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2020-12-05 生物谷
一、 基因治療:基於遺傳操控的疾病治療方案
基因治療

是指用正常的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

與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案相比,基因治療能從源頭上解決疾病的發生,故而在一些目前無法治療或療效不佳的疾病上有明顯優勢,比如血友病等。在安全性上,基因治療仍屬於新興技術,基因更改後通常難以逆轉,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常規藥物仍然是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案,

基因治療

更多地是作為常規治療方案的補充。


二、 核心技術:轉基因和基因編輯

(一)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

基因治療

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

基因治療最初主要就是用於正常基因功能缺失遺傳病的治療,如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20號染色體上的

遺傳

突變)。因此對於該類疾病的治療,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利用

載體

將正常基因導入患者體內實現治療作用。目前最常用的

載體

就是人工改造後的工程病毒,目前臨床上

基因治療

使用最多的病毒

載體

就是逆轉錄病毒、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


1. 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


逆轉錄病毒是由兩條單鏈RNA、逆轉錄酶、核衣殼和包膜組成。其主要優勢表現在感染效率高、感染細胞譜系廣和基因穩定表達等。然而逆轉錄病毒載體其病毒本身的特性也帶來了諸如病毒毒性、免疫原性、基因插入突變等諸多問題。


2. 慢病毒Lentivirus


針對第一代逆轉錄病毒的局限性,科學家又做了改進,發明了第二代逆轉錄病毒,主要代表就是慢病毒。慢病毒突破了「只感染分裂細胞」的局限性,對分裂細胞和非分裂細胞均可感染,可攜帶的目的基因片段更大,而且誘發癌變的風險也降低。但是病毒毒性、免疫原性、基因整合引起的宿主基因突變等問題依然存在。


3. 腺相關病毒AAV

腺相關病毒是一類單鏈線性DNA病毒,不能獨立複製,只有在輔助病毒存在下才能感染並裂解宿主細胞。腺相關病毒的主要優勢是基因組非整合性,其進入宿主細胞後是以游離DNA的形式存在,不會插入宿主基因組,也就不會引起宿主細胞基因組的插入突變,從而提高了

基因治療

的安全性。腺相關病毒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組織靶向性,不同亞型的病毒對不同的組織具有不同的親和力。但是腺相關病毒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可攜帶的基因片段小,且目的基因易被稀釋等。


4. 非病毒載體

近年來科學家們開始利用非病毒載體將目的基因運送到患者細胞內,物理方法有顯微注射、基因槍和電轉導等,化學方法有脂質體和

納米

顆粒等。非病毒載體具有低細胞毒性、弱免疫原性的優勢,並且生產流程更加標準化,大規模生產更為容易。目前非病毒載體技術還在不斷優化,待技術更加成熟以後,未來也會迎來更大的應用範圍。


(二)基因編輯技術更強大,市場前景廣闊

如果

遺傳

疾病不是由於基因缺失,而是由於基因突變所導致的,那麼轉基因的策略就行不通了。對於這類疾病的治療,就是需要把出錯的基因找出來進行糾正,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也就是基因編輯。基因編輯主要分為3個步驟:定位異常基因、切除異常基因片段和修補恢復成正常基因。目前主要的技術可分為鋅指酶技術、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技術和成簇規律性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技術三大類。


1. 鋅指酶技術ZFN


一個鋅指核酸酶由DNA識別域和DNA剪切域兩部分組成。該技術主要的優勢在於基因修複方式多樣、精準更換基因、對基因表達強度影響較小。但是存在脫靶風險且細胞毒性較大,更大的問題是專利上的封鎖,制約了該技術的進展和應用。


2. 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技術TALEN


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技術工作原理與鋅指酶技術類似,均由DNA識別域和DNA剪切域組成,區別在於DNA序列的識別模式的區別。其工具蛋白設計更簡便、可編輯性高、成本降低、細胞毒性也降低。但是TALEN的工具蛋白不可通用,不同的基因仍需特異性的設計,而且脫靶效應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3. 成簇規律性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技術CRISPR


CRISPER系統的DNA定位和剪切元件由Guide RNA(gRNA)和Cas9蛋白組成,gRNA通過鹼基互補原則結合到目標DNA上,Cas9也順勢結合發揮剪切活性,進而利用細胞自帶的DNA修復系統實現基因編輯。與ZFN和TALEN相比,CRISPR系統設計簡便、易於操作、可實現多基因編輯,但仍存在脫靶風險。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優化CRISPR系統,相信未來基因編輯將會是CRISPR的天下。

三、 基因治療的行業現狀:轉基因仍是主流,基因編輯潛力巨大

在部分適應症上,基因治療比傳統治療方案有明顯優勢,但是仍然只是對傳統治療方案的補充,主要用於對傳統治療方案效果不佳、致病機制或治療方案非常明確的疾病的治療,如基因

遺傳

病、

腫瘤

CAR-T療法等。因此對於大部分疾病來說,未來傳統治療方案仍是主流。作為新興產業,能夠解決行業痛點的關鍵技術和人才仍是現階段

基因治療

行業最大的壁壘。 


(二)國外多款產品接連上市,研發管線強勁;國內積極追趕,差距逐步縮小

近年來國外已有多款

基因治療

產品上市,如

諾華

公司的CAR-T細胞療法Kymriah2017年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急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

;Spark公司的AAV為載體的

基因治療

藥物AAV-RPE65(Luxturna),用於治療RPE65基因缺陷引起的視網膜疾病;同月,

FDA

批准了Kite Pharma公司的CAR-T細胞療法Yescarta上市,用於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

臨床在研項目眾多,部分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進入到臨床後期階段,如美國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利用鋅指核酸酶(ZFN)技術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患者體內基因組的編輯;Editas獲批FDA首例CRISPR-CAS9體內基因編輯進入臨床1/2期試驗。目前國外基因治療行業已經逐步跨入成長期,有望於未來幾年迎來大爆發。美國

FDA

預測在2025年,他們將能每年批准10-20個細胞療法或者

基因治療

產品。

由於起步晚、基礎科研薄弱、政策更進不及時等原因,在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創新藥領域國內企業一直落後於國外,更多是成為國際製藥巨頭的追隨者。因此,目前國內基因治療主要集中在國外已經取得突破的領域,如CAR-T療法等。此外,

基因治療

在經歷了10多年的行業大整改之後剛剛進入成長期,國內外的差距遠小於其他傳統醫藥領域,國內企業仍有後來居上的潛力。5月17-18日,

生物谷

將舉辦2019(第十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本次

會議

的主題是「加快中國細胞治療產品的上市」,設置主會場、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專場、CAR-T與

幹細胞

臨床研究專場、細胞治療生產製造工藝專場和細胞治療產品註冊與臨床申報專場。 會議將繼續以轉化醫學為切入點,以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邀請國內外頂尖的細胞治療

基礎研究

和臨床專家,瞄準細胞治療研究的最新研究動態和進展, 圍繞上市從細胞治療的臨床監管、治療規範、細胞治療安全性,新型細胞治療技術、實體瘤治療、

腫瘤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間充質

幹細胞

臨床應用、

幹細胞

移植治療、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細胞治療生產製造工藝等熱門議題進行討論。



會議聯繫人:
何老師
E-mail: chunxing.he@medsci.cn
Mt:     17321098232


相關焦點

  • 杭州嘉因生物:乘風破浪,抓住基因治療的產業「新浪潮」
    在人類醫學史上,曾出現過很多改變疾病治療方法的轉折點,比如抗生素的發現、麻醉藥的發明等,隨著基因治療時代的到來,不斷發展成熟的基因治療正成為新的拐點。基因治療憑藉極具潛力的前景吸引各路資本入局,在杭州,一家基因和細胞治療研發初創企業格外引人關注。杭州醫藥港,圖/浙江在線2019年7月,嘉因生物落地杭州醫藥港,8月即完成首輪融資。
  • 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基因治療產業或將成為抗體藥物之後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我國產業創新活躍度不斷增強,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但同時上遊產業鏈核心環節卡脖子現象依然嚴重,亟待突破。一、基因治療產業鏈發展現狀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速度快,企業創新活躍度不斷加強,整體產業鏈完整度不高,目前產品多集中在中遊藥物研發領域創新,對產業鏈上遊的核心把控不強。表1 基因治療產業鏈核心環節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癌症。截至目前為止,接受治療的3名患者似乎是安全的。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療法是否會真正治療癌症,但此次研究的重點是確保該過程安全可行。一旦獲得FDA的批准,醫生表示他們將能夠針對不同的基因,更有效地攻克癌症。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再治療15名患者,並評估其安全性和效果。
  • 信念醫藥董事長肖嘯:基因治療的風險、前景和挑戰
    討論環節,信念醫藥董事長兼CSO肖嘯博士圍繞基因治療載體的應用場景,基因治療新藥的發展空間、前景和存在的挑戰等行業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度分享與探討,啟明創投投資合伙人唐豔旻擔任該場討論的主持人。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的應用場景肖嘯博士在對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介紹時表示,CRISPR在三個方面都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 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開工
    11月16日上午,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在濟南高新區創新谷開工。基地將承接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的落地轉化,並打造基因科學領域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目前,基因科學領域「卡脖子」技術是我國打造科技強國的必爭之地。
  • 基因工程與基因板塊前景分析
    通過基因診斷可以解決遺傳性疾病難以診斷的黑洞,由於遺傳性疾病主要是由特定的DNA序列即基因決定的,因此基因診斷能夠在遺傳病患者還未發現出任何症狀之前就能確診。對於與病毒有關的肝炎、癌症、愛滋病等,通過基因診斷技術就可以順利檢查出隱藏在人體細胞基因中的病毒從而在造成危害之前消滅它們。基因診斷技術不僅在疾病檢測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婚前檢查、親子鑑定等人類生活方面也具備廣闊的運用前景。
  • 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與轉基因技術不同,基因編輯技術不轉入外源基因,只是對物種內部存在的基因進行修飾,更為安全,因此也被稱為「基因魔剪」「上帝的手術刀」。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在生物醫療、基因檢測、精準育種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價值。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位於山東省工研院地塊,由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運作。
  • 細胞治療技術: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們以轉化醫學為切入點,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針對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發、腫瘤的樹突狀細胞(DC)治療、T細胞過繼免疫治療、基因修飾化細胞治療、細胞治療質量管理等熱門議題進行討論。 細胞治療技術,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 眾所周知,細胞治療技術正處於重大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的前夕,世界各國政府、科技界、企業和公眾也高度關注細胞產業的發展,其廣闊的應用前景正成為未來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然而細胞治療的發展之路卻任重道遠,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發展瓶頸。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其中,CRISPR技術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5.62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17.15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5%[2]。這背後的驅動因素包括政府和私人機構的資助不斷增長,以及未來CRISPR技術的高度普及。 融資情況方面,2018年全球TOP5基因編輯非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預計未來全球基因編輯相關公司融資額度將持續高漲。
  • 上海:爭取允許外商投資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
    中國網財經8月14日訊 近日,上海出臺了《上海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推進醫療科技領域的項目合作和取消外資準入限制,爭取允許外商投資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專家:3D生物列印在新藥研發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很大
    專家:3D生物列印在新藥研發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很大 2017-11-08 14:19: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研究中心將致力於研發編輯、編寫和調節核酸的前沿技術及對抗重大疾病的基因與細胞療法,同時發展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世界首例:北大教授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10月25日,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北大教授鄧宏魁把基因編輯變成了可以治療愛滋病的工具。
  • 產業深度:2021-2026年幹細胞治療產業調研及前景報告
    在基礎研究領域,幹細胞治療主要目的是揭示疾病機理,對特定疾病類型進行分析和鑑定,對藥劑進行驗證及應用,最終實現對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預防和診治的效益。發病機制。幹細胞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發生機制和發展過程,研究發育過程的細胞分化是病理研究的基礎。通過了解正常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了解調控幹細胞分化的基因,將有助於洞悉疾病的形成原因,並研發治療策略。
  •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能否掀起未來醫療新革命!
    在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採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治療遺傳疾病、腫瘤、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已然成為本世紀的一大熱點領域。而說起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最為火爆的生物技術,那無疑就是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能夠為徹底治癒一些先天性遺傳病、腫瘤、愛滋病及其他惡性疾病開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
  • 融資丨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獲4000萬天使輪...
    目前國際上將鹼基編輯技術商業化的公司十分稀缺,正序生物依靠其創始人團隊在鹼基編輯領域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研發力量,填補了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內利用新型鹼基編輯系統開展基因治療的空白。萬物資本合伙人胡海清表示:在與正序生物的溝通對接中,陳佳教授及創始團隊在技術儲備、團隊互補性、對未來商業化路徑的思考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看好鹼基編輯技術的發展前景,並很榮幸能夠成為公司最早的機構投資人,陪伴與參與到公司未來的長期發展中。
  • 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1公裡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諾獎得主 Jennifer Doudna 在 2020 年初給Nature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
  • 2020年全球及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未來國內市場...
    而在政策方面,近幾年,中國在精準醫療領域發布的政策非常密集,正在加速推進行業監管的跟進。同時,精準醫療國家指南也提出了「隊列、大數據、生物標記物、精準預防、精準治療」等重點方向。同年6月,衛計委等六部委發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要求建立多層次精準醫療知識庫體系和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共享平臺,重點攻克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組學研究和大數據融合分析技術等精準醫療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篩查、分子分型、個體化靶向藥物治療、靶向外科手術、療效預測及監控等精準化解決方案和支撐技術。
  • 邀您共話細胞/基因產業未來
    ,圍繞中國市場,與會嘉賓探討了眾多議題,包括全球進程與中國機遇、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化和商業化的探索之路、中國細胞/基因治療產業的資本潛力、全球細胞/基因治療監管政策中國實現規模化。 其中,關於「細胞與基因治療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和和商業化的探索之路」成為熱點話題之一,中國話題之所以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浩悅資本整理不過,作為劃時代的新興技術,基因療法技術壁壘非常高,國內尚鮮有基因療法獲得臨床批件。許多公司面臨載體設計及生產等方面的挑戰,能否設計或篩選出組織特異性高、免疫原性低、感染效率高、高效長時間表達的基因載體將直接影響到療效的好壞;同樣能否穩定、大規模、低成本地生產出高純度的基因治療載體將直接決定企業產業化能力的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