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2020-11-21 電子發燒友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7 09:21:43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Nonlinear Ion Transport through Ultra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為題發表在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先進功能材料》上。

固態納米孔技術是近十年新興的分析檢測技術,其利用目標物通過納米孔時引起的離子流變化,對目標物進行高時空分辨分析。該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精確性的特點,可應用於蛋白質分析、DNA測序、智能仿生材料和能源轉化等領域。納米孔中離子傳輸的理論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而且可應用於仿生或者能源轉化領域。

二維材料在納米孔的製備上有其獨特的優勢,由於其厚度薄、表面可製備孔徑並可進行化學後修飾等特性比三維材料有更好的利用前景。目前研究領域內,二維材料主要有石墨烯、二硫化鉬、氮化硼、PET等,這些報導揭示了納米限域範圍內自然界中特殊的物理化學現象。但是目前的多數材料需要在膜表面進行精確的制孔操作,製備過程繁瑣昂貴,對人員專業要求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態納米孔的發展。而二維金屬有機骨架材料(2-D MOFs)是新興發展的片層材料,由於其本身具有多孔結構的特性,而且其種類繁多,很容易進行後修飾和孔徑的改變,具有著很好的研究前景。目前已經有MOFs應用到固態納米孔領域進行離子傳輸的研究,而在超薄二維MOFs納米片中尚未有突破。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的古志遠教授課題組,採用本身具有多孔性的2-D MOFs作為固態納米孔,提出基於電泳的MOFs納米孔製備新方法,發現了MOFs納米孔內非線性離子傳輸現象,並通過改變親疏水性和孔徑進行機理研究,最後以COMSOL多物理場模擬進行機理驗證。

首先通過電擊穿打孔的方式在SiNx上製備納米孔作為基底,其次利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直接合成了二維Zr-BTB-BA納米片,利用電泳方式構建MOFs納米孔的研究平臺。通過改變溶液的酸鹼性,發現了在不同的酸鹼條件下,納米孔內的離子傳輸受到電荷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共同影響。在酸性條件下材料的疏水作用為主,導致了小電壓範圍內電流-電壓(I-V)曲線平臺的出現,且存在小幅度的離子整流;而在鹼性條件下材料的電荷作用為主,電性發生改變,同時導致了離子整流的反轉和增強。對比不同調劑合成的二維Zr-BTB-FA、Zr-BTB-PABA納米片的親疏水性,進一步驗證了I-V曲線上平臺的出現是納米孔的疏水作用所引起,而電荷作用導致整流現象的發生。最後利用COMSOL模擬進一步研究了納米孔內陰陽離子的傳輸行為,兩種離子在不同電壓極性時貢獻電流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離子整流現象的發生。超薄MOFs納米片非線性離子傳輸研究不僅對於理解納米孔中傳輸機理有重要的意義,更對納米孔在離子檢測等實際應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張琦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2016級本科生曹沛生、2017級本科生程悅參與了該論文的研究工作,南京師範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古志遠教授為通訊作者。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陳麗華研究員所在科研團隊聯合納微結構研究中心,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構築沸石分子篩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開發等級孔道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是目前解決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基材料結構穩定性問題的科學途徑。然而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同時實現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分子篩的高度結晶,必須實現等級孔道結構形成與晶體生長過程的協同作用,是當前極具挑戰性的研究難題。
  • 河南師範大學在聚醯胺海水淡化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遠冰冰博士與深圳大學牛青山教授合作在Nature子刊Nat Commun發表了題為「Asymmetric polyamide nanofilms with highly ordered nanovoids for water purification」的研究論文。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蘭州大學與國內外機構合作在納米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過去幾十年間,大多數研究工作主要致力於如何獲得細小的平均晶粒尺寸,而對工程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微結構均勻性卻鮮有研究。由於宏觀材料的失效通常發生在微結構的最薄弱環節,因此減小晶粒尺寸分布,獲得均勻的微結構,對於包括納米晶材料在內的多晶體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極為重要。
  • 貴州大學在納米纖維基導熱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柔性、輕質、熱絕緣的高導熱複合材料成為了輔助器件快速散熱並解決熱積累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現階段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然而,往往因為填料之間過高的界面熱阻成為了提高複合材料有效導熱性能的難點。(2)圍繞著微電子科技領域獲得的突破性進展,民用電子設備對功能設計的豐富性與電子裝備外觀的多樣化需求日益增加,造成集成單元模塊與元器件設計的工作頻率與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其產生的熱量積累導致電子產品使用可靠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 納米限域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員帶領的「界面和納米催化」研究組(502組)在自行研製的一套與固體核磁共振儀耦合的動態催化反應系統中,採用雷射誘導超極化129Xe技術,首次在模擬催化反應條件下直接觀察到了甲醇分子在孔徑為0.8nm的CHA分子篩孔道擴散和脫水過程,並精確獲得了分子擴散和反應的動力學參數。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團隊陳麗華研究員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icron-sized zeolite Beta single crystals featuring intracrystal interconnected ordered macro-meso-microporosity displaying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晶體內跨尺度貫通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沸石Beta
  • 【科研新進展】(13)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載藥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理學院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糖納米載藥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以「Glyco-Nanovesicles with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Probes forReal-Time Monitoring of Drug Release and Targeted Deliver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材料化學》上(Chem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效應對負載型金屬納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有重要影響。
  • 南京大學研究組及合作者在納米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撰文:王小宇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納米酶是指具有類酶催化活性的功能納米材料。與天然酶相比,納米酶擁有眾多優點,如價格低廉、穩定性高以及可大量製備等。得益於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催化科學以及計算科學的迅速發展,納米酶已經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參見: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48, 1004-1076)。
  • 河北科技大學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科學網
    河北科技大學青年教師蘇然團隊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新進展
    Cheetham FRS(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黑磷烯二維納米結構,包括單原子層黑磷烯和少層黑磷烯(<10層)。與石墨烯不同,黑磷烯本身具有帶隙以及獨特的結構各向異性。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華網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並對標量場作為暗能量候選給出了理論限制。據介紹,在宇宙尺度上,星系受到引力相互作用,按理應該相互靠攏,但實際上宇宙卻在加速膨脹,星系間彼此遠離,這暗示了宇宙中還存在一種尚未被認知的能量,即所謂的暗能量。量子力學不確定關係預言,即使在真空中,也會存在虛粒子漲落現象,導致真空能量不為零。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上海交大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科研團隊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Ultrasmall Semimetal Nanoparticles of Bismuth for Dual-Modal Computed Tomography/ Photoacoustic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