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2020-12-02 騰訊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鄭琳通訊員 張弛 馮怡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是對全人類共同的考驗。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

近期,西湖大學黨波波團隊、周強團隊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陸路團隊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聯合發表了題為Engineered trimeric ACE2 binds viral spike protein and locks it in 「Three-up」 conformation to potently inhibit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

論文截圖

他們基於對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設計與改造,構建了多種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pan>也就是說,這個聯合研究團隊製造了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並且它對病毒的「吸引力」比ACE2本身要高1000倍以上。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黨波波、周強,復旦大學陸路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西湖大學郭樑、畢穩穩、鄢仁鴻、張媛媛,復旦大學王欣玲、徐巍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0438-w

人工設計ACE2假體蛋白「誘惑」病毒

此前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體ACE2蛋白的結合。準確地說,是刺突蛋白「劫持」了原本控制血壓的ACE2,通過與它的結合入侵人體。既然ACE2蛋白是病毒入侵人體的閘門,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如果我們有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是不是就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

基於這個思路,長期從事蛋白質設計改造的黨波波博士想到了構建一個人工ACE2假體蛋白去結合病毒,從而達到拒絕病毒進入人體的目的。近期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因此研究人員設想構建一個ACE2三聚體蛋白是不是有可能和刺突蛋白三聚體實現3對3或者至少2對2的結合?

隨後,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結構並做了一系列的設計改造嘗試,他們得到了一個三聚體蛋白T-ACE2,此T-ACE2蛋白可以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pan>

雖然刺突蛋白本身以三聚體形式存在,但是在沒有受體結合的時候,三聚體中的三個單體結構是不同的,三聚體裡最多只有一個單體處於開放結構可與受體結合。T-ACE2和刺突蛋白親和力的極大提高暗示T-ACE2有可能會誘導刺突蛋白構象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揭示T-ACE2與刺突蛋白結合的方式,研究團隊解析了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複合物的電鏡結構。結構表明:T-ACE2確實可以誘導新冠刺突蛋白發生顯著的結構變化,3個單體蛋白同時處於開放狀態並同時結合3個ACE2。

「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完全不確定ACE2三聚體是否會有效果,但是比較神奇的是,T-ACE2做出來之後,親和力真的實現了極大提高,而且在結合刺突蛋白的過程中,真的誘導刺突蛋白發生了結構變化,從而可以穩固地結合刺突蛋白。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目前還不清楚,但這對於理解刺突蛋白與受體蛋白ACE2的相互作用應該有重要的啟示。這個沒有料想到的T-ACE2誘導刺突蛋白結構變化的現象,也是我覺得這項工作最有意思的地方。」黨波波補充道。

T-ACE2與新冠刺突蛋白複合物的結構

T-ACE2或能適應更多新冠類似病毒

隨著疫情發展常態化、病毒變異的積累,已有的蛋白抑制劑(例如抗體)對於新冠病毒及其潛在突變株的作用面臨考驗。開發能夠廣譜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變株的抑制劑,將成為應對新冠病毒變異及疫情常態化的有效手段。

在ACE2三聚體蛋白設計改造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保留改造後蛋白對於病毒及其突變株的廣譜適用性,研究人員選擇完全保留天然ACE2的序列(1-615),因為基於天然ACE2序列的改造可以適應多種突變病毒。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也證實T-ACE2對新冠病毒、8種不同天然新冠突變株、非典病毒以及兩種新冠類似病毒均有很強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0.1nM-3nM範圍內。

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需要通過受體蛋白ACE2實現,因此基於受體蛋白ACE2設計的抑制劑,相比抗體對新冠病毒突變株有著更廣譜的抑制能力。此外,此類基於受體ACE2設計改造的蛋白,也將很有可能用於抑制新發或者再現的其他新冠類似病毒。不過T-ACE2作為病毒抑制蛋白的臨床應用前景尚待以後更深入的實驗驗證。

黨波波說,T-ACE2因為和病毒刺突蛋白有非常強的親和力,有望被用於病毒檢測方法的開發,也因為T-ACE2是完全基於天然ACE2的序列設計出來的,因此對新冠類似病毒的廣譜適用性會比較高,此類基於T-ACE2的檢測方法也將能夠廣泛用於新冠類似病毒檢測。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據悉,bioRxiv最近一段時間收到大量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論文投稿,為避免誤導讀者,相關論文都要經過二次審核,所以從投稿到上線所需時間比其他論文要延遲一到數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暴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全長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機制被破解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Science:蛋白質從頭設計大師David Baker,開發新冠病毒小蛋白抑制劑
    >▎Armstrong2020年10月23日,華盛頓大學的David Baker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從頭設計新冠病毒小蛋白抑制劑的研究文章。David Baker是蛋白質從頭設計(De novo design)領域的大神級科學家,20年前,David Baker博士和他的同事開發出一款名為Rosetta的計算機算法。近年來,Baker博士的研究團隊利用Rosetta程序,創建自然界中不存在,具有全新結構的蛋白。今年9月份,David Baker剛剛獲得2021年的科學突破獎。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文|學術頭條2020 年 2 月 19 日,Science 雜誌刊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Jason S McLellan 團隊的一篇重磅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鏡 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 S 蛋白三聚體 3.5 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記者 | 界面健康3月31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名為Orthogonal genome-wide
  • 又一個被新冠病毒「勾結」的蛋白
    由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另一種方式:一種已知可以與弗林蛋白酶切割的底物結合的蛋白Neuropilin-1(NRP1)顯著增強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力。
  • MIT確定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結構 或可設計特效阻斷藥物
    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家已經確定了在新冠病毒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這種被稱為包膜蛋白E的蛋白質形成了一個陽離子選擇性通道,在病毒自我複製和刺激宿主細胞炎症反應的能力中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團隊表示,如果能夠設計出阻斷這一通道的方法,他們也許能夠降低病毒的致病性,並幹擾病毒的複製。他們試驗了2種阻斷通道的藥物的結合位點,但這2種藥物的結合強度很弱,因此它們不是E蛋白的有效抑制劑。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中美科研團隊解析S蛋白取得的突破可能是戰勝新冠病毒的關鍵
    據外媒BGR報導,儘管最近幾天因新冠病毒的全球傳播而導致壞消息不斷,但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他們朝著迫切需要的疫苗的開發邁進了一步。這一突破涉及對冠狀病毒在人體內的實際工作和運行方式的新見解,這也將解釋它如此致命並導致如此可怕的大流行的原因。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答案來了: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兩項最新成果,分別揭示了ACE2蛋白的全長結構,和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詳細過程。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員(中)。 西湖大學供圖(下同)ACE2與S蛋白都是什麼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的最新解析結果顯示,新冠病毒S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每一個單體中約有1300多個胺基酸,其中300多個胺基酸構成了「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即S蛋白與ACE2相聯結的地方。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他們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助力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有力抗擊疫情,更為人類未來抗擊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譚旭研究員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層皮」!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