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更易傳播?專家解讀什麼是病毒變異

2021-01-12 中華網娛樂頻道

當地時間6月20日,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黃愛龍團隊在醫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 的最新研究論文,論文作者均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通訊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重慶醫科大學教授唐霓等人。

此前,黃愛龍團隊於4月29日、6月5日和6月18日短時間內在國際頂級期刊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三篇論文,針對新冠病毒患者的抗體反應和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和免疫學特徵展開研究。

此次研究中,黃愛龍團隊詳細闡述了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顯性突變(D614G突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所屬的RNA病毒突變率極高,這可能助長傳播和毒性。

新冠病毒S蛋白中唯一的顯著變異就是非同義D614G突變(天冬氨酸D變為甘氨酸G)。原始數據表明,S-G614是SARS-CoV-2的致病性更高的毒株,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此前也有研究稱,SARS-CoV-2變體的S-G614蛋白中存在一種新的絲氨酸蛋白酶(彈性蛋白酶-2)切割位點,但是目前科研人員尚不清楚S蛋白中D614G的轉化如何影響病毒的感染性,也不清楚S-G614蛋白是否可以在細胞模型中被彈性蛋白酶-2處理和激活。

在此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D614G突變在所有分析的序列中佔比高達64.6%,在全球範圍內存在大量自然分布。

研究人員通過慢病毒表達系統等還發現,這一突變可以增強蛋白酶對S蛋白的切割能力,從而促使病毒具有更強的感染能力

此外,D614G突變改變了S蛋白甚至是整個病毒的免疫原性,進而降低了康復期血清對病毒的敏感性

作者們認為,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理解SARS-CoV-2的傳播,同時推動新冠疫苗的設計和藥物研發。

D614G突變增強S蛋白切割能力,使病毒有更強感染能力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資料庫比對發現,S蛋白D614G突變體存在自然分布,且在全球範圍內新冠S蛋白中觀察到的前10個最豐富的非同義突變中,D614G突變表達的相對豐度最高,這個突變在所有分析的序列中佔比高達64.6%。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D614G突變在新冠病毒進化過程中可能具有選擇優勢。而此前的研究顯示,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已經取代2019年的原始毒株成為了主流新冠病毒株。根據近日公布的數據,導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的病毒也均帶有D614G突變。

D614G突變為何使新冠病毒有更強感染力、更易進入宿主?

通常來講,冠狀病毒利用兩種不同的途徑侵入細胞:一種是蛋白酶介導的細胞表面途徑(protease-mediated cell-surface),另一種是胞內體途徑(endosomal pathway)。

冠狀病毒S蛋白會被宿主細胞的蛋白酶切割成S1亞基和S2亞基,其中,S1亞基負責受體識別和結合,S2亞基負責感染過程中入侵階段的膜融合。

而通過蛋白酶切割實驗,研究人員發現D614G這種突變引入了另外一個彈性蛋白酶2切割位點,進而可以增強蛋白酶對S蛋白的切割能力,促進了其裂解和病毒細胞的進入。這預示著S-D614G突變體對宿主細胞,甚至是個體有更強的感染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轉染pS-G614的細胞顯示出比轉染pS-D614的細胞更強的S1信號,這表明D614G突變改變了細胞蛋白酶對S蛋白的裂解性。

隨後,科研人員又通過慢病毒表達系統成功構建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含有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使用表達人類新冠病毒受體ACE2(293T-ACE2)的HEK293T細胞測試ACE2表達與假病毒易感性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並且證明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在HEK293T細胞上的感染能力,不管從包裝效率還是感染、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更加強勁。

在實驗中,使用攜帶G614的新冠病毒S蛋白變體,在細胞模型感染後48小時,病毒轉導量比攜帶D614的新冠病毒S蛋白變體增加了2.2倍;此外在細胞感染S-G614假病毒後72小時,研究人員觀察到最高的病毒轉導效率比S-D614假病毒高約2.4倍

S-G614蛋白假型病毒顯示出感染力有所增加

這意味著,當標準化輸入病毒劑量時,S-G614假病毒的進入效率是S-D614假病毒的2.4倍左右,這表明D614G突變可促進SARS-CoV-2的感染性並增強病毒的傳播能力。

研究人員還指出,由於假病毒是單輪感染檢測,因此體外實驗中病毒進入效率的這種看似很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體內病毒感染性的巨大差異。

突變可使康復患者血清中和效應大幅降低

恢復期血漿療法是一種傳統的輸血治療方法,在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伊波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症候群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發揮了一定作用。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也有研究證明從新冠康復病人血液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有更高的中和能力、更高的特異性。

對此,黃愛龍團隊通過體外微量中和實驗,對康復者血清對突變體病毒和未突變病毒的中和能力進行了驗證。

2020年2月5日至2月10日期間,研究人員從重慶市的三家定點醫院收集了總共41例恢復期新冠患者血清樣本(症狀發作後2-4周),並探索它們對突變體假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者們發現,93%(38/41)的恢復期新冠患者血清樣本可以中和S-D614和S-G614兩種假病毒,並且具有相當的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約7%(3/41)的恢復期血清樣本顯示出對S-G614假病毒的中和活性降低。

在所有樣本中,來自1號、7號、40號病人的血清對突變體假病毒的抑制作用是降低的,而對野生型病毒的中和能力則非常強(甚至存在3-4倍的中和差異)。

其中,1號病人的血清對突變體假病毒完全失去了中和能力,而此前的實驗證明,它可以中和大約30%的原始病毒

此外,上述3例患者血清樣本在ID50(半數抑制劑量,在50%的實驗動物造成感染的微生物劑量)的S-D614假病毒中顯示出894至1337的較高的中和活性,但在S-G614假病毒中,其ID50的中和活性僅為216至367,明顯有所降低。

研究人員表明,這意味著在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中,康復患者血清樣本對於病毒的中和效價僅為原來的(針對未突變病毒)約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據此得出結論:新冠病毒S蛋白的D614G突變改變了S蛋白甚至是整個病毒的免疫原性,進而降低了康復期血清對病毒的敏感性

研究人員最後提到,本研究設計中也存在一些限制性條件。比如實驗使用的是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缺失S蛋白C末端第19位胺基酸;本次中和實驗主要圍繞S蛋白展開研究,相關的其他蛋白或者表位沒有考慮在內等。

作者們指出,需要進一步使用真正的SARS-CoV-2病毒進行其他測定實驗,同時也應針對D614G以外的其他病毒突變展開研究評估。

相關焦點

  • 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不太可能對疫苗有重大影響
    7月6日,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目前的證據還無法證實D614G突變病毒株的毒性更強,而且D614G突變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製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疫情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後續還會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和監測變異現象。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已從歐洲蔓延至美國
    當地時間3日,針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和加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官員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其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 新冠病毒出現D614G變異,是否會毒性增強、使疫苗失效?
    前幾日,「多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新冠毒株變異更易形成超級傳播者」等話題受到熱議。 關於新冠病毒變異的話題來自近日報導:印度研究團隊從1536個樣本中發現了73個新冠病變異株;馬來西亞研究者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確認了4例D614G變異株,該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是一般毒株的10倍。 其實,早在今年4月和7月,已有相關學術論文針對新冠病毒的變異進行了詳細且系統的報導。研究鑑定出基因變異位點,並討論了變異帶來的潛在危害。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世衛組織表示病毒樣本變異可能會加強新冠病毒的傳播性歐洲等地發現的早期病毒基因序列中就已出現該變異,有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
  • 英國新冠病毒變異株樣本出現新突變!
    據英國媒體2日報導,英國衛生專家在此前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樣本中觀察到了一種新突變
  • 新冠病毒已變異毒性更強?張文宏發博了
    今天中午,張文宏發微博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無證據證實D614G變異毒株毒性更強張文宏表示: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新冠病毒是否發生了變異,引起了更大範圍的傳播,而且還沒有上市的疫苗是不是也面臨無效的威脅。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增加40%—70%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世衛組織發布的正式通報中指出,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變異新冠病毒有哪些新特點?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醫藥生物技術 | 繼上海後,廣東又出現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病毒變異了...
    變異其實屬常態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目的只為適應不同宿主。在病毒繁殖過程中,有些「基因突變」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有些「錯誤」造成的變異則反而不利於病毒生存。截至去年12月底,新冠病毒其實已經有了幾千種突變,僅刺突蛋白上的變異就有4000多種。
  •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恐慌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對變種恐慌聖誕節臨近,英國部分地區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加快,疫情令人擔憂。從發現病毒新變種到如今,短短兩周已在英國和歐洲多國引發不同響應。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更嚴格的封鎖措施,稱這種變異新冠病毒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菌株導致感染人數呈螺旋式上升。
  • 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是一種什麼樣的變異?
    「研究:新冠病毒在美傳播發生變異」這篇熱點文章並沒有提及新冠病毒在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異。 新冠病毒的這個突變可沒有少製造新聞。 此前與之相關的新聞就是XX地發現了傳染性增加10倍(9)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由此看來,這次新聞報導的美國所發生的新冠病毒的「神秘」變異並非新鮮事,這種變異最早發現於2020年1月底,首先在歐洲發現。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出現,這兩地州長「坐不住了」
    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國疾控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變異新冠病毒很可能已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於美國傳播。同天,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與變異新冠病毒有關的信息,「初步分析表明,變異新冠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預計傳染性增加40%至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至1.7之間」。
  • 世衛稱正在研究南非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
    南非出現新冠病毒變種【世衛稱正在研究南非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當地時間12月18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已注意到南非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新冠病毒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 南極洲首次出現新冠確診病例!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稱該種變異病毒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初步分析表明,這種新冠病毒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專家稱,病毒遺傳物質侵入細胞,瘋狂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便是突變,但目前變異程度並不高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本報記者 王冰潔近期,英國、日本、法國等相繼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讓不少國人再次擔心起我們的安全,同時也會疑惑,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病毒常「犯錯」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