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2020-07-31 藥明在線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霞蔚研究員,逯光文研究員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發團隊開發出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中完成的實驗表明,這款疫苗能誘發強烈的針對SARS-CoV-2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病毒中和抗體。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研究作者在論文中提到,新冠病毒使用其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的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相結合,是其感染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在設計疫苗時,為了在激發最大的免疫原性同時,儘可能減少潛在的副作用,研究人員設想找出最小的刺突蛋白片段作為抗原。


在本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S蛋白的多個不同部分製作了多款候選疫苗,經過測試和比較,他們最終確認,相比S蛋白的細胞外結構域蛋白(ECD)、S1亞基和S2亞基,RBD作為免疫原有最大的病毒中和活性。因此,研究小組最終使用了RBD中編號為319-545的一段胺基酸序列,用以產生抗原。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本疫苗的序列設計(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為生產這些重組蛋白,研究小組採用了杆狀病毒表達載體系統進行蛋白表達。論文中指出,這種技術產生的疫苗通常具有正確摺疊的蛋白質構象,並且適用於商業規模的疫苗生產,已經在一些獲批上市的宮頸癌疫苗和流感疫苗產品中有所使用。


在重組RBD蛋白候選疫苗的動物實驗中,小鼠、兔子和獼猴在僅僅接受一次注射的7天或14天後,血清中已經可以看到,它們體內針對重組RBD的IgG和IgM抗體開始升高。除了重組RBD蛋白本身可以有效地誘導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外,實驗顯示,添加佐劑後可以顯著增強誘導作用,產生更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


體外細胞實驗顯示,從免疫動物身上取得的血清,可以阻斷RBD與細胞表面表達的ACE2相結合,並且幾乎百分之百中和SARS-CoV-2假病毒(只有病毒外殼而沒有病毒核酸)。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這款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保護效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更重要的是,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攻毒實驗中,這款候選疫苗顯示出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保護作用。研究人員以每劑20 μg或40 μg的劑量相隔7天分兩次給獼猴進行了接種。而後,在首次接種疫苗的28天使它們接觸活的新冠病毒。接種疫苗的獼猴體內可以檢測到針對活病毒的中和抗體,它們獲得了完全的保護,無論是咽拭子還是肺組織中,都沒有檢測到病毒核酸。相反,接受生理鹽水或僅接受佐劑注射的兩個對照組,動物們出現了明顯的病毒感染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動物實驗還表明,這款重組RBD候選疫苗沒有觸發抗體依賴性增強(ADE)作用或引起新冠肺炎。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研究人員在論文最後總結道,這款候選疫苗的相關研究「凸顯了新冠疫苗設計中S蛋白RBD結構域的重要性,並為誘導針對RBD的抗體開發疫苗提供了依據」。此外,研究人員認為,利用重組蛋白的疫苗生產技術在大規模供應和商業上都有可行的先例,這些特點可以為這款候選疫苗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支持。


參考資料:

[1] Jingyun Yang et al., (2020) 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99-8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作者:王之康 應厚非7月29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中完成的實驗表明,這款疫苗能誘發強烈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病毒中和抗體。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霞蔚、逯光文及澳門科技大學張康作為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該疫苗已在鼠、兔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實能夠強烈誘導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中和性抗體的產生。該研究團隊龐大,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濟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院、香港理工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研究團隊中還包括魏於全院士、王福生院士等。
  • 新冠疫苗專題報告:滅活苗進度領跑全球,重組蛋白苗潛力較大
    由於 S 蛋白是新冠病毒重要的結構蛋白,因此成為了目前大多數新冠疫苗針對的靶點蛋白。1.2 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仍然持續擴散(略)1.3 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在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參考 4 個 β 冠狀病毒屬(SARS、MERS、HCoV-OC43 和 HCoV-HKU1)的傳播數據,建立了一個預測 SARS-CoV-2 未來傳播情況的模型。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
  • 新冠疫苗研發進行時,盤點重組蛋白三大常用表達系統丨醫麥新觀察
    ,目前我國防控已初見成效,但新冠感染依舊迅猛,目前已蔓延至全國100多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3月1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也表示我們要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新冠病毒將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如此,疫苗的研製便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看似平常的流感,也曾奪走過數以萬計的生命,1918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數億人染病、2500萬人喪生。後來,得益於流感疫苗的存在,才沒有在以後的流感大爆發時造成諸多傷亡。
  • 華西醫院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8月22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了解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於8月21日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文,該疫苗的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和教育部與省市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大力支持與合作。
  • 強生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優異,我們與病毒的生死之爭從未停止
    近日,美國強生公司在其官網上宣布,其研發的腺病毒26(Ad26)載體新冠疫苗在動物試驗中表現良好,可以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發穩定的免疫反應,有效預防病毒感染,並且只需接種一次。此外,據強生透露,公司計劃在今年9月下半月開始大規模的3期臨床測試。
  • 新冠疫苗新成果:中大張輝團隊開發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
    什麼是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新冠疫苗研發的5種路徑分別是什麼?目前有哪些公司、機構的研發進度走在前面?預計什麼時候新冠疫苗可以上市?  3月17日,康希諾生物(06185.HK)發布公告稱,其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團隊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已經獲批臨床。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在Nature雜誌發表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魏霞蔚研究員、逯光文教授與張康教授,第一作者是楊靜雲博士、王瑋教授以及楊自敏博士等,這也是Nature雜誌發表的第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論文
  • 滅活、核酸、重組蛋白……這麼多疫苗傻傻分不清 對新冠病毒免疫...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瞿依賢 3月17日,康希諾生物(06185.HK)發布公告稱,其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團隊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已經獲批臨床。
  • 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獲進展
    迫切需要一種有效的預防該病毒的疫苗。(圖片來源於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26802/)一、背景介紹SARS-CoV-2是2019年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到如今仍然在全球肆虐,給人們的健康以及全球的經濟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如何治療和預防這種疾病,成為了全世界最關心的事情之一。開發一種可行的疫苗,變得非常有必要,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
  • 又一新冠疫苗研究獲重大突破,有望解決規模化投產難題
    7月2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中國研究團隊一項題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RBD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最新研究。該項研究由來自四川、北京、上海、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多地科研團隊合作完成。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張輝教授團隊針對新冠病毒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目前團隊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臨床批件。
  • 賽諾菲用基因重組技術開發新冠疫苗 最快1年後人體測試
    2月19日,賽諾菲全球疫苗事業部賽諾菲巴斯德宣布,依據先前開發SARS疫苗的經驗,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合作,利用先進的基因重組技術平臺加速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與此同時,相較於傳統疫苗開發平臺,基因重組技術有利於快速開發疫苗,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大規模製備疫苗。基於杆狀病毒表達平臺,賽諾菲已開發了一款已獲批上市的重組流感疫苗產品。賽諾菲預計,將在6個月內篩選出一款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在實驗室進行測試,並可能在1年到18個月內準備好在人體內測試疫苗。COVID-19屬於冠狀病毒家族,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 賽諾菲用基因重組技術平臺開發新冠疫苗,最快1年後人體測試
    又一國際疫苗巨頭將加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競賽。2月19日,賽諾菲全球疫苗事業部賽諾菲巴斯德宣布,依據先前開發SARS疫苗的經驗,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合作,利用先進的基因重組技術平臺加速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
  • 陳薇院士團隊新冠疫苗獲得專利!
    近日,有一則激動人心的消息發布,陳薇帶領的疫苗研製團隊所研製的Ad5-nCoV新冠疫苗正式被國家授予專利。該疫苗的申請名稱為「一種以人複製缺陷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就是此前陳薇院士團隊開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V疫苗)。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由高福等學者領銜,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巨大潛力
    新冠大流行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為防控新冠疫情,人類迫切需要疫苗。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研發了名為BBIBP-CorV的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該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猴子和恆河猴)體內均能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滴度,2μg/劑便能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高效保護。
  • 輝瑞疫苗獲FDA批准 賽諾菲重組蛋白疫苗研發遇挫
    在開始接種疫苗之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免疫諮詢委員會仍需要通過投票來推薦該疫苗,而CDC必須接受該建議。美國對該疫苗的接種有望於下周正式開始。目前已經有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批准了輝瑞和拜恩泰科的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