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新冠病毒和HIV感染的新型有效疫苗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A facile method of mapping HIV-1 neutralizing epitopes using chemically masked cysteines and deep sequencing」和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題為「Design of a highly thermotolerant, immunogenic SARS-CoV-2 spike fragment」的兩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印度科學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能有效抵禦SARS-CoV-2(新冠病毒)和HIV的新型有效的疫苗策略。此前研究人員報告了設計了一種耐熱的COVID-19候選疫苗,以及一種快速的方法,該方法能識別被抗體所靶向作用的HIV包膜蛋白上的特殊區域,而這種抗體則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設計出有效的疫苗。

COVID-19候選疫苗包含有稱之為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的SARS-CoV-2的刺突蛋白的一部分,該區域能幫助病毒吸附到宿主細胞上,當研究人員在豚鼠模型體內進行測試時,他們發現,候選疫苗能夠引起宿主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候選疫苗還能在37度的溫度下保持穩定一個月,而凍幹的候選疫苗也能夠對高達100度的溫度耐受;這或許就使得疫苗能夠便於儲存和運輸,而不需要昂貴的冷鏈設備進行運輸就能在偏遠地區進行大規模的人群接種。大多數的疫苗需要在2-8度的環境中或更低的溫度下儲存以免會失去疫苗的作用效力。與諸如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類型相比,製作基於蛋白質的疫苗在印度能夠很容易擴大規模,因為印度的疫苗製造商們已經製作了幾十年類似的疫苗了。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候選疫苗還與其它許多正在研發的COVID-19疫苗之間有一個區別,其僅會利用RBD的特定部位,即一串200個胺基酸的序列,而不是整個刺突蛋白。研究人員通過質粒將編碼該部分的基因插入到了哺乳動物細胞中,隨後細胞就會製造出RBD部分的拷貝,研究者發現,RBD的配方在豚鼠體內引發免疫反應方面與刺突蛋白一樣優秀,而且其在高溫下也穩定得多,完整的刺突蛋白在50度以上的溫度下會很快失去活性。研究者Varadarajan說道,目前我們需要項目資助來將相關研究結果推向臨床研究階段,其中就包括對大鼠進行的安全性和毒理性研究,以及在人體測試之前進行的工藝開發和臨床試驗,這些研究或許會花費大約10億盧比。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對HIV病毒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人員旨在尋找確定能被中和性抗體所靶向作用的HIV包膜蛋白的關鍵部位,這些抗體能夠阻斷病毒進入細胞,而且能很好地對其標記從而被宿主機體其它免疫細胞所發現。基於這些區域的額疫苗或許就能夠誘導宿主機體產生更好的免疫反應。為了繪製該區域的圖譜,研究人員使用X射線晶體衍射學技術和低溫電鏡技術,但這些方法耗時、複雜且昂貴,因此研究人員就想尋找其它方法最終得出一種簡便但有效的解決方案。

首先他們對病毒進行突變以便稱之為半胱氨酸的胺基酸能夠在包膜蛋白的幾個地方出現,隨後研究人員加入了一種化學標籤粘附在半胱氨酸分子上,最後再利用中和性抗體來靶向作用病毒。如果這些抗體因為被半胱氨酸標籤所阻斷而無法與病毒上的關鍵位點結合的話,那麼病毒就會存活並引起感染,通過對存活突變體病毒中的基因進行測序,研究人員就能夠識別出這些位點。

最後研究者表示,這是一種快速弄清楚抗體結合位置的方法,其對於疫苗設計非常有用,同時還能夠幫助檢測不同人群機體中的血清樣本如何對相同的候選疫苗或病毒產生反應,從原則上來講,研究人員還能將這種方法進行修飾以適應於任何病毒,當然這就包括SARS-CoV-2。

參考資料:

【1】Rohini Datta, Rohan Roy Chowdhury, Kavyashree Manjunath, et al. A facile method of mapping HIV-1 neutralizing epitopes using chemically masked cysteines and deep sequenc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10.1073/pnas.2010256117

【2】Sameer Kumar Malladi, Randhir Singh, Suman Pandey, et al. Design of a highly thermotolerant, immunogenic SARS-CoV-2 spike fragment,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20). DOI:10.1074/jbc.RA120.016284

【3】Developing effective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 and HIV

by Ranjini Raghunath,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來源:細胞

相關焦點

  • PNAS: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新型藥物療法
    2020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新藥,艱難梭菌會引發腹瀉、噁心、內出血和潛在死亡
  • Cell:新型工具有望加速抗體識別和疫苗開發研究 或能使HIV等多種...
    2020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工具或有望加速抗體疫苗的研究;這種名為「LIBRA-seq」的工具或有望讓抗體發現和疫苗開發研究領域迅速擴大。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為何這麼「慢」?對病毒缺乏全面認識 安全性有待...
    他們正在加快開發一種口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新華社/基尼圖片社)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彭茜)「我們正在一邊飛行一邊造飛機。」在日前召開的一場新冠病毒疫苗研討會上,美國梅奧診所疫苗研究部主任、《疫苗》周刊主編格雷戈裡·波倫如此形容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急迫性與高風險。隨著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人們對有效疫苗更加翹首以盼。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三葉草生物成功表達重組「S-三聚體」疫苗,並...
    近日,該公司宣布在哺乳動物細胞內成功表達 「S-三聚體」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2019-nCoV)重組蛋白疫苗,並在成都高新區政府和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的大力協助下,用新獲得的 「S-三聚體」 抗原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血清中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抗體。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開發新型mRNA新冠疫苗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由秦成峰研究員、英博博士以及王佑春研究員共同領導的一支團隊,開發出了一款新型的mRNA新冠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這種疫苗能夠激發免疫反應,誘導產生中和抗體。
  • 新冠病毒疫苗專題報告:mRNA疫苗究竟是「何方神聖」?
    雖然這些傳統疫苗 在許多疾病的預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對急性暴發的傳染病,例 如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傳統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周期太長,難以滿足控 制疫情的需要,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有效、更加通用的疫苗開發平臺,而mRNA 疫苗就是破局的一個潛在方案。mRNA 疫苗能夠靶定病毒的保守 區域,直接在細胞中表達產生特定抗原,激活機體的免疫應答產生抗體, 從而達到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目的。
  •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精準化治療性的...
    2020年10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有望開發出一種精準化的治療性白血病疫苗。
  • 獨家專訪諾獎得主麥可·霍頓:接種產生抗體也未必能證明新冠疫苗有效;C肝疫苗明年有望成功推出
    目前,人們對新冠病毒知之甚少,疫苗、藥物的研發充滿了困難和不確定性。麥可·霍頓相當坦誠,「現在還無法判斷我們研究的疫苗能否奏效。」他對時代財經表示。近日,麥可·霍頓就C肝病毒、SARS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及藥物等話題,在埃德蒙頓接受了時代財經專訪。
  • HIV感染者能否打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即將全國免費接種,那麼HIV感染者能否接種呢? 首先了解一下國內新冠疫苗。 目前我國批准用於緊急使用的疫苗有3種,分別為中生北京所、中生武漢所和科興中維生產的滅活疫苗,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臨床試驗和緊急接種工作,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這些說明目前國內緊急使用的3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 Cell Rep:揭示抗病毒免疫新機制 有望幫助開發出更好的疫苗來抵禦...
    2019年9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特殊的分子開關,其或會影響機體對病毒感染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以及機體是否會產生特殊抗體。
  •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的5個幻想
    半島電視臺總結了數百萬美國人對新冠病毒疫苗的5種幻想: 首先:生產疫苗將給製藥公司帶來巨額財務收益 反對疫苗生產的活動人士經常稱,一旦製藥商獲得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疫苗,他們將賺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 謝曉亮: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特效藥,可治療和短期預防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新冠治療性抗體及疫苗論壇上,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目前為止,針對新冠病毒我們還沒有小分子特效藥,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冷凍電鏡對新冠病毒 S 蛋白結構進行詳細觀察和解析。繪製冠狀病毒被稱為 S 蛋白的詳細結構,是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開發相關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基於這一突破,該研究團隊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疫苗的測試工作。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Med Chem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淋病的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的治療效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抗生素,該抗生素或有望用來治療性傳播感染的淋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ed.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以及治療方案最全清單,請查收!
    (圖片信息來源:英倫投資客)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20日左右,新型冠狀病毒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患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仍然在快速攀升。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及其傳播方式。近幾天,各種新藥新疫苗的傳聞以及新聞都進入到我們的視野裡。
  • 美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病毒門鑰匙3D結構圖:疫苗藥物開發關鍵靶點
    2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並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作為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的核心之一,S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
  • Mol Cell: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有效治療乳腺癌的新型組合性療法
    2020年10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莫納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組合性療法,其或有望幫助治療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