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醫科大學研究發現:茶葉或許對新冠病毒有效果

2020-12-02 向丘物語

11月27日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發表說,茶葉飲料可使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

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

該研究小組將新冠病毒溶液和茶飲料在試管中混合,並檢查了一定時間後還剩下多少病毒。研究小組用了綠茶,紅茶和奈良縣的大和茶做實驗。結果發現殺毒效果最好的是紅茶,1分鐘後,新冠病毒的感染力只剩下百分之一,10分鐘後,只剩下千分之一,30分鐘後,只剩下萬分之一。


研究小組公布的實驗照片稱,白點為茶水中不同時間段未殺死的新冠病毒。


矢野教授表示,「這個只是在試管中做實驗的結果,關於在人體中是否有同樣的效果還有待確認。茶葉中的兒茶素對於治療流感的效果已經得到確認,所以我們期待喝茶對於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如果這個實驗結果是真的,紅茶馬上會成為疫情期間的新寵兒了……茶葉廠商要時刻關注信息……


相關焦點

  • 茶葉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平臺闢謠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宋沛珊 整理報導一則「奈良醫科大學研究發現:茶葉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的信息在自媒體裡快速傳播,圖為該信息配圖。近日,不少自媒體摘選了一則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的信息,該快訊表示,用一般市場銷售的茶葉飲料,就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讓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該研究小組從超市裡購買了10種茶葉飲料,然後在試管裡混入新冠病毒,發現1分鐘後,病毒會失去最多99%的感染力。
  • 日本團隊的新研究,紅茶 1 分鐘內能減少 99% 新冠病毒?
    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環球網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的一個研究團隊經過細緻的研究後,發現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甚至達到
  • 日本一研究團隊: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
    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了約10種產品,包括市面上銷售的瓶裝綠茶、紅茶茶包、還有奈良本地產的「大和茶」茶包等,然後將裝有新冠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並按時觀察病毒含量。研究結果發現,最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的是衝泡出來的紅茶,茶水裡的病毒能在1分鐘內減少99%,10分鐘後減少99.99%。(環球網)
  • 日本最新研究茶對新冠又有作用?茶哭了,我不是「神農之茶」
    但是作為一個茶葉從業者和茶的愛好者,我表示坐不住了。: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具體內容是:12月1日,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
  • 日本研究:新冠病毒附著皮膚可持續9小時傳染性
    海外網10月19日電 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公布一項研究成果,稱新冠病毒一旦附著人體皮膚,其傳染性可至少持續9個小時,這是流感病毒持續傳染時長的5倍之多。據日本NHK電視臺19日報導,由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助教廣瀨亮平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針對附著在人手等皮膚上的新冠病毒傳染性有多強、傳染時間能持續多久等問題進行了調研。他們收集了去世病人皮膚上的新冠病毒和A型流感病毒各10萬個,並進行了比對調查。
  • 關於新冠病毒,挪威、日本研究又有新發現
    歐洲:歐洲新冠病例增速超過美國,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截至北京時間10月20日6時30分左右,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亞洲:日本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印度據印度衛生部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7550273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既然ACE2蛋白是病毒入侵人體的閘門,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如果我們有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是不是就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 基於這個思路,長期從事蛋白質設計改造的黨波波博士想到了構建一個人工ACE2假體蛋白去結合病毒,從而達到拒絕病毒進入人體的目的。
  • 聯合武漢病毒所,廣東團隊新冠研究取得2項重要發現,成果登上中國期刊!
    新冠病毒首要靶向人肺部上皮細胞,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傳統的病毒研究主要使用細胞模型和動物模型,但是體外細胞模型不能有效模擬體內的多細胞環境,而動物模型則存在明顯的物種差異,從而導致這些模型都有各自明顯的局限性。
  • 新冠病毒研究進展:維生素D或許能挽救新冠患者
    多虧了馬蒂諾對維生素D和呼吸道感染的研究,「陽光維生素」(在人體的產生源自紫外線)幾乎從疫情開始就成為研究的焦點。 今年春天,有幾個研究小組發現低水平的維生素D和增加新冠風險之間有明顯聯繫。從那時起,很多學者也紛紛效仿,對其展開研究。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
    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位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新冠病毒溯源又有新發現→
    12月9日,義大利《共和國報》報導稱,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位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早在今年6月,義大利國家高等衛生研究院曾在官網發布報告稱,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和都靈,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便檢測出了新冠病毒。
  • 海水中發現新冠病毒
    海水中發現新冠病毒據美國福克斯新聞1日援引美國《明星論壇報》消息稱,今年9月,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德盧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海灘取樣的水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痕跡」。,在蘇必利爾湖沿岸的海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據報導,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水中生存、以及是否會在水中傳播,自7月以來,該校研究人員已經從德盧斯的8個不同的海灘採集了水樣本,並進行了相關實驗。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醫療界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該研究成果於11月30日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了參考依據。
  • 新冠病毒溯源,有新發現!
    義大利媒體近日又報導稱,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提取的4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去年11月,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來源:21新健康據《科創板日報》3月28日報導,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研討會」上透露,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 北裡大學驗證並公開各種消毒劑對新冠病毒的滅活效果
    ,對市場上銷售的準藥品和雜貨以及醫療現場使用的消毒劑實施了新冠病毒滅活驗證試驗,調查並發布了滅活效果。市售酒精類消毒劑中,酒精濃度為50%以上的產品,可以徹底消滅30,000個新冠病毒。另外發現,洗手液類、廚房洗滌劑類、清潔及擦拭類產品如果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使用,也可以徹底消滅新冠病毒。另一方面,二氧化氯類和次氯酸水類產品在確認產品沒有變質後實施的實驗顯示,無法徹底消滅30,000個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抗疫群英譜丨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團隊40天研發我國首個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產品
    (攝於四月三十日)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雖然我們向戰勝新冠病毒邁進了一大步,但依然任重道遠。」10月19日,走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會場,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這樣說道。今年3月,重慶兩款試劑盒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正式投入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