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為何有高度傳染性?專家:存在特殊結構環易侵入細胞

2021-01-16 澎湃新聞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發現了該病毒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的原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的新藥。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6日報導,為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為何具有高度傳染性,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將這種病毒的結構與此前曾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進行了對比,在新冠病毒蛋白中發現了一種由4種胺基酸序列組成的特殊結構環,這種結構環不常見於其他人類冠狀病毒,它能讓病毒更牢固地附著在細胞表面,以便病毒更易侵入細胞。研究人員預測稱,這種結構環對基因的傳播能力或穩定性非常重要。

此外,研究作者指出,雖然SARS-CoV-2的結構與2003年發現的SARS-CoV-1相似,基因序列重合度高達86%,但SARS-CoV-2也具備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的特徵。

據了解,SARS-CoV-1高度致命——致死率達10%,但傳播速度不算快,而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相對無害,卻具備高度傳染性。

科學家認為,正是這兩種病毒屬性的結合使SARS-CoV-2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並且更加危險。

研究結果顯示,除靈長類動物外,貓、鼬和貂也易感染新冠病毒,因為它們的細胞表面有接近人類的受體。不過至今無證據表明,貓感染的新冠病毒會感染給人。

據印度《論壇報》報導,貓也有自己的新冠病毒傳播鏈,對貓類冠狀病毒的研究可以為一般的SARS-CoV-2和冠狀病毒提供進一步的線索,科學家準備近日對此加以研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這個展覽帶你揭秘病毒
    科普主題展覽如果把人體比作足球場病毒就是足球上的五邊形天花、脊髓灰質炎、流感、伊波拉、愛滋病、SARS、MERS……人類和病毒的演化博弈從未停止,人類全球化的每一步,也是流行病的一大步。無處不在的病毒體積有多大?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部專家介紹,不同病毒大小差異很大,絕大多數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直徑在100納米以內,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 新冠病毒為何更易傳染?冷凍電鏡圖解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新冠病毒傳染性為何更強?冷凍電鏡圖破解答案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非典傳染性更強?那為什麼新冠感染人數有300萬,非典只有8000?
    2002年首次發生在廣東,於2003年爆發的非典,曾是一代人眼中的噩夢;而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似乎更為嚴重,甚至於全世界範圍內都鮮有國家倖免於難。兩個如此恐怖的魔鬼,都同屬於冠狀肺炎,哪一個更容易感染人呢?
  • 英新冠變異病毒株為何引發擔憂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19日表示,新冠病毒的這種新變體傳播速度更快,而且已經佔據「主導地位」, 導致12月份入院人數「激增」。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免疫學家彼得·奧彭肖稱:「有關這種新毒株的消息令人感到擔憂,尤其是其傳染性似乎要高出40%至70%。」新冠病毒出現新毒株是因其刺突蛋白中的N501Y發生了變異。
  • 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使傳染性增強,也許更容易被疫苗控制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周亦川編輯 | 袁月11月12日《科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證實,新冠病毒美國教堂山北卡羅萊納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Ralph Baric說,D614G病毒主要出現在歐洲地區,已成為最常見新冠病毒株,它的複製速度比年初中國最常見的病毒株更快。
  • 新冠病毒在美國發生了顯著增加傳染性的新變異?闢謠
    一篇「研究: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的熱文被廣泛轉載,卻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整個報導就沒​有​提及新冠病毒在「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新冠病毒的這個突變可沒有少製造新聞。此前與之相關的新聞就是XX地發現了傳染性增加10倍(9)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 研究揭示傳染性新冠病毒在一名無症狀患者體內至少持續存在70天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名COVID-19患者,傳染性新冠病毒在其體內至少持續存在了70天,期間沒有出現任何症狀。該患者患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免疫系統無法啟動適當的反應,以清除病毒。
  • 變異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12月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新冠變種病毒有多可怕?解析十大疑問
    英國境內出現了更具感染性且更易失控的變種新冠狀病毒,歐洲多國對英國封關,圖為12月20日倫敦希斯羅機場部分關閉。(Niklas HALLE'N / AFP)英國境內出現了更具感染性且更易失控的變種新冠狀病毒後,世人談之色變,多國立刻對英國實施旅行禁令。那麼我們現在對病毒有哪些了解呢?1. 這個新病毒是怎麼回事?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更易傳播?專家解讀什麼是病毒變異
    D614G突變增強S蛋白切割能力,使病毒有更強感染能力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資料庫比對發現,S蛋白D614G突變體存在自然分布,且在全球範圍內新冠S蛋白中觀察到的前10個最豐富的非同義突變中,D614G突變表達的相對豐度最高,這個突變在所有分析的序列中佔比高達64.6%。
  • 新冠病毒為何傳染性強?美專家稱其受體結合力是SARS的10至20倍
    點擊查看 近期我國疾控中心對近9000名患者的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R0位3.77,同時也有多項研究稱新冠病毒傳染性高於2003年的SARS,究竟原因在哪裡?
  • 病毒侵入人體後都經歷了什麼,為何會有潛伏期?
    病毒侵入人體之後,會受到人體免疫系統的抵抗,人的免疫系統有很多手段可以阻止病毒的擴張和繁殖,但是百密一疏,總有部分人的免疫系統無法把病毒完全清理掉,所以病毒侵入人體後,會潛伏在某些地方進行繁殖,達到一定數量和規模後,就會對人體進行反攻,最終使人致病,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
    2020-03-09 19:07:48來源:FX168 【英國專家: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讓它比伊波拉病毒更可怕】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O Richard Hatchett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在中國、義大利、伊朗等國家已經得到展示,這可能對全球50%-70%的人口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