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冠病毒,我們始終堅持多靶點協同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研發

2021-01-13 健康界

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確診人數仍舊在增加,「特效藥」依然沒有找到。凜冬已至,更適於病毒傳播的寒冷高溼天氣已經籠罩了半個地球。在一片陰霾的疫情當中,「希望之光」開始浮現,新冠疫苗和單一靶標的小分子藥物開始被世界各國政府應急準入市場。這些疫苗和小分子藥物依靠海量的資本,運用最新的技術,將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研發周期縮短至數月。

圖1. 全球氣溫分布圖(12月21日)

2020年5月1日,吉利德科學(Gilead)宣布在研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已經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EUA),體外試驗證明其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被緊急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同年10月22日,美國FDA批准其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商品名:Veklury)正式上市。同時,在全球200多支在研疫苗中,有13個進入了Ⅲ期臨床的候選疫苗,中國佔據了其中5席。

圖2. 13個進入臨床Ⅲ期的在研新冠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疫苗和藥物都沒有走完既定的藥物研發常規流程,迫於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被各國政府監管機構緊急批准使用。事實上,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驗證。

例如被批准上市的單一靶向小分子藥物瑞德西韋用於臨床治療新冠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公布了瑞德西韋在30個國家11266名新冠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稱瑞德西韋「對於降低新冠感染治療收效甚微,甚至根本沒有效果」。其結果暗示傳統單一靶標抗病毒藥物對於新冠治療作用微乎其微。隨著時間推進,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後遺症的臨床觀察也逐步加深清晰。

同時被緊急批准疫苗上市的輝瑞公司公布,實驗表明疫苗沒有「明顯的後遺症」,但在2萬多名受試者中,發生了嚴重的過敏症狀。輝瑞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是由於疫苗引起的。據統計,接種輝瑞公司和Moderna的新冠疫苗後,有2%的接種者會出現39°C至40°C的嚴重發燒。這個比例雖然不高,但如果按照他們的目標(2020年內接種3500萬人),將有70萬人產生嚴重發燒。除發熱症狀外,還有其它可能潛在的副作用有待研究統計。

鑑於單一靶標藥物的易耐藥性和病毒的變異與進化,多靶標協同治療為新冠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極大潛在的可能。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相比DNA病毒,因缺乏一種可起到「糾錯作用」的聚合酶而具備變異速度快、狀態極不穩定的特點,所以從醫學角度來講,新冠病毒產生變異是符合規律的正常現象,與盛普團隊預測的結果一致。目前新冠病毒的Furin蛋白酶切割位點發生P681H突變,暴露出更大的開放結構域,使Spike糖突刺蛋白與人ACE2受體結合親和力提高了1000倍,傳染力顯著提升。同時發生了S抗原刪除69-70 dal,這一突變有利於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反應。面對變異速度快的新冠病毒,短時間內被研發出來的疫苗和單一靶標藥物對新冠病毒及其變異病毒基本失效概率比較高。

圖3. 新冠病毒的結構變異

12月19日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漢考克還稱,英國衛生部門已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這一情況並展開研究,變異病毒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或者令新冠疫苗和藥物失效,預計這種情況不算特例。根據盛普健康與環境研究中心的跟蹤研究統計,至今新冠病毒確認已變異25次,平均每個月突變兩次,預測新冠病毒的變異將持續,伴隨冬春流感季節的到來,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有可能會嵌合出新的複合性病毒。

面對複雜變異的新冠病毒,在新藥開發的靶標選擇方面,不能選定單一的病毒靶點作為治療靶標,因為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因其靶標的單一性已在臨床上證明無效且存在副作用。認為小分子多靶點協同治療藥物的研發可能是目前應對病毒變異唯一解決方案。即便是溯源的研究可以快速精準完成。

圖4. 新冠病毒溯源研究


圖5. Spike蛋白與主蛋白酶Mpro結構

相關焦點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化學小分子靶向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是當前有望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類型之一,現已有多個小分子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需進一步驗證其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聯合使用兩種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有效提高抗病毒治療效果。愛滋病毒與新冠病毒的蛋白酶活性有相似之處,但是靶點結構存在差異。所以此藥物對新冠病毒是否真的有效還需通過嚴謹的臨床驗證,必須謹慎使用。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引言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藥物研發刻不容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現有的直接作用抗病毒(DAA)藥物由於病毒特異性不能立即應用於新的病毒,因此,宿主靶向抗病毒(HTA)藥物通過阻斷病毒複製和克服潛在的病毒誘變,在對抗廣譜病毒方面具有許多優勢。
  • 2020年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現狀及趨勢
    【編者按】: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使我們深刻意識到了抗病毒藥物研發的重要性以及我國抗病毒藥物研發的落後,因此,我們必須掌握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情況,了解前沿進展,才能更好地對突發疫情進行防控。此次疫情中,現有抗病毒藥物的嚴重不足問題凸顯,而我國更是在抗病毒藥物研發方面遠遠落後。因此,我們必須掌握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情況,了解前沿進展,找到差距,儘快布局,才能在抗病毒藥物研發領域迎頭趕上。一、全球已獲批的抗病毒藥物近三十年,抗病毒藥物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在對抗慢性病毒感染上,深刻地改變了廣大患者的生活方式。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全球疫情告急,特效藥研發任重道遠。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瞄準主要靶標開發細胞模型成關鍵藥物的發現和機制研究中,與抗病毒表型篩選相輔相成的是根據病毒生物學行為的特定靶點進行藥物發現。如在新冠病毒複製的行為中,一些關鍵環節有可能成為藥物發現的靶點。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如果以S蛋白為靶點,研發出特異的中和抗體,並在體外大量「生產」這種中和抗體,當易感人群接觸到新冠病毒後,把中和抗體藥物作為「外援」注射進人體,迅速結合病毒的S蛋白,就可阻斷病毒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使病毒不能進入細胞。換言之,抗體藥物可解決人體自身尚未產生中和抗體的問題,發揮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作用。由於中和抗體藥物具有特異性強、起效快等優勢,國內外已有多個團隊就此展開研究。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科技日報】HIV-1新靶點小分子藥物候選物找到
    在愛滋病疫苗研發成功之前,抗HIV藥物是防治愛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該所研究團隊最新找到了一種HIV-1新靶點小分子藥物候選物,成果已發表在權威刊物《科學報告》上。
  • 默沙東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近況:具有製備上億劑的能力
    上周在公司的季度性總結報告時和CEO福瑞澤一起,與華爾街多名分析師進行了對話。這是羅傑在默沙東的最後一次臺上表演,今年底他將榮耀退休。羅傑總結了默沙東藥物研發的臨床進展,包括免疫抗癌巨星Keytruda新的抗癌指徵。但是最引人關注的是公司新冠病毒的藥物與疫苗的研究進展。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這些化合物上的特定基團能夠與它們的生物靶點形成共價鍵,從而不可逆地改變生物靶點的功能。雖然人類醫藥歷史上多款具有重大意義的藥物包含共價作用機制,然而很久以來,藥物研發人員在選擇靶點的抑制劑時會有意避免能夠與靶點共價結合的化合物。他們擔心這些化合物的選擇性不夠強,而一旦它們與其它不相關的蛋白結合,就可能產生嚴重的毒性。
  • Nature:大規模篩選發現21種現有抗新冠病毒藥物!
    截至2020年7月27日,全球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1625萬,死亡總數超過64萬。僅在不考慮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的情況下,開發針對性的疫苗需要12到18個月,而從頭開發並批准新型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保守估計可能需要超過10年。因此重新篩選測試已經過臨床評估的藥物以治療COVID-19成為目前可行有效的策略之一。
  • 防疫新科普 | 什麼是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三優生物與之江生物、復宏漢霖達成協議,合作研發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體藥物。候選抗體藥物已在細胞水平、轉基因動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驗證,表現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發現毒副作用。什麼是中和抗體?抗體藥物為何有望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疫情早期,最直接和快速的方案是利用現有的抗病毒藥物緊急轉向臨床實驗,希望可以從已上市的或在臨床研究階段的藥中,找到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案。這方面的研究在早期給大家提供了信心,並幫助我們加深了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在現有藥物的嘗試之外,疫苗開發工作也在快速開展,目前疫苗開發的投入規模相當大,有些項目已經進入中後期臨床實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進。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研究團隊發現宿主蛋白MTHFD1(亞甲基四氫葉酸脫氫酶)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幫助新冠病毒藥物研發,也為未來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2003年的SARS、2014年的伊波拉以及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均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心理恐慌。並且諸多證據支持蝙蝠是這些致病病毒的共同的天然宿主,病毒從蝙蝠到某個中間宿主傳播最終導致了疫情的大規模暴發。雖然蝙蝠可以攜帶多種致病病毒,但是這些病毒卻不會對蝙蝠造成明顯的症狀,而蝙蝠對病毒的高度耐受性可能也是其能攜帶並傳播多種病毒的重要原因。
  •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3月31日,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藥學院譚旭課題組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刊登了最新成果,從蝙蝠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靶點和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華為雲「神農項目」登上...
    該期封面刊出的正是華為雲EI醫療智能體團隊主導的抗疫課題——「神農項目」前期成果:新冠病毒藥物虛擬篩選在線交互Web服務。「神農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完全免費公開的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在全球範圍影響了人類健康,尋找有效治癒新冠肺炎的治療方式是臨床醫生和藥物研發人員最緊迫的工作。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他們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助力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有力抗擊疫情,更為人類未來抗擊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譚旭研究員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 華為雲「神農項目」登...
    該期封面刊出的正是華為雲EI醫療智能體團隊主導的抗疫課題——「神農項目」前期成果:新冠病毒藥物虛擬篩選在線交互Web服務。「神農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完全免費公開的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出現在全球範圍影響了人類健康,尋找有效治癒新冠肺炎的治療方式是臨床醫生和藥物研發人員最緊迫的工作。
  • 直接抗病毒藥物進入小分子新時代造福眾多C肝患者
    王貴強教授表示,從目前中國現狀來看,C肝難以實現這樣的目標,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患者就診率極低,因為大多數感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第二,C肝沒疫苗,因為這個病毒跟愛滋病病毒一樣,都是高變異病毒,疫苗研發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  「高危人群的主動篩查是預防C肝的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