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2020-12-03 大眾日報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

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答案來了: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兩項最新成果,分別揭示了ACE2蛋白的全長結構,和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詳細過程。

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員(中)。 西湖大學供圖(下同)

ACE2與S蛋白都是什麼鬼?

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冠狀病毒的S蛋白與人體細胞膜上的ACE2 蛋白的結合——準確地說,是S蛋白「劫持」了原本是控制血壓的ACE2,通過與它的結合入侵人體。

S 蛋白全稱為spike glycoprotein (刺突糖蛋白),位於新冠病毒最外層,像一個個突起的「皇冠」。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的最新解析結果顯示,新冠病毒S蛋白以三聚體形態存在,每一個單體中約有1300多個胺基酸,其中300多個胺基酸構成了「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即S蛋白與ACE2相聯結的地方。

ACE2-B0AT1 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

ACE2全稱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是人體內一種參與血壓調節的蛋白,在肺、心臟、腎臟和腸道廣泛存在。

人體細胞的蛋白怎麼會與病毒表面的蛋白發生聯繫?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陶亮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體細胞比作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比作強盜,那麼,S蛋白就相當於新冠病毒的黑手,ACE2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S蛋白抓住了它,新冠病毒就可長驅直入、闖進人體細胞。」

S蛋白如何抓住「門把手」ACE2?

儘管業內專家已經知道:S蛋白和ACE2是敵我交火的最前線,但在此次疫情爆發前,科學家們從未看清ACE2的全貌,以及ACE2與新冠病毒S蛋白的相互作用過程。

兩天前,周強實驗室在全球率先報導了ACE2全長蛋白的高分辨三維空間結構。今天早晨,他們又宣布:解析出ACE2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結構,受體解析度為2.9埃(1埃為十億分之一米),其中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部分的解析度為3.5 埃。

RBD-ACE2-B0AT1 複合物結構圖

研究人員發現,在形態上,新冠病毒的S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ACE2表面,又像病毒的一隻手,緊緊抓住ACE2。他們指出,這一點與SARS病毒很相似;而且,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與SARS病毒的序列也非常像,相似性達到82%。

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ACE2的相互作用示意圖

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到底是由哪些胺基酸與ACE2相互作用。對比此前已經解析出來的SARS病毒與ACE2的相互作用,新冠病毒S蛋白有一部分胺基酸殘基發生了較大改變。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新冠病毒和SARS與ACE2的結合能力不一樣——這種結合能力可能影響了病毒的傳染力。但究竟是增強還是減弱,還需要通過其他實驗手段進一步驗證。

RBD-ACE2-B0AT1複合物與冠狀病毒S蛋白的結構比較,二者通過RBD結構域錨定在一起(左,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右,SARS-CoV)

此前,清華大學王新泉教授研究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齊建勳研究團隊分別獨立解析了ACE2的N端蛋白酶結構域與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晶體結構。這些信息與周強團隊的電鏡結構相互補充、互為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三個獨立團隊都選擇在第一時間將其複合物的原子坐標向全球公布,以提高其潛在的利用價值。

研究成果能催生特效藥嗎?

周強團隊的這兩大發現有何實際應用價值?能否催生特效藥?

周強研究員表示,只有認清敵人的真面目,才能制定有效的作戰方案、研發有效藥物。儘管對ACE2全長蛋白結構和複合物結構的解析屬於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與特效藥物的研發沒有必然聯繫,但從另一方面講,它們又確實非常重要。因為,蛋白質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性質與功能,看清新冠病毒S蛋白、人體細胞受體ACE2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構,相當於看清了「敵人的樣子」,為後續科學家的靶向藥物研究提供了和檢測手段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該項研究成果的另一個意義在於:計算生物學的研究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去構建不同的模型,進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判斷什麼樣的突變可能會進一步提高S蛋白與ACE2的相互作用,從而設計針對S蛋白或者ACE2蛋白的藥物和抗體,或設計小分子藥物破壞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周強團隊為何能?

這兩項成果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取得的?

天上不會掉餡餅,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去兩年,周強實驗室一直在研究人源胺基酸轉運蛋白,他們鎖定了數種目標蛋白,ACE2就是其中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周強團隊立馬提升ACE2研究工作的優先級,加班加點突擊,終於以最快速度取得研究成果,為後期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信息。

這兩篇預印本論文分別於2月19日、2月21日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刊發,後一篇的第一作者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鄢仁鴻,通訊作者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均為西湖大學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這也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攻關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得到浙江省、杭州市相關部門和西湖區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體細胞?
    2智慧城市如何做好防疫答卷(2版)三門峽推出的輕雲會議系統手機上查詢「疫情大數據地圖」、進出社區掃碼登記,這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地處豫西北的三門峽市的新場景。從緊急開發上線疫情服務平臺、社區掃碼登記,再到開放完善遠程辦公等,智慧城市建設為三門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 科普|人類細胞中哪些受體可以幫助新冠病毒侵入人體?
    《科學》雜誌近期刊登了兩個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他們都發現新冠宿主細胞上有一種叫作神經菌毛素-1(NRP1)的受體,它和ACE2受體一樣會與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相結合,輔助病毒侵入宿主細胞  兩項獨立研究顯示,除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2),人類細胞上可能還有一種受體可以幫助新冠病毒侵入人體。
  • 新冠病毒為何有高度傳染性?專家:存在特殊結構環易侵入細胞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發現了該病毒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的原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的新藥。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病毒是如何侵入人體 讓人發病的?
    連日來,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病毒,那麼,病毒究竟是如何侵入人體細胞複製繁殖並讓人發病的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歷時15年,通過從全國28個省市採集的蝙蝠樣本研究發現,雲南一處山洞裡的蝙蝠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與非典病毒相似率達97%以上,認為SARS病毒源於蝙蝠,並於2017年發布了該研究成果,武漢病毒所「中國蝙蝠攜帶重要病毒研究」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人體細胞感染新冠病毒後會長出帶毒液的觸角,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
    據最新一期《細胞》雜誌刊發的論文,由美國加州大學主持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用顯微鏡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邪惡」過程:新冠病毒會使被感染的細胞「殭屍化」,長出攜帶病毒毒液的觸角,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
  • 愛滋病病毒侵入細胞核全過程(圖)
    侵入人體細胞的愛滋病病毒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法國巴斯德研究所3日證實,該所專家首次拍攝到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並感染細胞核的全過程,從而將人類對愛滋病病毒的了解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治療和戰勝愛滋病帶來了曙光。  這項成果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沙爾諾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完成的。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而肺部幹細胞可以再生肺部組織,因此有潛力能形成實驗室肺培養模型,用於研究肺病、癌症和感染。但是,肺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肺臟自近端到遠端包括氣管、支氣管、小支氣管和肺泡等結構,對氣體交換和抵禦病原體入侵至關重要,由數十種不同細胞的協同工作保證了其正常功能的進行。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
  •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 新冠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細胞
    新冠病毒可能令健康人患糖尿病,科學家建糖尿病監測資料庫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和新冠患者的臨床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病毒會破壞人體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令健康人患上糖尿病。糖尿病已經被認為是導致新冠感染重症的一個關鍵風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死亡。《自然》援引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代謝性疾病學者Paul Zimmet稱,「如果你感染了COVID-19,糖尿病就是致命的。」現在,包括Zimmet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糖尿病不僅使人們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而且這種病毒還可能引發某些人的糖尿病。
  • 病毒侵入人體後都經歷了什麼,為何會有潛伏期?
    病毒侵入人體之後,會受到人體免疫系統的抵抗,人的免疫系統有很多手段可以阻止病毒的擴張和繁殖,但是百密一疏,總有部分人的免疫系統無法把病毒完全清理掉,所以病毒侵入人體後,會潛伏在某些地方進行繁殖,達到一定數量和規模後,就會對人體進行反攻,最終使人致病,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科學家在十年前的菊頭蝠中發現一種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從動物傳給人的,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就當前研究成果來看,強有力的證據表明病毒起源於菊頭蝠,但它究竟是蝙蝠直接傳給人,還是通過中間宿主傳播仍是個謎。報導指出,柬埔寨方面發現的病毒來源於2010年該國北部抓獲的兩隻沙美爾菊頭蝠,其基因型還沒有完全測序,它對本次疫情的影響和意義還很難確定。
  • 幹細胞人肺模型可模擬新冠病毒感染_科技_中國西藏網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報告一種人類肺培養系統問世,它可用於模擬肺部感染,包括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感染。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分化潛能及自我複製能力的早期未分化細胞。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機制被破解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新冠病毒抗體再突破!清華大學與深圳三院發布最新合作成果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生命學院王新泉教授課題組以及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張政課題組取得最新合作研究成果,研究分離得到的高活性中和抗體,為研發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這也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 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 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生物信息學專家特雷弗·貝德福德曾經將病毒間核苷酸的差異與其他冠狀病毒的假定突變率相結合,認為這兩種病毒在25年至65年前具有共同的祖先,類似RaTG13的病毒至少需要數十年才能突變為新冠病毒。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科學家安東尼·沃羅貝爾、唐納德·本通及其同事,此次比較了新冠病毒和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