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
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介紹,想要提高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跟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密切關係。以北汽新能源EV200車型為例,在電芯能量密度180Wh/kg時,一次充電只能走200公裡,如果把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一次充電就可以實現470公裡的續航裡程。他表示,希望在2018年6月30日能實現電芯300Wh/kg的技術。
此外,我國納米綠色印刷形成完整產業鏈,已建成世界上首條無電解氧化工藝的600萬平方米納米綠色版基示範線,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印刷工藝的高危廢水、廢液、廢渣的排放難題。「納米健康技術」還成功應用到體外診斷產品和納米藥物製劑開發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