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2020-12-06 MBA中國網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論文第一作者為理學院化學系2017級碩士生薑帥,通訊作者為王德松、段彥棟、張丙凱(廣東工業大學)。

多孔材料負載型金屬催化劑是一類重要的催化劑。納米銀是貴金屬材料中相對廉價且化學性質穩定的材料,是物理化學、材料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由納米銀的尺寸問題導致的團聚仍是影響其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如何製備分散性能好的納米銀催化劑,開發新的納米銀製備方法以及選擇優良的載體是發揮其性能的關鍵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團隊利用磺化反應在商品聚苯乙烯系大孔樹脂上引入磺酸基團,然後通過與AgNO3的離子交換,在大孔樹脂上引入均勻分布的Ag+。之後創新性地擺脫慣用的在溶液中進行化學還原的方法,利用香草醛蒸汽對Ag+原位還原,在氣/固界面處生成納米銀顆粒。在對納米銀顆粒的微觀表徵中發現,原位生成的納米銀顆粒不僅粒徑尺寸均一,能夠均勻的分布在大孔樹脂的孔道中,並且表現出有益於催化反應進行的原子級臺階結構。以對硝基苯酚(4-NP)轉化為對氨基苯酚(4-AP)作為模型反應考察該複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發現該材料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與以往報導的同類催化劑相比有數量級的提升。

本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穎的並且可控的合成策略來製備大孔樹脂基銀納米複合材料。可以將論文所述的製備大孔樹脂負載Ag納米顆粒的新策略進一步推廣,以製備其他種類的負載型金屬納米複合材料。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在烯烴硼氫化反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我校教師在烯烴硼氫化領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我校為第一和通訊單位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 ( ACS Catal. 2020, 10 , 11963-11970, 影響因子:12.35),理學院蘇偉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藥用分子化學重點實驗室劉守信教授和蘇偉共同為通訊作者。

烯烴的硼氫化反應作為醫藥、化工、材料等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有機合成反應之一,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其中,區域選擇性作為影響產物結構的關鍵因素,如何對其進行調控始終是烯烴硼氫化反應研究的核心問題。當前,儘管在區域選擇性的調控上取得了長足進展,但烯烴底物的特殊化以及昂貴且合成複雜的配體的使用仍然不可避免,從而限制了其普適性和實用性。

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科研創新團隊研發了一種無配體參與的區域選擇性可控的鐵催化烯烴硼氫化反應體系。在該反應體系中,通過溶劑和鹼的調節即可有效地調控反應的區域選擇性(選擇性高達99:1和1:99),突破了通過配體調節區域選擇性的傳統模式。此外,新研發的鐵催化硼氫化反應體系具有廣泛的適用範圍,對不同結構的烯烴和官能團均有優良的兼容性。為了深入理解區域選擇性的調節機制,該團隊設計實施了氘代反應、中間體排查、對照實驗和自由基開環反應等一系列機理實驗。通過結果分析,發現反應在不同溶劑中生成的不同配位形式的鐵中間體是決定反應區域選擇性的關鍵原因。

本研究為合成烷基硼化合物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合成策略,在藥物研發和精細化工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此外,該工作也為有機反應中的區域選擇性調控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該成果一經發表即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並受邀在X-MOL、CBG諮詢等科研媒體上撰寫發表通訊稿。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高端人才項目和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經費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河北科技大學首篇Angew.: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入駐化學加,推廣快人一步 導讀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全解水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化學學科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德國應用化學,2018年影響因子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河北大學在色譜分離分析新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整體柱製備常用的離子液體結構歸納 記者11月22日從河北大學獲悉,該大學喬曉強教授團隊在色譜分離分析新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基於離子液體的整體色譜柱:研究概況及其應用於高效色譜分離和富集」(Ionic liquids-based monolithic column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的綜述,近日在國際分析化學期刊《分析化學趨勢》(TrAC-Trends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nbsp&nbsp&nbsp&nbsp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以青島科技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分別以「Oxygen-vacancy Bi 2O 3nanosheet arrays with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oNi 2S 4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N-doped graphene nanotubes as robust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
  •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關取得系列研究進展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河北科技大學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科學網
    河北科技大學青年教師蘇然團隊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前沿 | 河北科技大學成功製備出高機電耦合係數的10nm鈦酸鋇納米顆粒!
    光催化或電催化是常見的全解水方法,但其析氧效率低影響了全解水的效能,而自然界中存在著潮汐能、振動能等各種機械能,利用壓電材料將機械能轉化為全解水的動力是壓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目前已報導的壓電催化全解水產氫產氧效率都極其低,如何提高效率是一大挑戰。
  • 中科院在腦神經研究領域取得兩項新進展
    本報訊 記者謝衛群報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兩項新進展,從而加深了對大腦的認識。12月5日出版的國際神經科學頂級雜誌《神經元》以及最近一期出版的《美國科學院報》,分別發表了有關成果。    大腦是由兩類細胞組成的,即神經元和膠質細胞。
  • 成果!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和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集群的發展,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團隊先後全職引進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人選解明教授、王德宇研究員、劉志宏教授等高層次人才。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 山東大學步宇翔教授團隊光能轉換研究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步宇翔教授團隊在單線態裂分(singlet fission)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相關成果以「General Dual-Switched Dynamic Singlet Fission Channels in Solvents Governed Jointly by Chromophore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Solvent Impact: Singlet Pre-Fission Energetics Analyses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
  • 南方科技大學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霍爾效應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heory for the Charge-Density-Wave Mechanism of 3D Quantum Hall Effect」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 河北科技大學啟動對韓春雨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中青在線石家莊8月3日電(中國青年·中青在線記者 樊江濤)今天上午,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在「綜合新聞」一欄中發布了《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的新聞。這篇標明來源為「宣傳部」的新聞稿在摘登了韓春雨團隊在較早時候發布聲明的同時,還表示:「鑑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調查結果: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論文發表後,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實驗室也競相去重複他的實驗,希望迅速掌握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學魏文勝實驗室就宣稱了實驗重複成功。  名不見經傳的韓春雨,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業內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曾經發現他才華的前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也感嘆韓春雨所取得的成果,並給予了祝賀。在回憶初次見到韓春雨時,他也表示,「初次見到韓春雨時,就感覺他很聰明,就心生喜歡」。
  •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01-11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馬傑教授團隊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傑教授團隊在電容去離子除氯脫鹽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該成果以「銀/碳化鈦電極耦合電池-贗電容電荷存儲機制,實現高容量、快速率的氯離子捕獲」(Combining Battery-Type and Pseudocapacitive Charge Storage in Ag/Ti3C2Tx MXene Electrode for Capturing Chloride Ions with High Capacitance and Fast Ion Transport
  • 青島科技大學王磊團隊在MOF基光催化劑催化制氫方面取得進展
    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態化工過程與技術泰山學者優勢特色學科人才團隊王磊教授、徐繼香副教授近年來開展了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MOFs)在光催化制氫方面的應用研究,最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進展,最新研究以「Ni(acac)2/Mo-MOF-derived difunctional MoNi@MoO2 cocatalyst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