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納米技術在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央廣網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

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介紹,想要提高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跟電池的能量密度有密切關係。以北汽新能源EV200車型為例,在電芯能量密度180Wh/kg時,一次充電只能走200公裡,如果把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一次充電就可以實現470公裡的續航裡程。他表示,希望在2018年6月30日能實現電芯300Wh/kg的技術。

此外,我國納米綠色印刷形成完整產業鏈,已建成世界上首條無電解氧化工藝的600萬平方米納米綠色版基示範線,從源頭上解決了傳統印刷工藝的高危廢水、廢液、廢渣的排放難題。「納米健康技術」還成功應用到體外診斷產品和納米藥物製劑開發領域中。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納米科技成果在健康診療、動力鋰電池等領域實現核心技術創新
    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琛介紹成果 屈功澤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屈功澤):根據中國科學院13日公布的最新消息,中科院的納米科技成果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與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打開APP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7 09:21:43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我國科學家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在金屬蛋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我國科學家利用同步輻射技術在金屬蛋白研究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竺和陳賽娟院士領導的研究組於
  • 我國又一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建立了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的新理論,修正了經典的開爾文方程,並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研究成果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各地納米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等的實施,我國納米技術研究水平和研發能力逐漸接近國際主流方向,在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納米器件、納米效應與表徵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居於國際前沿的創新研究成果,並部分實現產業化。
  • 深圳大學袁小聰團隊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團隊的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原創成果,於2月1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文章
  • 上海交大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科研團隊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Ultrasmall Semimetal Nanoparticles of Bismuth for Dual-Modal Computed Tomography/ Photoacoustic Imaging
  •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02:01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曉松)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科研項目「高溫超導三分量磁測技術研究」成果日前通過專家評審。
  • 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課題組在納米能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課題組王曉雄在摩擦電納米發電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Anisotropic nanogenerator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nd information encrypted transmission」為題發表在國際能源領域著名期刊
  • 盤點:我國2019年幹細胞領域的10項重要研究成果
    幹細胞作為一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調節的細胞已經被廣泛認知,在多種疾病中展示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臨床研究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受到國家的肯定與支持,使得我國幹細胞領域發展迅猛,躋身國際前列行業。2019年,我國幹細胞科學研究碩果纍纍,取得了諸多重大突破,下面為讀者列舉2019年我國幹細胞科學研究較為突出的10項重要成果(排序不代表重要程度):1.
  • 深圳先進院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在多鐵材料納米力學性能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能夠同時表徵多鐵納米材料納米尺度壓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技術為了證實該技術的有效性,團隊以不同組分的多鐵納米複合纖維為例,利用該技術不僅表徵了纖維局部的壓電性,而且實現了對纖維納米尺度楊氏模量的單點測量以及成像。利用這一局部激勵技術得到的測量結果與傳統的納米壓痕法,全局激勵技術以及理論預測的結果很好地符合,證實了該技術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 在柔性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員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多元金屬氧化物陶瓷納米纖維加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了柔性鈦酸鋇陶瓷納米纖維膜,相關成果以「聚合物模板法合成柔性BaTiO3晶體納米纖維」(
  • 朝鮮納米技術部門科技展展出多項納米技術成果
    據朝中社報導,朝鮮納米技術相關展品和研究成果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納米技術部門科技展·2019」全新亮相。據朝鮮納米技術協會秘書長孔龍賢介紹,此次展覽推出了70多種納米技術產品,並發表了多篇科研論文。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以上各團隊已分別實現了不同矽襯底上的大尺度雷射器,但是在CMOS工藝兼容的(001)矽襯底上還未實現過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而光子晶體結構被認為是未來光集成的一種重要組成結構。矽基量子點雷射器器件表徵圖  這是張昭宇教授課題組在矽基光晶片研究領域,繼2019年首個室溫連續光泵浦低閾值矽基盤形雷射器後,取得的又一個重要研究成果。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成果!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我校研究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近日,我校輪機工程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趙洪發在徐敏義教授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院士的指導下,在聲波能量收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聲能高效收集新方法
  • 中國已成為納米科技領域重要貢獻者
    今天,納米科技作為最具突破性的戰略性前沿技術之一,已在材料、醫療、環境等領域引起顛覆性改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一系列數據和成果顯示,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納米科學與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者,是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納米科技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的成效也已初具規模。
  • 納米技術取得突破!逆轉衰老,「返老還童」或將成為可能
    近些年,科學技術越來越向微觀世界深入發展,人類認識和改造微觀世界的水平,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納米技術就是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科技。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指出,納米及納米以下的結構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點,會是一次技術革命,也將引起21世紀的產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