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2020-11-09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

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這種從駱駝科動物體內研發出的合成納米抗體可以通過阻斷兩種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來發揮功效,而新冠病毒正是通過這種互相作用來感染人體細胞的。

報導稱,科學家試圖實現的目標是阻斷所謂的「受體結合域」(RDB),即病毒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另一種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合成納米抗體具有阻斷這種相互作用的能力。

展開這項研究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由瑞士蘇黎世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EMBL以及德國漢堡結構系統生物學中心(CSSB)的研究人員組成。

據報導,蘇黎世大學實驗室開發了一個技術平臺,可以從大型合成文庫中選擇納米抗體,EMBL則測試了其穩定性、功效和結合精確度。研究得出結論認為,「sybody 23」合成納米抗體在阻斷病毒與細胞的結合方面特別有效。

為了確切了解「sybody 23」如何與病毒RBD相互作用,研究人員通過X射線散射分析了這種納米抗體與RBD的結合,並得出結論,這一合成抗體設法阻斷了該區域病毒通常會結合的位置。

報導稱, 參與這項研究的主要科學家之一克裡斯蒂安·洛夫在EMBL的一份聲明中說:「這項研究的結果有望為治療新冠的潛在方法帶來希望。」

與此同時,一個阿根廷研究團隊在10月20日宣布,一項試驗結果表明從羊駝體內提取的納米抗體「顯示出中和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從而可能會推動針對該疾病的創新療法和補充疫苗的出現。

相關焦點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定製合成納米體噴鼻劑將問世!可防止感染新冠病毒,比穿戴個人防護...
    他們希望在疫苗最終被發現之前,它能作為一種短期工具來防止成千上萬的人被感染。AeroNabs含有納米體,納米體是一種類似抗體的免疫蛋白,存在於美洲駝、駱駝和羊駝的血液中。但是配方中的納米體是合成的,並且已經被設計成針對新冠病毒的配方。實驗室測試顯示,這些微小的蛋白質——大約是人體抗體大小的四分之一——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細胞。
  • 瑞典:找到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從羊駝身上鑑定出一種小型中和抗體Ty1,這種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
  • 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叫板」新冠病毒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為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或稱納米抗體Brody領導的研究,初步表明美洲駝的納米抗體中至少有一種稱為NIH-CoVnb-112的納米抗體可抓住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預防感染。此外,納米抗體在霧化吸入後仍有效果。納米抗體是由駱駝科動物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抗體,其平均重量約為大多數人類抗體的1/10。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7日發表記者胡安·迪利翁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感染我們的新路徑是什麼?》,內容摘要如下:兩個由歐洲神經生理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打開了人類的另一把鎖,可以在包括大腦在內的眾多身體組織內繁殖。這項旨在了解新冠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並在器官內蔓延的研究已公布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上。分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團隊的論文共同得出如上結論。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nanobodies),被證明可以中和新冠病毒SARS-CoV-2,並且以一種與其他抗體不同的新方式與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
  • 新型納米材料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註冊證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7日電(莊穎娜 邵龍飛)筆者從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王升啟團隊與地方企業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量子點螢光免疫層析法)已於近期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美科學家研發抗新冠噴霧劑 實驗中抗病毒效力強到「爆表」
    當全世界都在等待疫苗來控制COVID-19的大流行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已經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阻止導致這種疾病的SARS-CoV-2病毒的傳播。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生Michael Schoof的帶領下,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完全合成的、可生產的分子,它可以限制關鍵的SARS-CoV-2機制,這種機制使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據一篇新論文報導,使用活病毒進行的實驗表明,這種分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效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之一。該論文現可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獲得。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近日出現了一種新的方法。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在剝離了細胞內容的人體細胞膜上加入這種「納米海綿」,理論上可以用作「仿生誘餌」,用於治療疾病。在吸收病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後,這種細胞「納米海綿」可以在肝臟中降解。
  • 最新發現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感染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新聞報導截圖)華輿訊 據《義大利新華時報》編譯報導 義大利藥品管理局局長尼古拉·馬格裡尼(Nicola Magrini)在接受電臺Radio 24的早間節目採訪時公開表示:「中國的新冠疫苗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這讓新冠病毒具有極高的傳染性,且能快速在人體細胞中增殖。研究指出,阻礙病毒與宿主這種互相作用的抑制劑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在觀察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序列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其中一個氨基端序列似乎模仿了人體細胞中與NRP-1互相作用的蛋白質序列。這促使我們提出一個簡單的設想: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NRP-1結合是否有助於病毒感染人體細胞?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義翹神州聯合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Philip L.,共同開發了一種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抗體的蛋白晶片。此晶片僅需1微升血清樣品,就可以檢測近300種抗體,包括這些抗體的IgG和IgA兩種亞型。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檢測效率高於ELISA等技術,多元化的數據支持感染情況下的抗體譜系研究,能夠區分多種呼吸道病毒感染病症。呼吸道病毒蛋白晶片的靶標幾乎涵蓋全部呼吸道系統病毒,共計274種蛋白。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義翹神州聯合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Philip L. Felgner教授創建的公司(Nanommune Inc.),共同開發了一種可同時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抗體的蛋白晶片。此晶片僅需1微升血清樣品,就可以檢測近300種抗體,包括這些抗體的IgG和IgA兩種亞型。
  • 西媒: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這讓新冠病毒具有極高的傳染性,且能快速在人體細胞中增殖。研究指出,阻礙病毒與宿主這種互相作用的抑制劑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在觀察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序列時,我們驚訝地發現其中一個氨基端序列似乎模仿了人體細胞中與NRP-1互相作用的蛋白質序列。這促使我們提出一個簡單的設想: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NRP-1結合是否有助於病毒感染人體細胞?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 人源單克隆抗體是什麼?
    據新華社,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英國研究發現新冠抗體短暫存在 有可能多次感染病毒
    BBC 10月27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稱,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內的抗體水平「迅速消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Th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小組發現,在6月至9月間,抗體檢測呈陽性的人數下降26%。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當病毒入侵人體細胞時,抗體能與病毒表面的受體結合位點結合,實現提前「佔位」,避免病毒與細胞的結合。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藥理學系主任楊寶學向《瞭望》新聞周刊介紹,新冠病毒主要通過表面刺突S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結合實現感染。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抗體藥物研發技術路線解讀: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
    而全人源抗體則可以從感染新冠病毒並痊癒的人體血液中提取B細胞,通過測序獲得表達這些抗體的基因序列,再尋找中和作用較好的抗體。高通量測序助力抗體「海選」「人體內有T細胞和B細胞這兩大免疫細胞,其中能產生抗體的是B細胞。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們如果能從康復病人的B細胞中尋找抗體,可以有效對抗病毒。」周君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