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2020-11-29 健康界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伴隨著基因治療發展,基因治療CDMO也進入發展快車道。

一、關於基因治療:離體治療vs體內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將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療方法。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與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案相比,基因治療能從源頭上解決疾病的發生,故而在一些目前無法治療或療效不佳的疾病上有明顯優勢,例如血友病,依照現有治療方案,病人必須每周輸注Ⅷ因子等血液因子,而若通過基因療法治療,僅單次治療就能維持血液因子正常水平5年以上。

基因治療按照基因導入後的細胞培養模式可以分為「離體治療」和「體內」治療。「離體治療」的操作對象是從病人身上分離的細胞,然後在體外經過改造和擴增再回輸到體內達到治療的效果。「離體治療」大致上可以分為六步:

(1)將正常基因插入到病毒載體的 DNA 上;

(2)將重組後的病毒 DNA體外包裝產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工程病毒:

(3)獲取病人的體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等,體外培養擴增;

(4)用重組後的病毒感染獲取的病人細胞,病毒把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中;

(5)對攜帶正常基因的重組細胞體外培養擴增;

(6)將攜帶正常基因的重組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實現疾病的治療。

「體內治療」操作時只需要把攜帶目的基因的病毒載體注入病變部位即可,理論上可以實現任意種類細胞的基因改造 ,不再像「離體治療」那樣受到細胞種類的限制,這是「體內治療」相對「離體治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任意細胞的基因改造目前還有一定難度。此外,「體內治療」也省去了「離體治療」的細胞收集、基因改造、培養擴增等繁瑣的操作。

圖1 基因治療分類

圖片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另外,根據治療基因的不同,廣義上可以分為 DNA治療,mRNA治療,以及RNA層面上的基於siRNA/miRNA/ASOs的小核酸藥物療法。

二、基因治療核心技術:轉基因技術vs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治療的核心技術是轉基因和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基因治療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目前最常用的載體是經過人工改造後的工程病毒,臨床上使用最多的病毒載體是逆轉錄病毒、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近年來非病毒載體由於其具有低細胞毒性、弱免疫原性的優勢,正處於逐步應用中。

表1 不同病毒載體特性

資料來源:Gene Therapy Net.com

基因編輯技術比起轉基因技術更為強大,市場前景廣闊,目前主要的技術可以分為鋅指酶技術ZFN、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技術TALEN和成簇規律性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技術CRISPR三大類。

表2 不同基因編輯技術對比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除了基因編輯技術,病毒載體的生產是目前基因治療商業化的另一大關鍵技術。在公司從小規模試驗轉向大規模研究,最後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過程中,基因治療的載體供應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病毒載體製造過程繁瑣複雜、成本高昂。在監管上,在臨床試驗的早期難以滿足監管的所有要求。在產品分析上,也缺乏評估載體效力和安全性的標準化分析方法。

三、全球基因治療市場

隨著近幾年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等技術逐漸發展,並開始應用於疾病篩查、癌症治療、慢性病治療等領域,以基因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治療市場在經歷了20多年的起伏後,又重新受到了廣泛關注。自2013年開始,基因治療在研產品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圖2 全球基因治療在研產品數量(單位:個)

來源:Pharmapprojects

據EvauatePharma的預測,基因治療產品的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1000萬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36億美元,其CAGR可達180%。

圖3 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預估

來源:EvauatePharma

四、基因治療的研發與合作

與傳統藥物研發相比,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研發投入更高。根據Frost & Sullivan分析,細胞和基因療法在發現和臨床前的研發費用在9-11億美元,臨床階段費用在8-12億美元。同時,由於基因治療技術尚未成熟,風險大。近年來,國際大型生物製藥公司紛紛通過併購或合作的方式開展基因治療領域,如輝瑞與 Bamboo、新基與Juno、諾華與AveXis、羅氏與4D Molecular等。

表3:近年來大型製藥公司參與的基因治療併購合作項目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五、基因治療的外包服務需求

如前所述,基因治療對於研發和生產的要求遠遠大於傳統藥物。如CAR-T療法,其具有不同於傳統化藥和生物藥的諸多特點,包括對細胞培養和基因穩定要求高,對環境及其敏感,易受多種因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溼度)的影響等。因此具備成熟技術的專業CDMO公司對基因治療的研發與生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以CELL for CURE公司為例,該公司於2013年在法國成立,是歐洲地區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CDMO公司,專注於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的生產。早在2014年,CELL for CURE便與CELLECTIS籤署了合作夥伴關係,用於生產同種異體CAR-T細胞產品,諾華公司於2018年12月正式宣布收購CELL for CURE公司。由此可見,不僅僅是初創公司,世界級的重磅醫藥公司也紛紛布局CDMO。根據Frost & Sullivan的估計,基因和細胞治療的CDMO/外包市場由2013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3.2%,預計2022年可達到36億美元,2017年後的複合增長率可達到24.3%。

圖4 全球基因治療CDMO市場變化及預測

來源:藥明康德招股說明書

表4 部分國外CDMO企業產能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中國醫藥資本市場的壯大,國內越來越多的專注於基因治療的創新公司不斷湧現,國內醫藥市場對CDMO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MAH)正式實施後,對CDMO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得到釋放,如藥明康德在2018年深度布局體外精準醫療研發生產服務等業務領域,在細胞、基因治療領域複製CDMO模式,為CAR-T,TCR,癌症免疫療法、腺相關病毒(AAV)及慢病毒(Lenti-Virus)基因療法提供生產平臺,在中美都建立了CDMO工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涉及基因CDMO的企業超過20家。與基因治療的企業布局相適應,這些企業長三角佔比最多,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和環渤海地區。

表5 中國企業基因治療CDMO布局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來源

後記

基因治療作為治療疾病的新手段,其研發投入比與傳統藥物更高,風險也更高大。無論製藥巨頭,還是創新型企業,都傾向於採用協同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發,給基因治療CDMO帶來市場機會。預計到2022年我國基因治療CDMO規模將達到36億元。國內外湧現出一大批基藥質量領域CDMO企業,並在持續擴大產能。與基因治療企業布局相適應,我國基因治療CDMO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環渤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基因治療CDMO企業「百家爭鳴」的市場爆發期。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作者高巖,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標題勘誤:CDMO市場布局)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醫藥頭條君」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獲歐盟批准11月24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Opdivo(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氟嘧啶和鉑聯合化療的不能切除的、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成人患者。頭條菌:該批准使Opdivo成為了歐盟第一款治療一種胃食管癌症的免疫療法。
  • 細胞基因治療領域或將成為CDMO的金礦
    文〡科志康細胞基因治療已經發展成為生物製藥行業最熱門的市場之一,而眾所周知,在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產能是一大障礙。到2025年,每年可能會有10到20個新的細胞和基因治療候選方案獲得批准,因此,產能擴大已經成為生物製藥企業關注的重點。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目前國產培養基尚處於起步階段,研發及生產企業基本存在於生物藥研發相對成熟的長三角地區,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無血清細胞培養基產品有一定市場。表3 國產培養基重點企業據統計我國目前基因治療領域累計企業489家,絕大部分集中在藥物研發領域。我國基因治療領域中遊藥物研發企業近年來不斷實現突破,如cart領域的南京傳奇、科濟生物、博生吉、藝妙神州等;基因編輯領域的博雅輯因;溶瘤病毒領域的上海希元、澳元和力等企業均實現臨床及產品研究的突破。同時對於藥物研發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企業雖加速布局,但整體市場空間尚需時日才能完全釋放。
  • 一站式基因藥物CDMO服務平臺,宜明細胞加速基因新藥研發進程
    在收購美國GMP載體代工公司後不久,李琦琛團隊決定在國內成立一家獨立的CDMO公司即宜明細胞,單獨運營中國的基因治療藥物代工業務,這也是看好了中國基因藥物市場的未來潛力。知名GMP專家匯集,建立宜明細胞工藝開發體系作為一家向藥企提供全維度產品服務的CRO公司,宜明細胞基因藥物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GMP合規性,決定了該公司最終的市場認可度,而CRO團隊的組成又是藥企判斷其技術可靠性的指標之一。
  • 輝瑞基因治療領域全布局:六年,30億美元合作與收購
    而輝瑞自2014年涉足基因治療以來,通過多個合作與收購等方式,陸續布局了涉及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威爾遜病以及弗裡德賴希共濟失調等多個研發領域,正在逐步成為基因治療領域一支強勁的力量。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二、 核心技術:轉基因和基因編輯(一)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基因治療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基因治療最初主要就是用於正常基因功能缺失遺傳病的治療,如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20號染色體上的遺傳突變)。
  • CGT Asia 2021 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將於3月19日-20日舉辦
    CGT Asia 2021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 在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風起雲湧」的同時,對於其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的應對顯得更加急迫。細胞治療產業化與商業化模塊的布局、病毒載體的攻克、基因治療產品全方位申報方案的實施、新一代溶瘤病毒的發展以及疫情環境下生物藥物臨床轉化的研究等眾多行業人士熱切關注的問題亟待解答。 由Taas Labs主辦的T-Bio亞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峰會已於今年9月3日-4日成功舉辦,活動獲得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支持並已取得圓滿成功。
  •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中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患者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製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
  • 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倚...
    【獵雲網北京】7月7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宣布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由倚鋒資本領投,正心谷創新資本、浦東科創、張江科投、金浦投資、盛山資產、喬貝創投、復容投資、豐航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
  • 和元生物完成超3億元融資,正心谷資本領投,持續領跑細胞基因治療業務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臨港大規模精準產業園一期建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開發基因治療載體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此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國內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更好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對重組病毒載體全方位需求,同時也為公司持續提升CDMO/CMO服務能力、進軍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 基因治療是制勝法寶
    Uwe Gottschalk從業的20多年中,親眼見證了製藥領域技術發展帶來的諸多變化。但這一次的發展趨勢與一次性用品、印度和亞洲的仿製藥競爭對手無關,涉及的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當這一全新療法大規模地進入市場之後,可能會淘汰目前許多主要的治療方法。
  • 基因治療行業深度報告:千億市場大有可為
    2013-2017 年,全球基因 治療專利數量首次超越論文數量,意味著基因治療邁入技術成果轉化的發展階段。,基因治療的三大共性步驟包括:核酸序列 的設計與合成、將目標序列遞送至細胞中(體內或體外)和工業化生產。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
    /Cas9正是基因編輯的「明星技術」,這是狹義基因治療過程中,外源基因在已經導入靶細胞後,需要將外源基因整合到靶細胞中的目標基因上時採取的一種基因編輯手段。雖然基因治療藥物有近30年的開發歷史,但由於2001年的「費城兒童醫院」事件,導致人們對基因治療並不看好甚至一度被美國FDA停止實驗。直到2017年,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的基因治療獲批,國內外的資本才開始看見基因治療的可行性;而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力也在2019年CRISPR Therapeutics的臨床試驗後被大家看見,國內也因此開始湧入大量了從事基因治療的公司。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據悉,本次落戶企業集中在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將增強BioBAY在抗體藥產業鏈端的優勢,深入布局免疫治療等新領域。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和濟南高新區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前五位。
  • 基因治療領域優質企業盤點(國內篇)
    國務院曾出臺《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說明開發新型抗體和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製品和製劑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相關企業持續增長,自2012年的70餘家增長至目前的130餘家。
  • 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青桐資本 x...
    國內基因治療相關企業成立時間與所處輪次分布 這不同於細胞治療產業國內外齊頭並進的局面,在基因治療產業上,國內與歐美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從細胞治療到基因治療,國內為何沒能復刻這樣的成功呢?動脈網專訪了基因編輯行業領軍企業輝大基因的創始人楊輝博士,他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緣由。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
    國內基因治療相關企業成立時間與所處輪次分布這不同於細胞治療產業國內外齊頭並進的局面,在基因治療產業上,國內與歐美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從細胞治療到基因治療,國內為何沒能復刻這樣的成功呢?動脈網專訪了基因編輯行業領軍企業輝大基因的創始人楊輝博士,他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緣由。其一、基因治療的技術壁壘比細胞治療更高。
  • 第三屆國際合成生物學&基因與細胞治療全產業鏈論壇在南京舉辦
    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開幕  9月21-23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南京市投促局、科技局、工信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此外,同期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合成生物學&基因與細胞治療全產業鏈論壇,由悠狐國際獨立研發策劃,攜手金斯瑞生物科技共同籌備,於9月23日圓滿落下帷幕。論壇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呈現出三大亮點。  第一大亮點是大咖論道,解密醫藥發展新機遇,共同探討國內外GCT現狀與進展。本次活動大咖雲集,大會主論壇特邀眾多專家共同參與爐邊對話和特邀訪談。
  • 鄭州大學國家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招聘
    鄭州大學國家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於2014年11月2日獲科技部批准成立,其依託研究基地是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河南省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實驗室暨鄭州大學中英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