臟培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原標題:澳在人工腎臟培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新華網墨爾本10月8日電(記者宋聃 徐儼儼)澳大利亞科學家8日宣布,他們成功地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育出全球目前「最接近實物的」人工腎臟。這一突破有望為腎衰竭患者們帶來希望。
  • 中科院: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三臺超導磁體聯合勵磁調試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表明我國工程人員已掌握了加速器低溫超導技術,完全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大型低溫超導磁體。    據介紹,BEPCII共有兩套低溫超導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