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用戶解析出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a. BRI1與BL(黃色顯示)複合物結構圖    b. BRI1識別BL詳細結構圖  

6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的研究論文。報導了BRI1(油菜素內酯受體)識別BL(油菜素內酯)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實驗提出了BRI1活化的可能機制。

油菜素內酯是一種天然植物激素。它能充分激發植物內在潛能,促進作物生長和增加作物產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鹽和抗凍能力,使作物的抗逆性增強,減輕除草劑對作物的藥害。近年來人們對其作用及信號轉導通路進行了大量研究,獲得了許多有意義的成果,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現BRI1是BR的細胞膜受體,但是對於BRI1如何識別BL以及BRI1受體識別BL後是如何活化的機制一直不清楚。

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採集的晶體X光衍射數據,柴繼傑實驗室解析了BRI1胞外區單獨及其與BL複合後的兩種結構,兩者在同步輻射分別收到2.53埃和2.32埃的數據。研究人員利用分子置換法解出了蛋白結構。結構清晰地顯示,BRI1的胞外部分包括一個N端帽結構域、25個亮氨酸基序、一個C端帽結構域及位於21與22基序之間的島狀結構域。25個亮氨酸基序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高度彎曲的螺旋管狀結構,圍繞中心軸旋轉了360度。

另一顯著的特點是在螺旋管的內側有一個島狀結構域。晶體結構顯示,島狀結構域與臨近的亮氨酸基序骨架共同構成一個可以容納配體的小坑,受體與配體形成了很好的形狀與電荷互補,BRI1蛋白與BL識別的作用力主要由疏水相互作用構成,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受體可以結合許多結構不同的油菜素內脂化合物。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也提示,油菜素內脂的七元B環上的六位酮基氧和23位的羥基對於配體的選擇性是需要的。這些結構信息也有助於設計新的非油菜素內脂小分子,以達到根據需求控制植物的性狀來滿足人類的需要。同時,結合BL後BRI1的兩段肽段發生了明顯的構像變化,這些現象結合生化實驗結果為BRI1受體結合BL後如何活化提供了線索。

在模式生物擬南芥中至少含有200多個富含亮氨酸重複的受體激酶(在水稻中大約有600多個),這類LRR-RLKS參與了多種多樣的生物過程:調控分生組織的生長、抗病性、激素信號傳遞、組織發育等。該研究小組解析的結構也為研究這一類蛋白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在結構解析的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和王佳偉副教授的大力幫助。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的優異性能,為高分辨衍射數據的採集提供了關鍵的保障,對結構的順利解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植物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11年6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在Nature在線發表了名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的科研論文,報導了BRI1識別BL的晶體結構,結合生化實驗提出了BRI1活化的可能機制。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用戶新成果
    basis for flg22-induced activation of the Arabidopsis FLS2-BAK1 immune complex)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植物模式識別受體FLS2及共受體BAK1與細菌模式分子鞭毛蛋白保守基序flg22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結構分析和體內外生化實驗揭示了該複合物活化的分子機制。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送出最亮助攻 上海光源助力破解新冠肺炎病毒關鍵蛋白結構
    但到現在為止,尚無針對該傳染病的特異性治療藥物或疫苗,因此對於病毒的結構、功能及發病機理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上海光源作為大科學裝置用戶平臺,積極響應科研戰線的迫切需求,自2020年1月份起開設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的科研攻關。
  • 上海光源用戶在《自然》發表兩項蛋白晶體結構研究成果
    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顏寧研究組獲得了XylE與其兩個抑制劑的複合體結構,加上使用日本SPring-8光源獲得的XylE與底物D-木糖的複合物結構,共得到了三個複合物結構。XylE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呈現出典型的MFS家族摺疊方式——由12個跨膜螺旋組成N端和C端兩個以假兩次軸對稱的結構域。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課題組、餘學奎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叢堯課題組合作在GPCR跨膜信號轉導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解析了非視覺阻遏蛋白(Arrestin2)與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 中國學者解析維持血糖平衡重要蛋白結構,助推糖尿病新藥研發
    在X射線衍射、核磁共振及近年來大火的冷凍電鏡等技術的不斷進步之下,蛋白質結構解析也日益成為科學界的「寵兒」。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員和趙強研究員在蛋白質結構解析方面再次斬獲成果: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胰高血糖素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及其活化調控機制。
  • Nature:帶你解析趨化因子受體-趨化因子-下遊G蛋白三元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第一作者是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15級研究生劉凱雯。研究人員解析了人源趨化因子受體CXCR2與趨化因子CXCL8(又稱IL8)及下遊G蛋白三元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同時還解析了CXCR2與設計的別構拮抗劑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G蛋白偶聯受體: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寶藏」
    高解析度結構揭開了GPCR功能的神秘面紗2007年,第一個人體內的GPCR的結構——β2腎上腺素受體的晶體結構的解析,開啟了GPCR受體結構解析的新時代。隨後新的GPCR結構陸續被解析;2011年,首個GPCR和下遊效應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人β2腎上腺素受體與Gs異源三聚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獲得解析,首次揭示了GPCR激活下遊Gs蛋白的分子機制,是GPCR研究領域的裡程碑;2015年,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研究員領銜的團隊解析了首個視紫紅質與視覺組遏蛋白(arrestin)完整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破解了GPCR與其下遊另一個關鍵信號蛋白—
  • 研究解析肌動蛋白7a晶體結構
    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光束線站(BL17U)採集得到的數據解析的肌動蛋白7a與Sans蛋白複合物晶體結構 上海光源用戶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張明傑及他的研究團隊在2011年2月11日《科學》(Science 2011, 331, 757)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e of MyTH4-FERM Domains in Myosin VIIa Tail Bound
  • 上海科學家再次完成高難度蛋白質結構解析 調控血糖的"大門"這樣打開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再次完成高難度蛋白質結構 解析調控血糖的「大門」這樣打開全長GCGR結構示意圖:左為全長GCGR蛋白與小分子變構調節劑NNC0640以及拮抗性抗體mAb1結合的複合物晶體結構;右為全長GCGR蛋白與多肽配體NNC1702結合的複合物晶體結構。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8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
  • Science|解析preTCR-pΜΗC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利用x射線晶體學解析了preTCRβ-pΜΗC-I複合物結構 (圖1, A), 揭示preTCR如何通過preTCRβ單一結構域拓撲性識別結合自身抗原的ΜΗC配體分子(圖1,A和B),為T細胞分化發育,特別是「TCR-β選擇」的研究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合作揭示黏附類受體GPR97感知糖皮質激素並激活Go的結構基礎
    很多黏附類受體的突變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比如VLGR1的突變和耳聾密切相關【1】,而GPR64的突變和男性不育相關【2】,但這些突變如何導致人類疾病,是否可以針對這些黏附類受體開發出相應的藥物尚不清楚。與GPCR超家族各成員相比,aGPCRs除了具有7次跨膜核心(7TM)之外,在拓撲結構上具有明顯的特徵。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
    吳教授團隊與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斯克裡普斯研究所、GPCR聯盟;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的幾個研究團隊合作解析出這種全長人胰高血糖素受體與一種調節分子(NNC0640)和一種抗原結合抗體片段(mAb1)結合在一起時的詳細分子結構圖。
  • 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GCGR
  • Scienc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
  • 蔣華良:冷凍電鏡結構測定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傳導新化學修飾
    2021年1月6日,來自山東大學的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的張巖團隊和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徐華強團隊在Nature雜誌上合作發表了一篇題為 Structures of the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receptor GPR97–Go complex的文章(Nature | 孫金鵬/張巖/徐華強合作揭示黏附類受體GPR97感知糖皮質激素並激活Go的結構基礎)
  • 上海光源「加入」抗疫情行列—新聞—科學網
    記者2月2日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官網「用戶開放—運行實時狀態」一欄也看到,BL17U1、BL19U1、BL19U2等線站均處於「Open」狀態。 為儘快取得成果,在連線中施一表示,自1月初第一株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發布,他們就開始了這項工作,「春節也沒有休息」。 結構解析關注三環節 ?《中國科學報》:利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如何解析蛋白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