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第一個開放原始碼的新冠病毒'S'蛋白全原子模型

2020-12-05 量子認知

新冠病毒(SARS-CoV-2)是當前的冠狀病毒流行疾病(COVID-19)的已知病因。一種稱為S蛋白(也記為:「spike」)促使新冠病毒進入了宿主細胞。

由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理海(Lehigh)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建立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研究人員說,這特別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細胞中起著核心作用,使其成為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如圖所示S蛋白模型。

該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物理化學雜誌B》 上,題為:「在病毒膜中建立完全糖基化的全長SARS-CoV-2的S蛋白模型」。

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稱為CHARMM-GUI的圖形用戶界面(GUI),該界面由理海大學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學系教授、美國韓國裔科學家、Wonpil Im開發。在該界面的專用網站(http://charmm-gui.org/)上的視頻,詳細說明了如何根據其新冠病毒的S蛋白模型構建此膜系統。該模型構建程序是開放訪問的,可以在網站主頁上找到,單擊COVID-19存檔連結,或者單擊標題中的存檔連結,然後單擊左側的COVID-19蛋白質側邊欄連結。

該圖形用戶界面程序可簡單、準確、快速地模擬複雜的生物分子系統。Im將其描述為「計算顯微鏡」,使科學家能夠理解無法以其他任何方式觀察到的分子水平相互作用。

Im說:「我們的模型是首個完全糖基化的全長新冠病毒S狀蛋白模型,可供其他科學家使用。」 「我很幸運地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Chauk Seok博士和英國劍橋大學的Tristan Croll博士進行了合作。我們的團隊花了許多天的時間,從已知的冷凍電磁結構部分中非常仔細地構建了這些模型。建模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在許多地區,簡單的建模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模型。」

S蛋白結構由cryo-EM測定,通過RBD上(PDB ID:6VSB),而RBD下(PDB ID:6VXX)。但是,此模型有許多遺漏的殘基。因此,他們首先對缺失的胺基酸殘基進行建模,然後對其他缺失的域進行建模。此外,他們對附著於S蛋白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潛在聚糖進行了建模。由於這些聚糖阻止抗體識別,使得難以開發疫苗。他們還建立了S蛋白的病毒膜系統,用於分子動力學模擬。

Im說,科學家們可以使用這些模型進行創新和新穎的模擬研究,以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

參考:Hyeonuk Woo et al, Developing a Fully-glycosylated Full-length SARS-CoV-2 Spike Protein Model in a Viral Membrane,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20). DOI: 10.1021/acs.jpcb.0c04553

相關焦點

  • 加快疫苗開發!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美英韓科學家創建首個新冠全長刺突蛋白開源全原子模型  Emma Chou • 2020-06-23 10:14:21 來源:前瞻網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文|學術頭條2020 年 2 月 19 日,Science 雜誌刊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Jason S McLellan 團隊的一篇重磅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鏡 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 S 蛋白三聚體 3.5 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重磅】冷凍電鏡Cryo-EM解析出新冠病毒首個S蛋白的近原子解析度...
    McLellan教授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聯合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首篇使用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的研究文章。Jason Mclellan團隊通過冷凍電鏡Cryo-EM技術,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的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T-ACE2和刺突蛋白親和力的極大提高暗示T-ACE2有可能會誘導刺突蛋白構象的變化。為了進一步揭示T-ACE2與刺突蛋白結合的方式,研究團隊解析了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複合物的電鏡結構。結構表明:T-ACE2確實可以誘導新冠刺突蛋白發生顯著的結構變化,3個單體蛋白同時處於開放狀態並同時結合3個ACE2。
  • bioRxiv:科學家構建出了首個COVID-19開源全原子模型
    2020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SARS-CoV-2是誘發COVID-19的主要原因,刺突蛋白或S蛋白會促進病毒進入到宿主細胞內;日前,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國立首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全長S蛋白的開源全原子模型,相關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因為S蛋白在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內扮演著關鍵角色
  • 《科學》重磅: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David Baker教授(圖片來源:HHMI官網)Baker教授是人工設計蛋白領域的領軍人物,他開發了一種計算機技術,可以創建出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蛋白質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
  • 科普| 自然界也有原始碼:一位程式設計師逆向工程了輝瑞新冠疫苗
    機器之心編輯部  新冠疫苗和「原始碼」,有什麼關係?來自荷蘭的中年程式設計師,對輝瑞 BNT162b2 疫苗進行了「逆向工程」,讓我們看到了計算機科學與生物學之間的有趣聯繫。  前幾天,一位程式設計師的作品在推特火了。
  •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什麼樣子 新冠病毒原子圖有什麼用
    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新型冠狀病毒一個關鍵蛋白分子的3D結構,這種蛋白是開發疫苗、治療性抗體和藥物的關鍵靶點。研究成果19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中國研究人員提供的病毒基因組序列,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重建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構造,解析度達到0.35納米。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非常相近,都將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侵入細胞的關鍵受體。
  • 「科學突破獎」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David Baker教授(圖片來源:HHMI官網)Baker教授是人工設計蛋白領域的領軍人物,他開發了一種計算機技術,可以創建出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蛋白質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
  • 中國科學家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作者:王之康 應厚非7月29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中完成的實驗表明,這款疫苗能誘發強烈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病毒中和抗體。
  • 中國團隊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證實預防潛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疫苗的最新論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霞蔚研究員,逯光文研究員和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發團隊開發出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
  • 新冠病毒受體親和性為SARS10-20倍:首次電鏡解析S蛋白結構
    這可能意味著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傳染性相比 SARS 要高出很多。這篇最新論文目前被發布在生物領域預印版論文平臺 bioRxiv 上。其中,研究人員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構建了新冠病毒 S 蛋白的預融合構架是三個聚體,發現每個單體上都有細胞受體結合點位。
  • 新冠病毒 S蛋白的結構,功能和抗原性
    的文章,詳細的闡釋了S蛋白在新冠病毒與宿主侵染和膜融合的機制。在之前Science文章中確定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三聚體結構,而在這篇文章的冷凍數據3D分類顯示出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存在多種構象狀態,並在3.0Å解析度下重建了閉合的新冠病毒S三聚體和在3.3Å解析度重建了打開的單個SB區的三聚體。
  • 《細胞》:讓新冠病毒感染力強9倍的突變終於搞清楚了!科學家發現,D614G突變會使新冠病毒S蛋白「打開懷抱」,更容易結合ACE2
    新冠病毒出世至今,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它會不會不斷進化得更厲害?不久之前,科學家注意到新冠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突變D614G,有該突變的毒株不僅迅速成為了目前流行的主流毒株,美國兩家頂級研究機構更是證實,這種突變會使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暴增到未突變毒株的9倍。
  • 新冠病毒原子圖曝光:低溫電子顯微鏡助力研製疫苗
    (圖像源自新聞視頻截圖)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該研究團隊已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發送了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片,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中國疫苗的研發。該模型結構還能夠幫助科學家開發新蛋白,結合到刺突的不同部位,阻止其發揮功能,治療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
  • 送出最亮助攻 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在主動徵集用戶研究的同時,上海光源緊急組織、協調加速器、光束線站、公用設施等相關專業技術和運行人員,迅速恢復正在停機維護的加速器,恢復光束線站,特別是晶體學線站(BL17U1、BL18U1、BL19U1)的運行開放。上海光源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它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幫助科學家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助力國際緊急衛生事件的研究上,上海光源早已「戰功」卓著。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