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用新冠疫苗逐步開展接種後,新冠病毒易感的動物,是否也同樣需要疫苗?
第一財經記者在諮詢中國相關動物疫病防控專家時,得到的回覆是:目前尚未開展動物疫苗的研究工作。
新冠病毒並不單純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自大流行開始,不斷有科學家通過研究證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人類身邊的動物,並且動物之間可以傳播新冠病毒,後期更是出現了水貂體內的新冠病毒又感染了人類的案例。實驗室研究也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各種動物,從水貂、貓、松鼠、綿羊到大猩猩,對於新冠病毒都表現出特有的親和力。
世衛組織11月6日在一份聲明中說,6月以來,丹麥共發現214人感染與貂養殖場有關的新冠病毒,其中12人感染一個「獨特的」新冠病毒變種。為了遏制疫情,丹麥政府下令捕殺1700萬隻水貂,並對貂養殖場較多的7座城市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措施。
新華社報導稱,丹麥政府12月20日說,為防止埋在地下的養殖貂屍體汙染水源,將於明年5月挖出並焚毀大約400萬隻貂的屍體,相關清理工作定於7月結束。
法國農業部11月22日發表新聞公報表示,法國國家衛生安全署於11月中旬開始一個科研項目,檢測4家水貂養殖場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截至目前,研究人員在厄爾-羅亞爾省一家養殖場發現了新冠病毒傳播的情況。法國農業部等部門已責成該養殖場立即撲殺現存的1000隻水貂,並銷毀相關產品,以保護公眾健康。
此前,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等國都曾通報養殖水貂感染新冠病例。這不僅給動物和人類帶來等同的風險,還給人類的財產帶來了損失。
從公共衛生角度,是否需要動物用新冠疫苗?
「肯定需要。」上述專家表示。
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該研究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完成。
這一研究為動物疫苗帶來了可能。一位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我們利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研製了亞單位疫苗,用這種疫苗免疫水貂後,再用新冠病毒進行攻擊,未免疫的對照水貂發生嚴重肺炎病理病變;免疫的水貂受攻擊後肺臟沒有明顯病變,也未檢測到病毒抗原,免疫水貂也不能再把病毒傳播給與其接觸者。」
這項研究證明了通過疫苗免疫可阻斷新冠病毒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防治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同時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歐美水貂產業以及中國水貂產業提供了重要的防疫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