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11-28 搜狐

原標題:重磅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準確定位出新冠病毒RBD和受體ACE2的相互作用位點,闡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導細胞侵染的結構基礎及分子機制,從而為治療性抗體藥物開發以及疫苗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經投稿預印版平臺bioRxiv。

2019-nCoV RBD-ACE2複合物晶體結構

王新泉與張林琦實驗室在新發與再發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中和抗體篩選和鑑定、疫苗開發等領域開展合作近10年,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前期針對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他們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經驗和積累,為他們針對新冠病毒快速開展研究,並取得重要突破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教授

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王新泉和張林琦課題組隨即瞄準新冠病毒上RBD如何特異性結合ACE2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利用昆蟲細胞體系表達和純化了新冠病毒 RBD和人ACE2胞外結構域,成功生長出新冠病毒 RBD-ACE2複合物的晶體(晶體生長條件:100 mM MES, pH 6.5, 10% PEG5000mme, 12% 1-propanol),利用上海光源BL17U線站收集了解析度為2.45埃的衍射數據,並成功解析其三維空間結構。該成果使科研人員能夠在原子水平觀察與理解新冠病毒與受體的特異性相互作用,並發現新冠病毒在關鍵的受體結合胺基酸位點與SARS病毒大同小異。基於深入的對比分析,科研人員也發現了一些可能造成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傳播差異的胺基酸位點,以及導致針對SARS病毒的抗體不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胺基酸位點,後續科學驗證工作正在進行中。

兩個團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基於結構設計篩選能夠阻止二者結合的抗體或者小分子藥物,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因為迄今為止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和藥物都還在篩選和驗證過程中,這需要更多科學家不斷的努力。 相信通過兩個課題組的通力合作,與全社會科研和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撥開疫情迷霧,守望春天暖陽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自2015年起,北京市教委對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持續提供大力支持;自2019年起,北京市科委更成立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加大力度支持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以及與生物結構相關的生命科學的研究。北京市的大力支持讓科研人員無後顧之憂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為王新泉教授和張林琦教授團隊在短時間取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該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基地、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大力支持。

據悉, 西湖大學周強教授團隊成功解析出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RBD的複合物的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齊建勳研究團隊也解析了新冠病毒RBD與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這些信息與清華大學團隊的結構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值得一提的是,三個獨立團隊都選擇在第一時間將其複合物的原子坐標向全社會公布,以提高其可能的利用率。

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全長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送出最亮助攻 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多種高致病性病毒H1N1、H5N1、H7N9、MERS-CoV和伊波拉病毒的蛋白結構,都在此被成功測定。記者獲悉,結合用戶團隊研究工作的開展,上海光源分別於今年1月12日、2月2日~3日、2月11日、2月17日、2月23日安排了實驗機時。2月11日,上海光源團隊幫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齊建勳團隊收集和處理病毒蛋白晶體衍射數據,取得了重要進展。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 西湖大學 周強 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據悉,bioRxiv最近一段時間收到大量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論文投稿,為避免誤導讀者,相關論文都要經過二次審核,所以從投稿到上線所需時間比其他論文要延遲一到數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暴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新冠病毒在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通過刺突蛋白(S蛋白)抓住它,進而打開進入細胞的大門。
  • 新冠病毒受體親和性為SARS10-20倍:首次電鏡解析S蛋白結構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微胖、李澤南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最近提交的一篇論文對新冠病毒結構進行了研究,並驗證了一個結論:新冠病毒 S 蛋白與細胞 ACE2 的親和力是 SARS 的 10 到 20 倍。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ACE2-B0AT1 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 新冠病毒抗體再突破!清華大學與深圳三院發布最新合作成果
    從數量上看,抗體可以構成血漿總蛋白量的20%左右,並隨著血液的流動在全身持續不斷地巡視外來入侵的病原體,並對其實施強大的抑制和清除作用。在人體接種疫苗後所誘導產生的保護性免疫反應中,B細胞所產生的針對病原體的抗體,特別是具有中和能力的抗體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三個團隊便合作展開了針對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的合作研究。
  • 上海光源用戶解析出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採集的晶體X光衍射數據,柴繼傑實驗室解析了BRI1胞外區單獨及其與BL複合後的兩種結構,兩者在同步輻射分別收到2.53埃和2.32埃的數據。研究人員利用分子置換法解出了蛋白結構。結構清晰地顯示,BRI1的胞外部分包括一個N端帽結構域、25個亮氨酸基序、一個C端帽結構域及位於21與22基序之間的島狀結構域。
  • 西湖大學:首次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結構和表面S蛋白...
    ,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點擊看本端科普文《西湖大學研究團隊又獲重大突破:深度解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一刻》)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生物物理系主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Michael K. Rosen稱,周強團隊的這一生物物理學研究,在理解新冠病毒如何侵染人體細胞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8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pan>也就是說,這個聯合研究團隊製造了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並且它對病毒的「吸引力」比ACE2本身要高1000倍以上。
  • 兩篇Nature揭示新冠病毒結合ACE2受體的晶體結構
    一種新型高致病性冠狀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以來肆掠全球,應對這一疫情的關鍵是了解病毒的受體識別機制,調節其感染性、發病機制和宿主範圍。而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了解SARS-CoV-2如何感染細胞有利於科學家們更快開發出更有效地預防或者治療性藥物。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柏林8月19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科學家使用高解析度成像和計算機輔助方法分析了新冠病毒的刺突結構,發現病毒表面的刺突可像栓在線上的氣球一樣運動,靈活地尋找與靶細胞對接的受體。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論文報導了 beta2 腎上腺素受體(β2AR)融合Gs蛋白羧基端肽段(GsCT)的晶體結構以及GDP結合狀態下Gs蛋白(GsGDP)的晶體結構,並基於結構首次提出了beta2 腎上腺素受體-Gs蛋白複合物在形成過程的初始階段可能的分子模型。
  • 新冠病毒S蛋白與受體ACE2親和力是SARS的10~20倍!深度解析新冠病毒...
    2月20日,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McLellan團隊的這篇論文)。研究者發現,新冠病毒S蛋白與宿主細胞ACE2之間的親和力是SARS的10-20倍,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疫苗和新型抗病毒藥物的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礎。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在融合前構象中的結構圖片來源:Daniel Wrapp,et al.
  • 兩篇Nature揭示SARS-CoV-2結合ACE2受體的晶體結構
    2020年4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種新型高致病性冠狀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以來肆掠全球,應對這一疫情的關鍵是了解病毒的受體識別機制,調節其感染性、發病機制和宿主範圍。而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了解SARS-CoV-2如何感染細胞有利於科學家們更快開發出更有效地預防或者治療性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