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2020-12-06 量子位

魚羊 乾明 發自 雲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研究迎來新進展。

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

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此外,他們的研究中還指出,新冠病毒與人體內受體區域的親和力是SARS的10-20倍,這也給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提供了相應的解釋。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正在將分子結構圖分享給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除了協助疫苗研發,這還能夠幫助科學家開發新的蛋白,治療已被感染的人。

首個新冠病毒S蛋白3D結構圖

S蛋白,全稱spike glycoprotein(刺突糖蛋白),位於新冠病毒最外層。是一種三聚體I類融合蛋白。

2019-nCoV正是利用高度糖基化的S蛋白來侵入宿主細胞的。

在這一過程中,病毒的S1亞基會結合到宿主細胞受體(ACE2)上,破壞三聚體的穩定性,導致S1亞基脫落,S2亞基轉變為穩定的融合後構象。

為了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S1的受體結合域(RBD)經歷了鉸鏈狀構象運動,以暫時隱藏或暴露受體結合的關鍵位點。這兩個狀態分別稱為「向下」構象(不可及)和「向上」構象(可及)。

基於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設計並生產了穩定的刺突蛋白樣品。

利用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在收集並處理了3207張顯微照片之後,研究人員以3.5埃的解析度重構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體的3D結構。

註:「埃」(符號)是計量光波長度和分子直徑的單位,一個「埃」是0.1納米。

並且,研究人員在其向上構象中,觀察到了一個S蛋白與ACE2相聯結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這是人們首次「看清」新冠病毒S蛋白的形態。

論文通訊作者麥克萊倫(Jason S. Mclellan)表示,刺突蛋白的「真面目」(分子結構),是開發具有良好活性的疫苗的基礎。

並且,麥克萊倫認為,疫苗可能會在18到24個月後研發完成。

受體親和性是SARS的10-20倍

在研究中,他們也進一步對比了新冠病毒2019-nCoV與SARS-CoV,發現兩者結構之間最大的區別之一,是RBD在各自向下構造中的位置。

雖然構象上有差異,但當SARS冠狀病毒的單個結構域與新冠病毒結構域對齊時,可以看出兩種蛋白質之間高度結構同源性。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最近的研究也發現,2019-nCoV與SARS-CoV具有相同的功能宿主受體細胞——ACE2,這推動他們利用表面等離子共振動力學(SPR)來定量研究這種蛋白質相互作用。

從而進一步發現,新冠病毒的與ACE2胞外域結合的親和力約為15 nM,要比SARS冠狀病毒高出10-20倍。

此外,他們還通過冷凍電鏡觀察到,新冠病毒和SARS冠狀病毒與ACE2之間形成的複合物非常相似。

他們認為,新冠病毒與ACE2之間的高親和力,可能會推動其在人際之間快速傳播。不過,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調查這種可能性。

論文地址: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 conformation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2/19/science.abb2507/tab-pdf

One more thing

與此同時,西湖大學周強團隊,再次迎來新的科研突破。

據西湖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2月21日凌晨,他們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再次發文,報導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兩天前,周強實驗室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報導了ACE2全長蛋白的高分辨三維空間結構。而這一次,他們進一步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周強團隊表示,此次對複合物結構的解析屬於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看清新冠病毒S蛋白、ACE2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構,相當於看清了「敵人的樣子」,為後續科學家的靶向藥物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

論文地址: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2019-nCoV by human ACE2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9.956946v1

他們的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原子坐標,已經對外開放下載:

https://www.jianguoyun.com/p/DVLSdMkQiJ2OCBjbwt8C

還有清華大學,也有研究團隊交出研究成果。

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並準確定位出新冠病毒RBD和受體ACE2的相互作用位點,闡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導細胞侵染的結構基礎及分子機制,為治療性抗體藥物開發以及疫苗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們的ACE2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原子坐標,也可以複製以下網址下載:

https://www.jianguoyun.com/p/DTJ03HoQ3MX2BhjiwN8C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或將在全美大範圍流行!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原子圖,疫苗有望!
    UPDATING:CDC做好新冠病毒在全美大範圍流行的準備,屆時可能會關閉商業、學校等北加Sacramento和Humboldt地區新增兩例確診美國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原子圖,是研製疫苗的關鍵一步!CDC在本周五的電話會議中說道,衛生署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新冠病毒在全美範圍內的大流行。
  • 加快疫苗開發!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加快疫苗開發!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Emma Chou • 2020-06-23 10:14:21 來源:前瞻網
  • 專家匯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離疫苗和藥物研發再進一步
    Researchers create the first 3D map of coronavirus 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個新型冠狀病毒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 新冠疫苗研發:我太難了!
    相對於其他病毒而言,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生物學特徵、感染過程、致病性,以及人體對它產生的免疫應答仍然知之甚少。對新冠病毒的深入了解,還需花費我們很多時間。雖然沒有現成的冠狀病毒疫苗以資借鑑,SARS和MERS還是讓我們對冠狀病毒的認識水平提高了。此次疫情爆發後,我國科學家迅速完成了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毒株分離等工作,為疫苗研發打下堅實基礎。
  • 美研究人員繪製出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
    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針對新冠病毒,我們始終堅持多靶點協同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研發
    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確診人數仍舊在增加,「特效藥」依然沒有找到。凜冬已至,更適於病毒傳播的寒冷高溼天氣已經籠罩了半個地球。在一片陰霾的疫情當中,「希望之光」開始浮現,新冠疫苗和單一靶標的小分子藥物開始被世界各國政府應急準入市場。這些疫苗和小分子藥物依靠海量的資本,運用最新的技術,將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研發周期縮短至數月。
  • 新冠病毒原子圖曝光:低溫電子顯微鏡助力研製疫苗
    (圖像源自新聞視頻截圖)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該研究團隊已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發送了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片,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中國疫苗的研發。該模型結構還能夠幫助科學家開發新蛋白,結合到刺突的不同部位,阻止其發揮功能,治療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根據新冠肺炎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五個主攻方向。 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 美媒:新冠病毒關鍵分子結構圖問世 為疫苗研發鋪平道路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導美媒稱,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競相研發潛在的疫苗和藥物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弄清這種病毒用以入侵人類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可能為疫苗的研發開啟了大門。
  • 科學瞬息-新冠疫苗新靶點!抗體治療惡病質
    新冠病毒疫苗再添新潛在靶點!7月13日《nature·medicine》發表:康復新冠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輔助T細胞反應,在新冠疫苗開發以來,大多數都是針對病毒的糖蛋白(S),引導其與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識別,引發中和抗體;儘管在動物實驗上實現,也不能在人類中保證效果,藥物人類糖蛋白免疫原性特性很難區分;這項研究表徵COVID-19患者體液和循環濾泡性輔助性T細胞(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冷凍電鏡對新冠病毒 S 蛋白結構進行詳細觀察和解析。繪製冠狀病毒被稱為 S 蛋白的詳細結構,是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開發相關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基於這一突破,該研究團隊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疫苗的測試工作。
  • 新冠疫情終結者?又一新冠疫苗有效率達94.5%,又是mRNA疫苗
    Moderna 首席技術運營和質量官Juan Andres 強調:「我們在mRNA遞送技術和製造工藝開發方面的投資,將使我們能夠在隨處可見的藥品冷藏箱和冰箱中常見的溫度下儲存和運輸我們的新冠疫苗。而這項技術的發展,能使疫苗的配送更具靈活性,便於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推廣疫苗接種。」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全人源重鏈抗體,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我們將加速推動其全球臨床開發,爭取早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藥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多個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創新產品,正在全力推進。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
  • CEPI與三葉草生物擴大合作推進S-三聚體新冠疫苗臨床開發
    基於「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早期臨床開發的積極結果,CEPI將與三葉草生物擴大合作,為全球範圍關鍵性II/III期臨床研究提供全額資金。該研究預計在2020年底前啟動,旨在進一步評估「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支持申請上市許可。
  • 新冠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新冠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5日15時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以下是我們根據發布會整理的內容要點。
  • 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日本藥企AnGes開始研發新冠...
    點擊播放 GIF 0.1M今日看點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韓國製藥生物協會3月9日表示,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都在積極開展疫苗研究,以上形式疫苗均有在研產品,處於不同階段。mRNA疫苗之所以可以這麼快脫穎而出,一方面由於開發方的勤奮努力,一方面依賴於該技術的先天優勢。mRNA疫苗產品設計快,依託於測序序列即可快速設計優化,進入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篩選。因此「自帶捷徑」的先天速度優勢,預示著mRNA疫苗將會在未來疫苗市場佔有一席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