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這個藥對新冠病毒有效,還是耐藥菌「殺手」。
1抗新冠病毒,一批藥被證實有效
據人民日報報導,12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3例(上海6例,廣東3例,內蒙古2例,四川2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遼寧)。
國外疫情吃緊,春節臨近人員流動性增大,全國上下正在千方百計遏制疫情傳播和擴散,並對新冠患者展開及時治療。在疫情爆發初期,我國醫護人員在實踐中總結出了有效的治療方案,也湧現出一批對新冠病毒有效的藥品,如3月26日,科技部副部長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對新冠肺炎治療有效的可利黴素。
3月26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篩選的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可利黴素等藥物,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據了解,抗感染新藥可利黴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類新藥, 2019年6月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等。
2重症感染的「救命藥」
實際上,可利黴素在抗重症感染領域也有著確切的治療價值,抑或說是重症感染患者的「救命藥」。
重症感染威脅人類生命,權威數據顯示,每年有200萬人感染耐藥菌,2~3萬人死於耐藥菌感染,據估計,到2050年將會有1000萬人死於多重耐藥菌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感染病學會將抗生素耐藥列為三大公共衛生危機之一。
我國是抗菌藥物的生產和使用大國,由於醫療和養殖領域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製藥企業廢棄物排放不達標、群眾合理用藥意識不高等多種因素,細菌耐藥問題突出,為臨床治療重症感染帶來嚴峻挑戰。
3耐藥菌「殺手」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常見耐藥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屬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
2019年碳青黴烯耐藥鮑曼不動桿菌(CR-ABA)檢出率為56%,較2018年的56.1%下降了0.1%,仍然維持較高的水平;碳青黴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菌(CR-KPN)檢出率持續上升。總體看,控制細菌耐藥需要做更多努力,臨床應該繼續嚴格抗菌藥物使用。
可利黴素是這些耐藥菌的「殺手」。學術資料顯示,可利黴素在體內可以顯著抑制鮑曼不動桿菌、並達到3天基本清除的實驗結果,同時提高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動物生存率;並可以顯著抑制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結果。
對於重症感染患者,消滅耐藥菌是化險為夷、挽回生命關鍵,可利黴素在這個領域顯示出滿意的治療價值。
4國家、行業高度肯定:國家重大新藥,中國製造2025
公開資料顯示,可利黴素由瀋陽同聯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發。目前已獲得國家16項發明專利,其中3項專利申請了PCT,獲得了41項授權。
其研發始於1988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以光教授、歷經31年於2019年6月獲批上市,並與同年10月24日正式投產下線。
可利黴素作為我國原研新藥,獲得了國家和行業的高度認可,獲得中國製造2025、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等榮譽。
5政策加持,可利黴素會有更大作為
細菌耐藥最終影響人類健康,但造成細菌耐藥的因素及其後果卻超越了衛生領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生物安全威脅加大、環境汙染加劇、經濟發展制約等不利影響。
2016年8月國家衛健委、藥監局等14部委發布《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文件顯示,「要支持新型抗感染藥物、儀器設備和疫苗的研發,2020年爭取研發上市全新抗菌藥物1—2個」。
事實上,從國家層面多個領域打出組合拳,有效遏制細菌耐藥是個持續的動作, 已經獲批上市實現國家目標的可利黴素,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在臨床使用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在當前推動國產替代原研的醫改宏觀目標驅動下,相信可利黴素會在滿足患者臨床需求、在重症感染領域有更大作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賽柏藍,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