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項目攻關啟動以來,團隊在附屬永川醫院感染科以及附屬第三醫院檢驗科等大力支持下收集處理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外周血樣本,建立了快速篩選潛在中和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並成功獲得多株具有高親和性和中和活力的新冠病毒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為中和抗體藥物研發奠定基礎。繼此項突破性研究之後,團隊在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研究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團隊針對能覆蓋中國人群70%以上的基因類型HLA-A2、HLA-A24 和HLA-A11等,開展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特異性T淋巴細胞抗原肽及T細胞受體(TCR)的篩選,成功獲得各種基因型的多樣化抗原肽,包括在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的抗原肽,這些新冠病毒T細胞受體結合的抗原肽至今尚未有報導。

新冠病毒進入體內感染宿主細胞,並在細胞內複製。中和抗體只負責細胞外的病毒清除或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細胞作用,因不能進入細胞內而對寄生在細胞內病毒無能為力。智慧的人類免疫系統賦予T淋巴細胞清除細胞內病毒能力。因此,最終清除被感染的臟器細胞內的病毒需要T細胞參與的細胞免疫應答。新冠病毒特異性T細胞可幫助患者或感染者徹底清除體內病毒,達到治癒目的。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和復陽患者T細胞免疫治療是有效根治的方法之一。本研究為新冠肺炎的T細胞免疫治療提供方法。獲得的T細胞抗原肽與抗體的抗原表位將成為研發疫苗最好材料來源,為課題組後續新冠疫苗研發提供研究基礎。

據介紹,金艾順團隊牽頭打造的系列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藥物研發和特異性T細胞受體(TCR)及其抗原肽篩選等相關技術,有望為新冠病毒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有效策略。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抗疫群英譜丨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團隊40天研發我國首個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產品
    (攝於四月三十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雖然我們向戰勝新冠病毒邁進了一大步,但依然任重道遠。」10月19日,走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會場,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這樣說道。今年3月,重慶兩款試劑盒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正式投入臨床應用。
  • 聯合武漢病毒所,廣東團隊新冠研究取得2項重要發現,成果登上中國期刊!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榮知立團隊和武漢病毒所陳新文團隊,在Protein & Cell(2019年影響因子10.164)雜誌上合作發表題為"Host metabolism dysregulation and cell tropism identification in human airway and
  • 黃超蘭團隊與高福團隊等合作發現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並或存在「兩階段」機制
    由SARS-CoV-2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行之有效的治療幹預措施對疫情的控制至關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開展協同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pan>也就是說,這個聯合研究團隊製造了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並且它對病毒的「吸引力」比ACE2本身要高1000倍以上。
  • 荷蘭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雙重保護」意外驚喜
    荷蘭預購的疫苗獲突破進展,9月上市不是夢。還記得上個月荷蘭跟德國、義大利、法國一起成立的新冠病毒疫苗聯盟麼,四國與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籤署預購協議,預定了3億支由牛津研發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從四月份開始對人類進行的這項新冠疫苗測試,今天終於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中新網上海8月8日電(李佳佳)在8日於上海舉辦的第二屆單細胞免疫學國際峰會上,來自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最前線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說
  • Nat Comm | 早期新冠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等機制
    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團隊成功構建首個新冠肺炎非轉基因小鼠模型...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更易傳播?專家解讀什麼是病毒變異
    當地時間6月20日,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愛龍團隊在醫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 日本團隊的新研究,紅茶 1 分鐘內能減少 99% 新冠病毒?
    12月1日,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環球網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的一個研究團隊經過細緻的研究後,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甚至達到
  • 奈良醫科大學研究發現:茶葉或許對新冠病毒有效果
    11月27日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發表說,茶葉飲料可使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該研究小組將新冠病毒溶液和茶飲料在試管中混合,並檢查了一定時間後還剩下多少病毒。
  • 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為何感染力更強?中國學者詳細解析
    當地時間6月20日,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愛龍團隊在醫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 新冠疫苗一夜間迎三大利好!牛津大學疫苗受試者「免疫反應劇烈...
    《柳葉刀》還發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安全,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此外,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和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積極進展,Biontech稱沒有報告嚴重的副作用。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 人源單克隆抗體是什麼?
    據新華社,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推斷新冠病毒源於蝙蝠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日本一研究團隊: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
    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了約10種產品,包括市面上銷售的瓶裝綠茶、紅茶茶包、還有奈良本地產的「大和茶」茶包等,然後將裝有新冠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並按時觀察病毒含量。研究結果發現,最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的是衝泡出來的紅茶,茶水裡的病毒能在1分鐘內減少99%,10分鐘後減少99.99%。(環球網)
  • 研究:新冠早期高燒症狀或可降低病毒侵染性
    該研究於近日發表在《計算與結構生物技術雜誌》(CSBJ)上,研究團隊來自暨南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深圳承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方醫科大學。 時至今日,人體平均體溫大約在36.5至37℃之間,一般定義高熱為發燒時體溫超過38℃。出現這一現象後,為避免持續的高熱引起器官衰竭,人們通常在發現高燒後立即進行對應的治療以降低體溫。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劫持」人體免疫細胞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科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能殺死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本應殺死病毒。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2日報導,由上海和紐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意外地發現了這一點,而這剛好符合一線醫生的觀察結果,即新冠病毒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把活性新冠病毒置入實驗室培養的T淋巴細胞系。
  • 英國新冠抗體攜帶人群比例不增反降,群體免疫徹底破滅?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截至9月英國有4.4%的人口攜帶新冠抗體,較6月下降了1.6個百分點,降幅達到26%。這意味著,第一波疫情中治癒患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很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下降,要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基本不可能。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與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即無法產生永久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