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楊麗雲 通訊員吳晶平當地時間5月13日,世衛組織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成為長期問題,很難預測何時可以戰勝病毒。除非研發出高度有效的疫苗,並分配給全世界所有人。
過去的3個多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籠罩全球,已危及整個人類社會。重新認識病毒,客觀全面了解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廣東科學中心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下,於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起恢復開館,並推出嶄新的《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
《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科普主題展覽
如果把人體比作足球場
病毒就是足球上的五邊形
天花、脊髓灰質炎、流感、伊波拉、愛滋病、SARS、MERS……人類和病毒的演化博弈從未停止,人類全球化的每一步,也是流行病的一大步。
無處不在的病毒體積有多大?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部專家介紹,不同病毒大小差異很大,絕大多數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直徑在100納米以內,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目前已知最小的病毒為口蹄疫病毒,直徑僅7~23納米;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為潘多拉病毒,直徑達到1~1.5微米。「細菌的直徑平均是病毒直徑大小的十倍以上。如果把人體比作足球場,細菌就是球場上的足球,病毒則是足球上的五邊形。」
病毒有多大?
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
因為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中間狀態,自身無法進行新陳代謝、自主生長和繁殖。為了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病毒只能馬不停蹄地尋找宿主,通過感染宿主完成繁殖,感染的過程分為吸附、注入、脫殼、生物合成和裝配釋放五個步驟。
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便是冠狀病毒,目前為止一共發現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就高達七種。然而即便同為冠狀病毒,感染率和致死率也各不相同。
「新冠病毒的傳染係數可以達到3.5,也就是說,1個傳3個半,而SARS頂多是1個傳2個」,鍾南山曾言。同為冠狀病毒,新冠病毒為何比SARS病毒傳染性更強?據介紹,如果把細胞想像成一間房屋,那麼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就是這件房屋的門鎖。而新冠病毒的S蛋白則是打開門鎖的鑰匙,S蛋白與ACE2受體結合,新冠病毒就可以長驅直入闖進細胞。
新冠病毒與受體結合力更強基於兩個結構特徵。一方面,新冠病毒與受體接近的部位有更緊湊的構象,和受體形成的接觸更多。另外,儘管「新冠病毒受體」與「SARS病毒受體」的結構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一些關鍵胺基酸的替換,卻讓新冠病毒擁有更強的受體結合能力。這種增強的結合可能會使病毒更有效地感染鼻子和喉嚨。
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染到人類?
「病毒療法」以毒攻毒
或在癌症治療領域大展身手
如果把地球40億年的演化史比作一天,病毒已經存在23個小時,人類才僅僅誕生了2秒鐘。病毒隨時可能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病毒的世界更是難以想像。
早在40億年前,病毒就出現在地球上,在最初的生命起源裡,它們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斷創造並維持著這個星球的環境,並用自己的基因和特性改變著星球上所有生物的演化。粗略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開展的,即我們每呼吸一次,就有一次的氧氣是病毒給予的。
果子狸模型。
病毒也是對抗細菌、傳染性疾病甚至癌症的「良藥」。在癌症治療領域,「病毒療法」正被逐步探索。病毒以一種鎖匙相配的方式感染細胞:它們進入的那些細胞,表面有病毒能夠識別的特殊蛋白質,即細胞受體。如果一種病毒只識別和感染癌細胞,那麼這種病毒就能夠定向入侵癌細胞,消滅癌症。病毒療法研究人員使用和改造一系列病毒,包括塞內卡山谷病毒、皰疹病毒、腺病毒和麻疹病毒,以創造對抗癌症的病毒療法。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