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基因藥物CDMO服務平臺,宜明細胞加速基因新藥研發進程

2020-12-05 動脈網

2015年,基因藥物在國內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但憑藉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多年磨鍊的洞察力,宜明細胞創始人李琦琛先生從國外的發展途徑和成功經驗看到了國內基因藥物產業的前景與未來空間。

「FDA前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就曾提及,制約基因藥物發展的一個瓶頸即基因載體大規模量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李琦琛先生告訴動脈網,「我們成立宜明細胞的初衷,就是將團隊在國外基因藥物的GMP生產體系和工藝體系,全部轉移到國內並作深入開發,解決行業痛點,為我國基因藥物行業的快速、合規發展保駕護航。

宜明細胞創始人 李琦琛

宜明細胞即宜明(北京)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李琦琛先生參與創建的第二家生物技術企業。此前,他曾在2012年參與創建了知名基因載體研發製備企業維真生物(Vigene);2015年,維真生物團隊看到了基因藥物發展的潛力,遂收購了美國一家知名的GMP載體代工公司,開始轉入基因藥物CDMO服務領域。

在收購美國GMP載體代工公司後不久,李琦琛團隊決定在國內成立一家獨立的CDMO公司即宜明細胞,單獨運營中國的基因治療藥物代工業務,這也是看好了中國基因藥物市場的未來潛力。宜明細胞主要由國際知名基因藥物專家團隊組建,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CRO/CDMO整體解決方案,業務覆蓋到GMP級質粒、腺病毒、慢病毒、AAV、溶瘤病毒、CAR-T等臨床級載體和細胞製劑的開發、製備,全面滿足客戶的早期藥物研發、臨床試驗、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需求。

知名GMP專家匯集,建立宜明細胞工藝開發體系

作為一家向藥企提供全維度產品服務的CRO公司,宜明細胞基因藥物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GMP合規性,決定了該公司最終的市場認可度,而CRO團隊的組成又是藥企判斷其技術可靠性的指標之一。

宜明細胞的技術總裁孫秀蓮女士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博士及博士後,2007年回國後擔任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並且是國內首屆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012年,Vigene成立之初,孫秀蓮博士即作為技術負責人,開始基因相關試劑的研發生產,在GMP生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5年,孫秀蓮博士帶領宜明細胞建立了基因藥物工業化生產體系。

技術總裁 孫秀蓮教授;質量總裁 劉雙生

宜明細胞的質量總裁劉雙生先生是醫藥工程高級工程師,有著30多年醫藥領域工作經驗,曾在國內外知名藥企從事過疫苗管線、抗體管線的建設、管理和生產。此外,他還是NMPA的高研院客座教授、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製藥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全國範圍內GMP法規體系的培訓考核。

研發總監 仲明博士;生產總監 樸順福

在研發和生產上,宜明細胞也有美國Vigene團隊的資深科學家作為技術顧問,以及由加州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博士後仲明博士擔任研發總監,韓國釜山國立大學藥學博士、新加坡新星科技研究局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樸順福擔任生產總監。

「全球範圍內,我們是為數不多的最早且專注做病毒載體的團隊之一。在北美我們是從2001年就開始介入病毒載體領域,在國內我們是從2012年介入病毒載體商業化,從最早的質粒做到後來的慢病毒、腺病毒直到近年的CAR-T、AAV,從科研載體做到工業載體,我們見證了、推動了整個病毒載體行業的發展。」

「工業化質粒,我們現在可以做到800毫克/升,純化得率可做到50%,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

宜明細胞團隊在病毒載體領域近20年的研發、製備、質檢經歷,超過30000例科研載體、工業載體的製備經驗,以及2014年全球首家進行AAV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技術沉澱,保證了公司的產品技術指標,位列全球第一梯隊,並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從早期開發基因藥物,到完善建設體系承接CDMO訂單

2015年,剛成立的宜明細胞開始了基因藥物相關GMP體系的建設和工藝的深入開發,而當時國內的基因藥物研發商鳳毛麟角,基因藥物更是還未被納入藥物監管體系。

經過持續兩年的發展,宜明細胞在2017年初步完成了基因藥物CDMO業務所需體系的建設和製備工藝的完善,同年與國內知名三甲醫院合作,為臨床項目提供從載體構建、病毒載體製備到CAR-T製備服務。李琦琛先生透露,根據目前完成的20例預臨床數據顯示,整體緩解率達到了75%,幾乎未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取得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

2018年,宜明細胞開始設計、建設自己的基因藥物生產車間,同時與國內知名醫院開展關於新生兒原發性免疫缺陷(PID)基因治療的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正在等待NMPA預臨床的備案。

2019年9月,宜明細胞首個製備基地正式啟用,目前已經完成了數個基因藥物訂單,且已正式交付,其中一個基因藥物即將申報一期臨床。李琦琛先生也表示,今年公司已經承接了數個新訂單,業務基本已經覆蓋了基因藥物的整個研發流程,包括從最初的幫助客戶構建載體、構建菌種庫、開發產品工藝,生產臨床級質粒/慢病毒/AAV載體、進行穩定性研究到申報資料撰寫服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宜明細胞自主研發了一套獨特的包裝系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採用懸浮和貼壁兩種不同的工藝進行病毒的包裝。目前,宜明細胞關於AAV的懸浮培養已經可以做到從5升做到200升不等的規模,並即將進一步進行500升的工藝開發。而在慢病毒方面,單批次臨床級病毒產能可達到1E12IU,可以滿足CAR-T藥物臨床試驗樣品的需求。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效率需求催生百億CDMO市場

根據相關行業數據調研顯示,2026年,全球病毒載體的CDMO市場預計將達到249.38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市場,預計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5.4%。

「國內基因藥物在2018年才納入藥物監管體系,那時代工市場僅有幾億人民幣大小,從2019年開始這個市場才開始『活』起來。」李琦琛預測,「參考全球市場的調研數據,我們合理預估,到了2025年,中國的病毒載體和質粒DNA製造市場至少達到100億人民幣左右。而我們宜明細胞通過這幾年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三年可達到數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訂單量。」

「選擇CDMO是追求高效率與高性價比,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李琦琛表示,「基因藥物不同於小分子藥物或大分子藥物,作為「活的細胞」,它更加複雜且至今無法大規模自動化生產,需要的人員配備和硬體設施、GMP體系都是不小的前期投入,對於一些初創企業而言,選擇CDMO反而是更加高效率和高性價比的選擇。」

目前,宜明細胞已經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展開了科研或臨床上的合作。公司也在去年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的天使輪融資,近期已經啟動了新一輪的pre-A輪融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動脈網。

相關焦點

  • 宜明細胞完成1.2億元A輪融資,華蓋資本、聚明創投領投
    據了解,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宜明細胞蘇州GMP廠房的建設及一站式基因藥物CDMO服務項目的市場拓展,持續推進載體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與創新,全方位的提高GMP級質粒、慢病毒、AAV、腺病毒等產品的產能,加速目前國內及國際基因治療企業新藥開發、上市進程。
  • 「鼠」一「鼠」二 這家企業的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厲害了
    ,正在進行各階段臨床試驗的新藥)臨床申報的抗體藥物一站式研發體系。「一站式」新藥研發平檯曆經10餘年,百奧賽圖圍繞「做鼠」到「用鼠」建立了多個技術平臺。基於全人抗體RenMab小鼠的抗體研發平臺的建成,使百奧賽圖的抗體藥物研發能力更加強大。於是,百奧賽圖決定戰略轉型,從純技術服務公司向以新藥合作開發為主的生物技術公司轉變。
  • 藥明生基擴建美國費城細胞及基因療法生產基地,提升高端測試服務規模
    因此,為了儘快加速新藥研發進程,藥明生基新建了13,000平方米高端測試實驗室,通過大幅提升分析開發和測試平臺能力及規模,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及時的產品表徵和批次放行服務,以確保客戶在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階段為患者提供可靠、穩定的治療產品。 藥明生基執行長張幼翔博士表示:「我們深知產品測試服務的產能瓶頸為行業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據統計我國目前基因治療領域累計企業489家,絕大部分集中在藥物研發領域。我國基因治療領域中遊藥物研發企業近年來不斷實現突破,如cart領域的南京傳奇、科濟生物、博生吉、藝妙神州等;基因編輯領域的博雅輯因;溶瘤病毒領域的上海希元、澳元和力等企業均實現臨床及產品研究的突破。同時對於藥物研發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企業雖加速布局,但整體市場空間尚需時日才能完全釋放。
  • 體外新藥篩選系列(一):KRAS篩選助力靶向腫瘤藥物研發
    KRAS突變也成為了藥物研發的熱點,是各大藥企積極競爭的重要研發領域。此次,我們特別邀請藥明康德研究服務部生物部體外新藥篩選團隊的朱曉宇博士與大家進行在線交流。朱博士將對KRAS的藥物研發歷史進行概況介紹,並基於對KRAS靶點多年的研發經歷,進一步介紹生物部生化和細胞信號團隊針對KRAS突變建立的篩選平臺和可以提供的研發服務。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分享與討論。
  • 宜明昂科田文志:自主研發多條結合CD47雙抗管線
    而我自己創業的初心也是想做創新型抗體藥物研發(而不是做生物類似藥),所以在 2015 年決定重新出發,創立 ImmuneOnco (中文名:宜明昂科),英文名字就是腫瘤免疫療法。生輝:目前宜明昂科的規模如何?總體項目進展如何?田文志:我們是一家抗體類新藥研髮型公司,現有 57 名員工,研發場地共有 3700 多平方米。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研發投入更高。如前所述,基因治療對於研發和生產的要求遠遠大於傳統藥物。如CAR-T療法,其具有不同於傳統化藥和生物藥的諸多特點,包括對細胞培養和基因穩定要求高,對環境及其敏感,易受多種因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溼度)的影響等。因此具備成熟技術的專業CDMO公司對基因治療的研發與生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以CELL for CURE公司為例,該公司於2013年在法國成立,是歐洲地區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CDMO公司,專注於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的生產。
  • 藥明生物、合全藥業與Tubulis達成合作 加速新一代ADC藥物臨床研發
    ,共同加速Tubulis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的開發,直至新藥臨床實驗申請(IND)。對於Tubulis獨特的多用途和可定製的ADC技術平臺來說,與在ADC藥物領域具有豐富開發和生產經驗的CDMO合作,尤其能在高質量服務基礎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非常重要。我們正在加速將首個ADC候選藥物推向臨床階段,很高興能達成此次合作,這將使我們的產品線更加成熟。」
  • 瞄準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普瑞金生物」完成1.4億元B輪融資
    「普瑞金生物」是一家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藥物研發企業,可以為CAR-T領域的客戶提供質粒、重組慢病毒、CAR-T以及質量研究和管理體系等CMO/CDMO服務。公司產品管線包括TCR-T、CAR-T、幹細胞等多個領域產品。
  • 國內最大質粒病毒車間投產,金斯瑞加速布局CDMO業務
    此次投產的病毒車間能夠為客戶提供臨床級別的載體生產服務,幫助客戶的項目實現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快速轉化。質粒病毒車間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金斯瑞生物醫藥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平臺已具備ADD(抗體藥)業務和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業務服務能力,將成為江蘇省內最大的覆蓋抗體藥物和基因細胞治療的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
  • 藥明康德宣布與ViGeneron達成新一代眼科基因療法產品生產合作 |...
    美國費城/德國慕尼黑,2020年12月1日——藥明康德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藥明生基今日宣布與基因治療公司ViGeneron達成戰略合作,為ViGeneron新一代眼科基因治療產品VG901提供臨床開發階段的生產服務,助力客戶加速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
  • 布局全產業鏈CDMO,臻格生物加速大分子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1打造一體化CDMO服務培養基業務進入行業先列生物藥的研發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IND(申請臨床研究批件)、臨床試驗、NDA/BLA(申請新藥/生物製品上市)、商業化生產、銷售。圖 1 生物藥研發具體流程數據來源:廣證恒生臻格生物的產品和服務覆蓋了上述生物藥研發的各個階段,打造了從臨床前研究到商業化生產階段的一體化CDMO服務,涉及藥物發現技術服務、CMC技術服務和CMO生產等各個方面,具體包括:大分子藥物發現技術服務、大分子藥物的CMC臨床申報總包、細胞株開發、工藝優化、中試生產、臨床樣品生產工藝優化、工藝表徵研究、臨床I、II期樣品的
  • 至本醫療搶佔腫瘤精準檢測和數據賦能藥物研發「藍海」
    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卓越的二代測序技術,將為武田提供抗腫瘤新藥研發領域更全面、精準的分子檢測技術及「一站式」商業化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武田中國的新藥研發和商業化進程。 至本醫療是一家腫瘤領域高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的精準醫療公司,擁有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服務中心(CLIA)雙認證的實驗室,並通過嚴格驗證的全面基因組分析,將基因測序結果與相關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臨床試驗相匹配,輔助醫生的精準診療。
  •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六大最新進展
    此次臨床實驗室研究服務的非獨家主協作協議將使得QIAGEN的配套診斷工作流程在日本藥品和醫療器械局(PMDA)批准藥物和測試後能夠快速實施。QIAGEN與醫藥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幾項測試預計將在未來幾年進入日本註冊。QIAGEN與SRL的Day-One實驗室協議將涵蓋一系列QIAGEN伴隨診斷,包括用於個體化醫療保健的實時聚合酶鏈反應(PCR)和下一代測序(NGS)解決方案。
  • 復星凱特攜手Cytiva成立細胞與基因治療工藝開發聯合實驗室
    ,進行基因載體以及細胞製備的標準化工藝開發,加速研發管線中的自主研發CAR-T項目推向臨床,以及TIL/TCR-T等創新細胞療法的工藝開發;同時,通過實際應用,復星凱特將對Cytiva細胞製備相關工藝設備提供進一步改進和開發的思路。
  • 裸質粒載體在基因治療藥物中的應用
    基因治療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疾病治療模式,是通過載體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改善致病基因所產生的缺陷,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2012年,歐洲首個基因治療藥物Glybera獲得批准,成為基因治療領域的裡程碑;2017年,FDA批准3款基因治療藥物上市,截止目前全球已批准8個基因治療藥物,其中我國共批准2個;2018年1月Science雜誌發表題為「Gene therapy comes of age」的文章,認為基因治療迎來了新時代,再次引發醫藥界對基因治療藥物的廣泛關注,大型跨國製藥企業也開始向基因治療研發方面進行實質性投資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發布會上,華大智造展示了三款新產品,分別是其自主研發的新型「桌面」一站式測序解決方案、可攜式單細胞組學產品及CoolMPS高通量測序試劑套裝。新產品聚焦於可攜式、智能化、自動化等未來發展方向,打破傳統測序的時間、空間、人員限制。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本期邀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詳解抗病毒藥物研發,闡釋新藥研發的理念、手段和規律。新藥研發的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製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
  • 盤點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幾大特點
    當前,生物技術藥物已經成為了全球炙手可熱的新藥研發領域,2019年全球銷售Top10的藥品中,7個即為生物技術藥物。近年來,生物技術藥物在全球在研藥物整體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2年,全球生物技術藥物市場將達3260億美元。
  • 大分子生物創新藥賦能平臺蘊含的能量:藥明生物
    簡而言之,即為生物製藥的開發提供全產業鏈服務,隨著生物新藥研發進程的推進擴大服務規模及業務收入。深度合作:賦能北海康成深耕罕見病治療領域2018年10月23日,藥眀生物與北海康成共同宣布深化戰略合作關係,助力北海康成加速推進罕見病治療藥物研發管線的開發和商業化進程。北海康成計劃於2019年在中國遞交首個開發適應症的臨床試驗申請,同時根據獨佔許可協議,北海康成將針對全球市場開發這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