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新藥?美科學家研發抗新冠噴霧劑 實驗中抗病毒效力強到「爆表」

2020-08-12 前瞻網

當全世界都在等待疫苗來控制COVID-19的大流行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已經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阻止導致這種疾病的SARS-CoV-2病毒的傳播。

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生Michael Schoof的帶領下,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完全合成的、可生產的分子,它可以限制關鍵的SARS-CoV-2機制,這種機制使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

據一篇新論文報導,使用活病毒進行的實驗表明,這種分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效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之一。該論文現可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獲得。

在一種被研究人員稱為「AeroNabs」的氣霧劑中,這些分子可以通過鼻腔噴霧劑或吸入器自行給藥。

每天使用一次,AeroNabs可以提供強大、可靠的抗SARS-CoV-2保護,直到疫苗出現。

該研究團隊正在與商業夥伴積極討論,以加強AeroNabs的生產和臨床測試。

如果這些測試成功,科學家們的目標是讓AeroNabs作為預防和治療COVID-19的一種廉價的非處方藥物廣泛使用。

「我們認為AeroNabs是一種分子形式的個人防護裝備,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權宜之計,它比可穿戴式的個人防護裝備有效得多,直到新冠疫苗提供更持久的解決方案。」AeroNabs的共同發明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彼得·沃爾特(Peter Walter)說。

Walter還說,對於那些無法獲得或對SARS-CoV-2疫苗沒有反應的人來說,AeroNabs可能是對抗COVID-19的一道更持久的防線。

「我們集合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團隊,有才華的生物化學家、細胞生物學家、病毒學家和結構生物學家,讓這個項目在短短幾個月內從開始到結束,」Schoof說,他是沃爾特實驗室的成員,也是AeroNabs的共同發明人。

儘管完全是在實驗室中設計的,但AeroNabs的靈感來自於納米抗體,納米體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大羊駝、駱駝和相關動物體內的類抗體免疫蛋白。

自20世紀80年代末在比利時的一個實驗室發現納米抗體以來,納米抗體的獨特特性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興趣。

「儘管他們功能很像人類的免疫系統中的抗體,納米抗體會在對抗SARS-CoV-2的有效療法上提供一些獨特的優勢,」醫學博士、藥物化學助理教授Aashish Manglik解釋說,他經常在研究通過細胞膜發送和接收信號的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時使用納米抗體作為工具。

例如,納米抗體比人類抗體小一個數量級,這使得它們更容易在實驗室中操作和修改。它們的小體積和相對簡單的結構也使得它們比其他哺乳動物的抗體穩定得多。

此外,與人類抗體不同的是,納米體可以很容易且廉價地大規模生產:科學家將包含分子藍圖的基因植入大腸桿菌或酵母中,然後將這些微生物轉化為高產量的納米抗體工廠。

幾十年來,同樣的方法被安全地用於大量生產胰島素。

但正如Manglik指出的,「納米抗體只是我們的起點。雖然它們本身很吸引人,但我們認為可以通過蛋白質工程對它們進行改進。這最終導致了AeroNabs的發展。」

SARS-CoV-2依賴其所謂的S蛋白來感染細胞。

這些S蛋白在病毒表面突起,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時呈現出冠狀外觀——因此包括SARS-CoV-2在內的病毒家族被命名為「冠狀病毒」。

然而,S蛋白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它們是讓病毒進入我們細胞的關鍵。

與可伸縮工具一樣,S蛋白可以從關閉的非活動狀態切換到開放的活動狀態。

當病毒顆粒的大約25個S蛋白中的任何一個被激活時,這個S蛋白的3個「受體結合區域」(RBDs)就會暴露出來,並準備與ACE2(一種在人類肺和氣道細胞中發現的受體)結合。

通過ACE2受體和S蛋白RBD之間的鎖鍵作用,病毒進入細胞,然後將新宿主轉化為新冠病毒製造者。

研究人員相信,如果他們能找到阻礙S蛋白- ACE2相互作用的納米抗體,他們就能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為了找到有效的候選材料,科學家們分析了Manglik實驗室中最近開發的超過20億的合成納米抗體庫。

在連續幾輪的測試中,科學家們實施了越來越嚴格的標準來淘汰弱的或無效的候選者,最終他們得到了21個納米抗體,這些納米抗體可以阻止一種改性的S蛋白與ACE2相互作用。

進一步的實驗,包括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納米粒子與S蛋白的界面,表明最有效的納米粒子通過強烈地將自己直接附著在S蛋白的RBDs上阻斷了S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

這些納米體的功能有點像一個護套,它覆蓋了RBD「密鑰」,並防止它被插入到ACE2「鎖」中。

有了這些發現,研究人員仍然需要證明這些納米抗體可以阻止真正的病毒感染細胞。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Marco Vignuzzi博士實驗室的病毒學家Veronica Rezelj博士測試了三種最有希望對抗活SARS-CoV-2的納米抗體,發現這些納米抗體非常有效,即使在極低的劑量下也能預防感染。

然而,這些納米體中最有效的不僅是RBDs上的護套,而且還像一個分子捕鼠器,可以壓制處於關閉、不活躍狀態的S蛋白,這增加了一層額外的保護,防止S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導致感染。

然後,科學家們通過多種方式將這種具有雙重作用的納米體改造成一種更有效的抗病毒藥物。

在一組實驗中,他們突變了與S蛋白接觸的納米抗體的每一種胺基酸,以發現兩種特定的變化,使效能提高了500倍。

在另一組實驗中,他們設計了一個分子鏈,可以將三個納米抗體連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每個S蛋白都有三個RBDs,其中任何一個RBDs都可以附著在ACE2上,讓病毒進入細胞。

由研究人員設計的三聯納米體可以確保,如果一個納米體附著在RBD上,另外兩個也會附著在其餘的RBD上。

他們發現,這種三重納米體的效力是單納米體的20萬倍。

Walter說,當他們利用這兩種改變的結果,將三種強大的突變納米體連接在一起時,結果「超出了圖表」。

「它非常有效,超出了我們衡量其效力的能力。」

這種超超結構的三部分納米體構成了AeroNabs的基礎。

在最後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對由三部分組成的納米體進行了一系列的壓力測試,將它們置於高溫下,將它們變成耐儲存的粉末,並製造氣溶膠。

每一個過程對大多數蛋白質都是極具破壞力的,但科學家證實,由於納米抗體固有的穩定性,氣霧劑的抗病毒效力沒有下降,這表明AeroNabs是一種有效的SARS-CoV-2抗病毒藥物,可以通過耐貯存性吸入器或鼻噴劑實際使用。

「並非只有我們認為AeroNabs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Manglik說。

「我們的團隊正在與對製造和銷售AeroNabs感興趣的潛在商業夥伴進行討論,我們希望很快開始人體試驗。」

「如果AeroNabs證明像我們預期的那樣有效,它們可能會幫助重塑全球大流行的進程。」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11234951.htm

相關焦點

  • 加速推進抗新冠病毒適應症開發 傑華生物蛋白質新藥臨床研究登上...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張敏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造成巨大衝擊。在此背景下,新冠藥物研發備受關注。近日,《國際感染病雜誌》發表樂復能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研究論文,中國國家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測定,樂復能抑制新冠病毒的半效濃度EC50=0.05nM,靈敏度比瑞德西韋(EC50=770nM)高15000倍。記者注意到,樂復能全稱重組細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是傑華生物股份公司(GenovaInc.,以下簡稱「傑華生物」)治療B型肝炎的主要產品,是種以免疫療法為基礎的蛋白質新藥。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本期邀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詳解抗病毒藥物研發,闡釋新藥研發的理念、手段和規律。新藥研發的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製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同時,新設計的候選藥物S312和S416也有望開發成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藥,為將來冠狀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戰做好了候選藥物儲備。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抗病毒藥物可分為兩大類:直接作用於病毒自身的抗病毒藥物(DAA)和靶向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藥物(HTA)。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並驗證了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發現了老藥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滿足目前新冠肺炎臨床急需,同時,新設計的候選藥物S312和S416也有望開發成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藥,為將來冠狀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戰做好候選藥物的儲備
  • 抗新冠病毒,這個藥曾被推薦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這個藥對新冠病毒有效,1抗新冠病毒,一批藥被證實有效據人民日報報導,12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上海6例,廣東3例,內蒙古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遼寧)。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變異病毒對新冠疫苗效力影響不大,希望不在動物身上「紮根」—專訪病毒學專家李文輝
    7月30日,中國科學家周育森等人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表明,N501Y大大增加了RBD(受體結合區域)與受體ACE2的親和力,在小鼠實驗中,該突變能使本來不感染小鼠的新冠病毒株變得能夠感染小鼠。在李文輝看來,此次新冠病毒在英國的突變,不會對正在研發的新冠疫苗效力造成大的影響,「估計影響不會很大,但最終還要數據和證據來判斷」。科學界對新冠病毒的研究與認識,有一個不錯的開頭。
  •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 3月31日,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藥學院譚旭課題組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刊登了最新成果,從蝙蝠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靶點和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 美國實驗室:哥斯大黎加馬抗血清有效 可抑制新冠病毒
    【南美僑報網劉大美編譯】近日,哥斯大黎加社會保障局(CCSS)局長羅曼•馬卡亞(Román Macaya)宣稱,哥斯大黎加大學(UCR)克洛多米羅皮卡多研究所(Instituto Clodomiro Picado)製備的馬抗血清能夠對新冠病毒產生抑制作用。
  • 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假的!
    這兩天關於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無數媒體爭相跟風,「愛滋病要被人類消滅了!」,「愛滋病也可以預防了」,「香港大學也是中國的,誰說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行了」等等,無數網民爭相轉發。然而事實是,這個藥還只是初步在小鼠身上做的實驗。小鼠啊,大概像人的小拇指這麼長的小鼠啊。而且原文對藥物的HIV免疫效果是這麼說的。
  • 降炎症水平阻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降炎症水平阻病毒複製 以色列研發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2020-08-26 03:31:08  以色列研發的新冠新藥具有雙重作用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8月24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瑞德希爾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營運長吉利德·拉迪日前表示,公司希望正在試驗的新藥物能成為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 【新發現】海藻提取物抗新冠性能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而研究表明,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改善,但能幫助病人恢復。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細胞實驗發現,一種海藻提取物抗新冠病毒能力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會附著在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上。一旦固定,病毒會將其自身的遺傳物質注入細胞,劫持細胞機制以複製病毒。
  • 「青島造」生物創新藥抗新冠病毒療效進一步被驗證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9日訊 「青島造」生物藥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及療效得到國際感染病專家的認可。「樂復能」的廣譜抗病毒活性,在臨床研究中得到進一步驗證,為「樂復能」用於各種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療,奠定了研究的基礎,具有裡程碑意義。
  •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張蓋倫/科技日報 2020-02-17 08:03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推薦的可能有效治療2019-nCoV感染的藥物中,洛匹那韋/利託那韋作為蛋白酶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RNA的逆轉錄限制病毒的複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氯喹既可降低ACE2受體與病毒S蛋白的結合力,抑制病毒的侵入,又可通過提高體內pH值,阻斷冠狀病毒、逆轉錄病毒等pH依賴性病毒的複製。
  • ...清華團隊從新冠患者血漿中分離到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可將S蛋白...
    前段時間,隨著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康復者的血漿一時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因為,從理論上講,這些從新冠肺炎中康復過來的患者,體內有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特效藥」——抗體。他們成功從新冠肺炎患者血液B淋巴細胞中,分離出206株抗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其中有兩株抗體表現出強大的抗新冠病毒能力,可以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人細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降低99.2%和98.5%。
  • 研發日報丨15年來首款!默沙東抗感染新藥在中國申報上市
    【藥品研發】潤新生物第3代EGFR-TKI新藥關鍵性註冊3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今日,潤新生物宣布,其在研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新藥RX518用於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3期臨床研究近日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探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進展,疫苗待深入研究,新藥在臨床試驗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7位國內外醫學院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交流醫學科研,特別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和最新進展。論壇吸引了近千名醫學專家參加。 國內外科學家協力共同抗疫 來自同濟醫院的陳孝平院士,代表武漢醫學會對出席論壇的嘉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引言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藥物研發刻不容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