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疫苗開發!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2020-12-04 前瞻網

加快疫苗開發!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Emma Chou • 2020-06-23 10:14:21 來源:前瞻網 E88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組科學家首次建立了COVID-19全長刺突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這一發現可以加快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造成新冠肺炎的已知病因,這種「刺突」或S蛋白有助於病毒進入宿主細胞。

現在,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利哈伊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合作,製作了第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完整S蛋白的全原子模型。研究人員說,這項工作特別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細胞的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使其成為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點。

6月19日,這篇論文發表在《物理化學雜誌B》上,題目為「Developing a Fully-glycosylated Full-length SARS-CoV-2 Spike Protein Model in a Viral Membrane」,在病毒膜上開發一個完全糖基化的全長SARS-CoV-2刺突蛋白模型」。

研究人員還用視頻演示了如何從SARS-CoV-2蛋白模型中構建這個膜系統。模型構建程序是開放訪問的,可在網上自行查看。 這個系統由利哈伊大學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系教授Wonpil Im開發。

「我們的模型是第一個完全糖基化的全長SARS-CoV-2 刺突蛋白模型,其他科學家也可以使用。」Im說。「我很幸運地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Chaok Seok博士和英國劍橋大學的Tristan Croll博士合作。我們的團隊耗費多個日夜,非常仔細地從已知的低溫電子顯微鏡結構部分構建了這些模型。建模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在很多地區,簡單的建模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模型。」

Im表示,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模型進行創新和新穎的模擬研究,以預防和治療COVID-19。

不過,該模型有很多缺失的殘基。所以,他們首先模擬了缺失的胺基酸殘基,然後是其他缺失的區域。此外,他們模擬了所有附著在S蛋白上的潛在聚糖(或碳水化合物)。這些多糖會阻止抗體識別,這使得疫苗的研製變得困難。他們還建立了一個S蛋白的病毒膜系統,用於分子動力學模擬。

2月份,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用了約12天的時間,成功繪製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第一個三維原子圖。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總數接近900萬,而死亡人數已超過46.7萬。

根據CSSE的數據,美國有2,279,306例確診病例和119,967例死亡,繼續成為世界上COVID-19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巴西以1,083,341例感染和50,591例死亡位居第二。

有關新冠病毒第二波來臨的討論聲不斷,上周,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沒有出現『第二波』新冠病毒」的文章,稱美國正在戰勝這種病毒。

然而,許多公共衛生專家認為,現在不是慶祝的時候。大約有12萬美國人死於這種新病毒,美國每天新增病例數是一個多月來最高的,原因是南部和西部最近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增長。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安東尼·福奇博士說:「當每天有2萬多例感染病例時,你怎麼能說會出現第二波呢?」「我們正處於第一波浪潮。讓我們在第二波浪潮到來之前走出第一波。」

科學家普遍認為,美國仍處於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階段,儘管這波感染在美國一些地區呈下降趨勢,而在其他地區呈上升趨勢。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https://phys.org/news/2020-06-scientists-source-all-atom-covid-spike.html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b.0c04553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bioRxiv:科學家構建出了首個COVID-19開源全原子模型
    2020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SARS-CoV-2是誘發COVID-19的主要原因,刺突蛋白或S蛋白會促進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內;日前,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國立首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相關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內扮演著關鍵角色
  • 科學家開發出第一個開放原始碼的新冠病毒'S'蛋白全原子模型
    新冠病毒(SARS-CoV-2)是當前的冠狀病毒流行疾病(COVID-19)的已知病因。一種稱為S蛋白(也記為:「spike」)促使新冠病毒進入了宿主細胞。由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理海(Lehigh)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建立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研究人員說,這特別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細胞中起著核心作用,使其成為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如圖所示S蛋白模型。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新冠病毒或將在全美大範圍流行!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原子圖,疫苗有望!
    UPDATING:CDC做好新冠病毒在全美大範圍流行的準備,屆時可能會關閉商業、學校等北加Sacramento和Humboldt地區新增兩例確診美國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原子圖,是研製疫苗的關鍵一步!CDC在本周五的電話會議中說道,衛生署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新冠病毒在全美範圍內的大流行。
  • 新冠病毒原子圖曝光:低溫電子顯微鏡助力研製疫苗
    (圖像源自新聞視頻截圖)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該研究團隊已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發送了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片,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中國疫苗的研發。該模型結構還能夠幫助科學家開發新蛋白,結合到刺突的不同部位,阻止其發揮功能,治療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
  • 中國科學家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作者:王之康 應厚非7月29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中完成的實驗表明,這款疫苗能誘發強烈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病毒中和抗體。
  • 新冠病毒究竟長啥樣?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重磅揭示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二戰結束後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科學家們也一直致力於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新冠病毒為什麼傳染性這麼強?它究竟長什麼樣?人類如何戰勝它?,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匯出首個新冠病毒3D原子圖:離疫苗和藥物研發再進一步
    Researchers create the first 3D map of coronavirus 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個新型冠狀病毒
  •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霞蔚研究員,逯光文研究員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發團隊開發出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
  •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得什麼樣
    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  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人員在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WHO)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繪製出了該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首個三維立體原子結構示意圖。
  • 研究設計出新冠刺突蛋白變體改良版:穩定性更高,表達量更大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成功設計出一種新冠病毒關鍵蛋白——刺突蛋白變體的新版本。他們23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這種被稱為HexaPro的蛋白變體穩定性更高,表達量更大,有望推動新冠疫苗的開發和生產。
  •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什麼樣子 新冠病毒原子圖有什麼用
    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解析度達到0.35納米。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
  • 機器學習模型發現由於刺突蛋白突變 6種新冠病毒亞型中有5種更具傳染性
    該模型由數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首席研究員Guowei Wei教授開發,分析了來自2萬多份病毒基因組樣本的SARS-CoV-2基因分型。研究人員分析了刺突蛋白(一種主要負責促進感染的蛋白質)的突變,發現目前已知的六種病毒亞型中有五種更具傳染性。與任何病毒一樣,許多突變最終都是良性的,對感染患者幾乎沒有風險。有些突變甚至會降低傳染性。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或對疫苗設計具有借鑑意義 2020-07-14 科技日報 張夢然 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或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
    圖片來源:《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在線版據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項最新成果:表徵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緣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科學家警告 疫苗恐無法抵禦新毒株 病毒突刺大量突變 人體免疫難識別!
    2021年打起精神上班的第一天,期盼著「苦盡甘來」的人們又迎來當頭一棒—— 英國科學家在今天(1月4日)發出警告,稱現有新冠疫苗可能無法抵禦在南非發現並已在全球多國散播開來的突變毒株迫使科學家宣布新毒株恐使疫苗失效「噩耗」的,是他們在南非變種病毒上發現的「多個突刺蛋白突變」。
  • 全球首個!我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IT之家9月17日消息 IT之家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9 月 14 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 38.637)在線發表題為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新冠病毒和HIV感染的新型有效疫苗
    SARS-CoV-2(新冠病毒)和HIV的新型有效的疫苗策略。此前研究人員報告了設計了一種耐熱的COVID-19候選疫苗,以及一種快速的方法,該方法能識別被抗體所靶向作用的HIV包膜蛋白上的特殊區域,而這種抗體則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設計出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