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8日電(李佳佳)在8日於上海舉辦的第二屆單細胞免疫學國際峰會上,來自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最前線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說:「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我們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合作從不同組織部位分離了新冠病毒,構建了全球首個非轉基因小鼠動物模型。並與全球化醫療技術公司BD合作利用單細胞和流式細胞術等先進的細胞檢測與分析技術,完成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等多方研究,並在CELL,JClinInvest,EID等多個高水平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
趙金存教授同時對BD在疫情之下的反應速度,積極與中國醫療衛生機構並肩作戰的行動表示由衷讚賞:「此次合作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高參數流式對接單細胞平臺的重要價值,未來這樣的技術合璧在病毒感染、疾病研究領域將大有可為,我們對未來雙方在『全鏈條』平臺的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當天,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所長張政教授等多位重量級嘉賓領銜,國內眾多頂尖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滬齊聚一堂,聚焦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熱點以及新冠研究進展等課題,共同助力中國免疫學研究發展。
「免疫」是人體極其重要的系統,幾乎人體內所有的疾病都與免疫息息相關,對免疫細胞的深入研究在發病機制、疾病預防、進展、診斷和治療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對人體免疫的關注提升到更高更為重要的層面。近年來,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迅猛發展,免疫學研究重要性日益凸顯,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未來。
蘇冰教授在峰會上表示,「一場全球性疫情的暴發促使生命科學研究走向更深入更廣闊的空間,在這個進程中,我們希望中國的免疫研究也能夠承擔起一份重要的責任。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中國免疫研究的發展,以期能夠與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共同探討免疫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研究熱點。在過去的40多年裡,流式細胞術在細胞研究領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來,還將肩負起更重要的使命。」
「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的高效對接,意味著我們可以用1個樣本就能完成細胞檢測、分選和單細胞異質性研究的全流程,不僅節約了我們的研究時間和珍貴樣本,同時這種靶向性更強的單細胞研究,得到的信息量也更豐富。『全鏈條』平臺,十分有效地降低後續測序量,實質性地節約了整體成本,加速了實驗進程。」張政教授如是說。
張政教授同時補充道:「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單個維度基因檢測的單細胞研究已經難以滿足對生命功能的深入探索。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功能執行體,其研究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
去年,BD以中國為全球首發地,正式上市其突破性的BDFACSymphony?S6高參數單細胞分選平臺,將細胞靶向篩選參數從20個大幅度擴增至60個,同時實現6通路的高效收集。自此,BDFACSymphony?系列高參數流式平臺(分析型A5+分選型S6)全面落地中國,實現了高參數精細檢測搭載高通量靶向篩選的合體。今年,以高參數流式平臺領航,無縫連結BD獨有的、可實現蛋白與基因「齊測」的Rhapsody?單細胞多組學平臺後,BD成為了業界首個可以為單個細胞研究提供從廣譜細胞檢測、靶向細胞篩選、單細胞多組學到生信分析的「全鏈條」閉環式服務領導者。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為公共衛生領域帶來巨大的危機,而危機之下也蘊藏著生命科學研究的生機。BD第一時間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用我們先進的流式細胞儀和勇赴一線的專業團隊與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線抗疫機構共同進退。」BD大中華區生物科學業務副總裁胡軼清介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