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免疫學細胞研究」全鏈條」,推動「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平臺...

2020-11-24 生物谷
2020年8月8日,由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BD(中國)主辦,以「智聯·碧合」為主題的第二屆單細胞免疫學國際峰會在滬隆重召開。此次科研盛會由大會主席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所長張政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等多位重量級嘉賓領銜,國內眾多頂尖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齊聚一堂,聚焦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發展熱點以及新冠研究進展等課題,共同助力中國免疫學研究發展。此次峰會還提供同步直播平臺,讓更多無法來到現場的科研工作者在線上共襄這場學術盛舉。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


蘇冰教授在峰會上表示:「一場全球性疫情的爆發促使生命科學研究必將走向更深入更廣闊的空間,在這個進程中,我們希望中國的免疫研究也能夠承擔起一份重要的責任。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中國免疫研究的發展,以期能夠與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共同探討免疫研究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研究熱點。在過去的40多年裡,流式細胞術在細胞研究領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來,還將肩負起更重要的使命。」

B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鄧建民先生


B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鄧建民先生高度贊同:「疫情的爆發為全球公共衛生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為探索生命奧秘、疾病發生的生命科學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使命。作為流式細胞術的行業領導者,BD正在全力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前沿的技術、產品與服務。更將不遺餘力地搭建更多重量級的學術交流平臺,與在座各位一起,努力成為中國單細胞研究、免疫學研究、乃至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邁向下一個輝煌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高參數流式技術領航,跑完單細胞研究「全鏈條」,僅需1個樣本


去年,BD以中國為全球首發地,正式上市其突破性的BD FACSymphony™ S6高參數單細胞分選平臺,將細胞靶向篩選參數從20個大幅度擴增至60個,同時實現6通路的高效收集。自此,BD FACSymphony™系列高參數流式平臺(分析型A5+分選型S6)全面落地中國,實現了高參數精細檢測搭載高通量靶向篩選的合體。今年,以高參數流式平臺領航,無縫連結BD獨有的、可實現蛋白與基因「齊測」的 Rhapsody™單細胞多組學平臺後,BD成為了業界首個可以為單個細胞研究提供從廣譜細胞檢測、靶向細胞篩選、單細胞多組學到生信分析的「全鏈條」閉環式服務領導者。


「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的高效對接,意味著我們可以用1個樣本就能完成細胞檢測、分選和單細胞異質性研究的全流程,不僅節約了我們的研究時間和珍貴樣本,同時這種靶向性更強的單細胞研究,得到的信息量也更豐富。「全鏈條」平臺,十分有效的降低後續測序量,實質性地節約了整體成本,加速了實驗進程。」張政教授如是說。


張政教授同時補充道:「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單個維度基因檢測的單細胞研究已經難以滿足對生命功能的深入探索。蛋白質作為生命活動的功能執行體,其研究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


生命科學迎「危與機」,免疫學研究「打頭陣」


「免疫」是人體極其重要的系統,幾乎人體內所有的疾病都與免疫息息相關,對免疫細胞的深入研究在發病機制、疾病預防、進展、診斷和治療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迅猛發展,免疫學研究重要性日益凸顯,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未來。


本次峰會的特邀嘉賓,來自中國抗擊疫情最前線的趙金存教授說:「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我們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合作從不同組織部位分離了新冠病毒,構建了全球首個非轉基因小鼠動物模型。並與BD合作利用單細胞和流式細胞術等先進的細胞檢測與分析技術,完成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等多方研究,並在CELL, J Clin Invest, EID等多個高水平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

趙金存教授同時對BD在疫情之下的反應速度,積極與中國醫療衛生機構並肩作戰的行動表示由衷讚賞:「此次合作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高參數流式對接單細胞平臺的重要價值,未來這樣的技術合璧在病毒感染、疾病研究領域將大有可為,我們對未來雙方在「全鏈條「平臺的合作充滿期待和信心。


BD大中華區生物科學業務副總裁胡軼清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為公共衛生領域帶來巨大的危機,而危機之下也蘊藏著生命科學研究的生機。BD第一時間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用我們先進的流式細胞儀和勇赴一線的專業團隊與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金銀潭醫院、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線抗疫機構共同進退。」 BD大中華區生物科學業務副總裁胡軼清介紹說:「未來,BD正全力打造多維度、全流程的單細胞產品線,在根植於免疫學、細胞學、轉化醫學等多個領域的基礎上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前沿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同時,搭建形式多樣化、高含金量的流式及單細胞整體解決方案的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與免疫研究科學家們尊於使命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2020-08-08 20:27:29並與全球化醫療技術公司BD合作利用單細胞和流式細胞術等先進的細胞檢測與分析技術,完成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等多方研究,並在CELL,JClinInvest,EID等多個高水平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
  • 多種單細胞RNA測序平臺性能大比拼,七大平臺各有所長
    自2009年以來,單細胞RNA測序一直是推動生物醫學研究進步的重要動力。越來越多的單細胞RNA測序平臺被應用於科研和臨床。對於大規模的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來說,一個主要的技術障礙是高通量和靈敏度,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 BD宣布FlowJo流式數據分析軟體V10.5.2版本...
    核心提示:這是FlowJo流式數據分析軟體國際品牌與BD合併後在國內的首次亮相,標誌著BD中國引領生物科學進入了智能化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的新時代,全面覆蓋大數據獲取與分析。   2018年11月9日,第十三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上,BD中國隆重宣布,FlowJo流式數據分析軟體V10.5.2版本正式上市。
  • 快訊丨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單細胞測序技術可在單細胞層面揭示每個細胞獨特的基因表達特徵,精細區分細胞類型,深入研究細胞之間的相互關係,在腫瘤研究、免疫研究、神經生物學研究及發育研究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貝瑞基因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的頭部企業,在科技服務業務領域始終以「打造先進的全平臺」為發展戰略。
  • BD(中國)與國際流式細胞學會及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延續戰略合作
    此次續約,我們將立足過往良好的合作基礎,進一步擴大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打造出更豐富的適合行業需求的培訓教育項目,為更多免疫研究領域工作者服務,推動中國流式細胞術與單細胞多組學研究與國際接軌。」 國際流式細胞學會新任主席 Andrea Cossarizza 表示:「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中國在流式細胞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並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先進人才。
  • 基礎醫學院全英文慕課醫學細胞生物學在人衛慕課平臺上線
    近日,由基礎醫學院細胞與神經生物學系王向東教授團隊建設的全英文慕課《Cell Biology for Medical or Life Sciences》(醫學細胞生物學)在人民衛生出版社慕課平臺上線,這是人衛慕課平臺首門上線的全英文在線課程。
  • 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近日,貝瑞基因與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優質高效的自動化單細胞測序平臺,進一步拓展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應用場景,共同促進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全力支持用戶在該領域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前沿研究。
  • 這個單細胞技術平臺研究1個月內連發三篇SCI論文
    而他們進行的單細胞平臺研究,則依據惡性腫瘤細胞的特異性,藉助目前最先進的細胞物理學手段,將一個細胞群體中更具有診斷意義的單個惡性腫瘤細胞篩查出來,在對單一細胞進行基因測序檢測,從而對惡性腫瘤提供最精準的單一細胞學診斷,為精準揭示腫瘤的異質性提供有效的手段。臨床亦可以此為依據,為患者的後續放療、分子靶向治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等提供更精準的細胞學診斷依據。
  • 新平臺新研究∣新單細胞平臺助力挖掘治療血管疾病新靶點
    近幾年,單細胞測序領域發展迅速,最近的研究表明,每個細胞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同類型細胞,基因表達也會出現差異。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解讀最新發表在《Circulation》雜誌上的一篇有關使用WaferGen ICELL8單細胞捕獲分選平臺研究血管疾病的一篇文章。
  • 致力打造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產品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尋因生物是一家提供基因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它致力於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產品的自主開發及臨床轉化。該公司主要以 SeekOne 高通量單細胞建庫平臺和 SeekPair 免疫單細胞受體抗原匹配平臺為主要研發方向,其自主開發的產品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從而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類對生命本源的不斷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質譜流式技術平臺最初由美國DVS Science開發,但這家企業於2014年被美國Fluidigm以2.1億美元收購。國內單細胞蛋白分析的代表企業為宸安生物、普羅亭,其中,宸安生物專注單細胞質譜流式診斷設備、試劑和軟體開發,普羅亭致力於以單細胞蛋白層面研究為核心的檢測服務。
  • 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 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
    依託新型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臺等重大創新平臺,布局一批科技攻關項目。   依託量子創新院,科學中心部署基於星地廣域網絡的量子通信、半導體量子計算、分子量子精密測量等18個研究項目。依託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等新型機構,部署面向能源小分子高效催化劑研究、核磁共振MRI超導磁體系統裝備、大功率器件封裝測試、全腦尺度結構圖譜系統、類腦晶片等一批科技攻關項目。
  • 基於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小鼠全細胞圖譜發表—新聞—科學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31722027)等資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郭國驥教授團隊在單細胞組學技術及哺乳動物全細胞表達譜系分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專訪百奧智匯王泱洲:我們的獨有優勢是大數據及分析平臺
    而以單個細胞基因為測序對象的單細胞測序及分析平臺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剖析細胞異質性問題,從而獲得更加精準真實的生物學信息,對生物學機理研究有著重要推動。隨著第二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成本下降,單細胞測序得到了更多的發展。
  • 金斯瑞打造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 國內最大質粒病毒車間...
    ,將能夠協助基因細胞治療客戶克服產品開發過程中載體生產的一大難題,幫助客戶有效的分散風險,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以更好地推動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產品的產業化。此次投產的病毒車間能夠為客戶提供臨床級別的載體生產服務,幫助客戶的項目實現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快速轉化。質粒病毒車間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金斯瑞生物醫藥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平臺已具備ADD(抗體藥)業務和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業務服務能力,將成為江蘇省內最大的覆蓋抗體藥物和基因細胞治療的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72501個腎組織細胞的轉錄組數據特徵,並結合了對應腎癌組織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鑑別了正常的腎細胞和癌變的腎細胞,精確地解釋了人類腎癌各組分及對應的細胞特徵。Cell:1500個樣品的單細胞測序數據,構建出人類迄今最詳盡免疫細胞圖譜  2018年11月15日,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Cell發表了題為「Impact of Genetic Polymorphisms on Human Immune Cell Gene Expression」的研究成果,並構建了DICE資料庫(https://dice-database.org
  • 北京大學白玉副教授最新成果:多維度有機質譜流式細胞儀實現單細胞...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北京大學白玉副教授團隊在常壓質譜免疫分析平臺工作的基礎上,設計並拓展質譜探針,利用基於狄恩流的微流控晶片實現單細胞排列,結合納升電噴霧-高分辨質譜(nanoESI-HRMS),搭建了多維度有機質譜流式細胞分析平臺。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關於二代基因測序已經詳細在我們的前期兩篇深度報告中進行了介紹,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詳細解讀單細胞基因測序,以及該技術對癌症,輔助生殖以及免疫學等領域帶來的新的突破。微流控晶片是實施該技術的平臺,通常通過細微的管道對液體實施操控,微流控對液體的操控尺度, 剛好適合於單細胞樣品的處理操作。  2.2 全基因組擴增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 還在講精準醫療的你,不知道單細胞測序就OUT了!
    目前我們熟悉的二代測序檢測結果,僅能反映一群細胞中平均化的各類信號表達的中值或「主流」信息,單個細胞層面的「個體差異」信息則被忽視。對於腫瘤研究、神經疾病、免疫疾病等涉及細胞間異質性的疾病研究,從單細胞層面分析細胞基因表達,細胞間互作等是有重大意義的,因此能夠解釋單個細胞基因結構與表達狀態,反應細胞間異質性的單細胞測序技術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