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打造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
國內最大質粒病毒車間投產
南報網訊(記者 查金忠) 12月18日,「2019第二屆細胞基因治療工藝論壇暨金斯瑞病毒車間開業典禮」在江蘇鎮江舉辦,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金斯瑞對外宣布,全國規模最大的滿足臨床樣本生產需求的質粒病毒車間正式啟動投產,將能夠協助基因細胞治療客戶克服產品開發過程中載體生產的一大難題,幫助客戶有效的分散風險,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以更好地推動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產品的產業化。
此次投產使用的病毒車間嚴格按照GMP規範建立,完全用於基因細胞產品的載體生產,具有臨床I/II期樣本生產能力。金斯瑞質粒車間和病毒車間分別擁有4條生產線,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質粒病毒車間,能夠同時進行20多個項目的工藝開發。據悉,金斯瑞質粒病毒車間的團隊負責人都有超過10年的相關豐富經驗,目前已有10餘項正在進行的IND項目。此次投產的病毒車間能夠為客戶提供臨床級別的載體生產服務,幫助客戶的項目實現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快速轉化。
質粒病毒車間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金斯瑞生物醫藥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平臺已具備ADD(抗體藥)業務和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業務服務能力,將成為江蘇省內最大的覆蓋抗體藥物和基因細胞治療的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至2021年商業化生產中心建成,金斯瑞CDMO平臺將成為擁有中國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涵蓋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以及抗體藥研發的生物藥商業化生產中心的平臺。
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CDMO)模式是一種新興的醫藥研發和生產代加工業務模式,能夠為製藥企業以及生物技術公司提供醫藥特別是創新藥的工藝研發及製備、工藝優化、放大生產、註冊和驗證批生產以及商業化生產等定製研發生產服務,已經越來越成為製藥企業的長期戰略選擇。
近年來,金斯瑞依託於全球領先的基因合成技術,不斷完善產業結構,核心業務範圍已涵蓋生物藥CDMO、細胞治療、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以及工業合成生物產品四大領域。
2019年初,金斯瑞將原有CDMO業務進一步擴充,正式成立生物藥事業部,並邀請韓國三星Bioepis業務發展部副總裁Brian Min博士擔任金斯瑞生物藥事業部執行長。目前,該事業部擁有員工400名左右,其中50%以上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核心管理團隊成員均在羅氏、輝瑞、Henlius、Innovent等知名公司擁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
為進一步加強CDMO業務發展,金斯瑞在全球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不斷鞏固研發生產優勢,高效擴充公司CDMO平臺服務能力。
2019年8月,金斯瑞與全球科學服務領域的領導者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協議,賽默飛將在產品,工藝優化服務,供應鏈優化服務,人員培訓,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等方面為金斯瑞提供優質的服務。
2019年11月,金斯瑞引入Berkeley Lights單細胞光導平臺,成為亞太地區首家將這一全球領先的數位化細胞生物學技術用於抗體開發技術服務的CDMO公司。金斯瑞也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抗體發現平臺中雜交瘤技術、全人文庫平臺以及單B細胞高通量分選平臺全面布局的生物藥CDMO公司,可以滿足客戶針對不同靶點的開發需求,也可以在抗體藥開發的早期給客戶提供更多選擇,從而更好的助力客戶項目的成功。
憑藉卓越的服務能力,金斯瑞CDMO平臺迅速建立國際影響力。2019年11月,金斯瑞與韓國領先生物技術公司ABL Bio籤署協議,金斯瑞成為ABL Bio雙特異性抗體分子的臨床前藥學研究和臨床樣品生產CDMO服務獨家供應商,雙方共同推動腫瘤免疫抗體創新藥物的開發。
金斯瑞生物藥事業部執行長Brian Min博士表示,伴隨著創新型藥物的不斷湧現,基因與細胞治療技術已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全球範圍內的技術突破、藥物開發政策改革和新產品上市,都大力推動了基因和細胞治療的產業化進程。但與此同時,基因和細胞治療的生產供應鏈尚未完全建立,上下遊流程中的一些瓶頸阻礙了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的腳步。為了突破這些瓶頸,金斯瑞開發並建立了創新的基因和細胞治療載體平臺。憑藉專業的知識、先進的技術和17年豐富經驗的積累,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開發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基因和細胞治療產品生產的工業化及未來商業化。
金斯瑞創始人、集團執行長章方良博士表示,金斯瑞將業務領域聚焦在包括生物藥開發服務在內的四個方面,是源於金斯瑞的企業使命:通過生物技術使人和自然更健康,依託於強大的生產團隊、先進的技術及豐富的經驗,金斯瑞正持續穩定的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服務以及一對一的管理模式,希望我們的CDMO平臺可以推動創新治療技術和藥物的開發和發展,改善人類健康。
在本次活動的論壇部分,行業領先的法規專家、靶點早期發現專家以及工藝生產質量控制領域專家分別做了精彩的專業分享,演講覆蓋了細胞治療早期抗體靶點發現,AAV(腺相關病毒)介導的基因治療產品的開發與挑戰,基因細胞載體的經濟性開發策略,載體開發時質量分析與控制,以及在IND申報過程中如何與FDA進行溝通以及基因細胞治療全球發展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