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技術: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2020-12-04 美通社

中國江蘇省泰州市2014年8月8日電 /美通社/ --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等科研成果的快速發展,細胞免疫治療作為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被譽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2013年,細胞治療技術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細胞治療相關研究正成為全球範圍內醫學研究的重點課題,正成為一股研究風潮。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國家幹細胞技術與再生醫學產業創新聯盟、江蘇省幹細胞庫共同主辦的2014細胞治療技術現狀與未來高峰論壇於8月8日在中國醫藥城正式開幕。論壇聚集了來自於細胞治療相關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省市大中型醫院及政府直屬管理部門的嘉賓,特別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吳祖澤院士,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協會秘書長吳朝暉,江蘇省醫學會秘書長劉彥群,國家幹細胞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北科生物董事長胡祥博士等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專家代表到會作主題報告,分享先進經驗、交流技術成果。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們以轉化醫學為切入點,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針對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發、腫瘤的樹突狀細胞(DC)治療、T細胞過繼免疫治療、基因修飾化細胞治療、細胞治療質量管理等熱門議題進行討論。在融洽和諧的學術交流氛圍中,一起探討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趨勢,把握國內再生醫學產業的發展脈搏,展示最新研究和應用成果,積極發現目前行業存在的相關問題與瓶頸,找尋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通力合作共謀中國細胞治療技術大發展的宏偉藍圖。

細胞治療技術,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

眾所周知,細胞治療技術正處於重大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的前夕,世界各國政府、科技界、企業和公眾也高度關注細胞產業的發展,其廣闊的應用前景正成為未來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然而細胞治療的發展之路卻任重道遠,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發展瓶頸。單就國內而言,產業鏈條不成熟、重研發輕產品、政策尚不完善等問題,正日益制約著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的良性發展,這些問題正是目前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發展的桎梏所在。

當然,近年來細胞治療技術在我國也有了一些喜人的進步。

首先在國家政策方面。我國政府政策處於支持並持續完善的狀態,隨著1993年,國家首次頒布《人體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臨床研究質控要點》,明確提出製備體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的質量控制要點;2009年頒布《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範》;到了2012年,在《幹細胞研究國際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重點支持未來幹細胞臨床研究和轉化的核心技術。這些政策文件的相繼出臺,將會為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與法規支持。

其次在產品方面。近幾年來,國內湧現了一批代表性的生物企業,北科生物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注重研發的同時正積極進行產品轉化,就在前不久北科生物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順利進入國家藥監審評程序,標誌著細胞治療產業化升級的加速。

最後在產業鏈條方面。我國細胞治療產業發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上遊(幹細胞存儲)趨於成熟、中遊(細胞新藥研發)、下遊(細胞治療)逐漸拓展的良好趨勢。

尋找幹細胞科技的前沿,在中國北科

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主辦及主要承辦單位,北科生物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內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今年年初,北科生物對外宣布,由其研發的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技術———CAS-T免疫細胞靶向技術取得新進展,準備推廣至臨床研究,這一技術將開創腫瘤治療的又一個新時代。

擁有20多項幹細胞領域專利授權的北科生物,正是憑藉這樣源源不斷的持續創新,不斷搶佔先機,短時間即成為世界細胞技術研究與臨床轉化行業公認的標杆企業,以至於美國《商業周刊》在北科生物成立第二年就作出評價:「尋找幹細胞科技的前沿,不在劍橋不在斯坦福也不在新加坡,而是在中國北科。」

2008年,北科生物在中國醫藥城啟動建設江蘇省幹細胞庫,江蘇省幹細胞庫為中國醫藥城重點培植的科技產業項目,2009年正式對公眾開展細胞資源儲存技術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幹細胞技術體系和質控標準體系,掌握了幹細胞培養、凍存系列核心技術,為幹細胞產業標準化做好了準備,並在iPS技術、幹細胞誘導分化等幹細胞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在推進幹細胞技術產業化方面,北科生物採用了世界先進的幹細胞全自動化製備處理體系與凍存體系,建有幹細胞基礎研究實驗室、IPS研究實驗室、幹細胞動物實驗研究實驗室、幹細胞分化研究實驗室、幹細胞藥物篩選與評價實驗室,並設立了幹細胞臨床應用研究中心、幹細胞培訓中心等功能單位。按照GMP標準建立了細胞實驗室,設有百級無菌操作間,配置了包括BD高速分選流式細胞儀(7色)、Olympus螢光顯微鏡、ABI螢光定量PCR儀等高端儀器設備,產業化已初具規模。

在幹細胞臨床研究方面,北科生物參照FDA等發布的關於體細胞治療的指南,按照ICH、GCP藥物法規要求與各合作醫院開展了多項臨床研究,目前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1、兒童孤獨症;2、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多中心臨床研究;3、視神經發育不全(ONH),其中療效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對受試者進行評價;4、多發性硬化(MS)多中心臨床研究;5、遺傳性共濟失調(HA);6、失代償期肝硬化;7、急性心梗(AMI)。此外還開展了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免疫學疾病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世界領先,在國內外包括《nature》、《stem cell》等國際資深期刊上發表論文近100篇;申請了近40項專利(其中2項國際專利),已授權16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承擔了各級政府項目三十餘項,其中3項項目(1項863項目),並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獲得國際治療協會(ISCT)會員資格。

北科生物:推動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我們要成為世界幹細胞領域的『華為』。」在生物技術引領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幹細胞和再生醫學被視為核心引擎,蘊含著巨大的潛力,產業前景十分可觀,胡祥表示,北科生物已申請40餘項幹細胞領域相關專利,20項獲得授權,同時還吸引了一批國內外幹細胞領域專家,積累了一支由700多人組成的,覆蓋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專業領域的技術與管理團隊,這些都是北科生物未來競爭的有力砝碼。

更讓他樂觀的是,北科生物總部所在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氛圍。胡祥認為,深圳有最適合新興產業和創新企業生存的環境,有很好的生物產業孵化器,有適合發展前沿的生物科技的土壤。尤其是2010年開始,深圳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在政策、資金和土地上,給新興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提供實在的扶持,並著手建立產業聯盟。北科生物也被明確寫進《深圳生物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都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利好。

本著「嚴謹、創新、關愛、服務」的發展理念,北科生物引領生物技術行業發展潮流,為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先進的生物醫學技術服務,用科技改善人類健康。擁有從體外實驗、動物模型、臨床前研究、轉化性研究的一體化產學研體系。通過在幹細胞技術、免疫細胞技術、基因工程等領域的持續研發創新,推動生物醫學產業化進程。經過持續創新研發,北科生物的品牌、尖端生物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管理團隊、研發能力、社會信譽均在業界獲得充分認可,已發展成為行業標杆。公司將以打造國際領先技術品牌,讓國家在生物技術領域領先世界為長遠發展目標,成為推動生物治療技術臨床轉化的領軍企業,為改善人類健康不懈努力!

相關焦點

  • 細胞治療:千億美金藍海的細胞醫學革命
    細胞治療引領未來醫學革命,包括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細胞治療是指將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過的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患者體內,新輸入的細胞可以替代受損細胞、或者具有更強的免疫殺傷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治療在治療癌症、血液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高的應用價值。
  •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完成C輪9.25億融資 打造細胞健康綜合體
    同年12月18日,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正式宣布完成C輪9.2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成為目前國內細胞治療行業完成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近年來,隨著幹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等科研成果快速發展,免疫療法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被譽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 呈諾醫學iPS細胞技術受到國際醫學機構廣泛關注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臨床普及,開發更加安全有效、功能全面的幹細胞製備和應用技術成為了全世界醫學研究院和醫院廣泛關注的話題。2012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因其在體細胞重編程領域的傑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這兩位科學家所獲獎項的研究,正式開啟了iPS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人類醫學史上大放異彩的序幕。
  •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戰略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兩院院士、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漢氏聯合幹細胞研究院院長韓忠朝、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副主席邵鴻、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院士、全軍造血幹細胞研究所所長陳虎以及法國技術科學院副院長Bruno JARRY以及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多名外籍專家分別就幹細胞行業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行業發展前景、中法幹細胞發展現狀及合作前景等話題做主題發言
  • (中)幹細胞第三類醫療技術 I 轉換醫學、再生醫學及精準醫療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出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將造福海量需要幫助的病人
  • 上海姚記撲克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投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98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經把腫瘤的生物治療視為繼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之後的第四種治療方法。生物療法包括細胞因子治療、基因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和抗體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包括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等。美國頂級雜誌《科學-轉化醫學》在2013年4月版撰文指出細胞治療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被認為是繼小分子化合物藥物、生物製品藥物之後,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的「第三大支柱」。
  • 鴻蒙啟源科技,探索細胞療法
    原標題:鴻蒙啟源科技,探索細胞療法 細胞療法被稱為未來醫學三大支柱之一。近年來,隨著幹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分子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等科研成果的快速發展,細胞免疫治療作為一種安全而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被譽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 幹細胞存儲將為器官修復和免疫性疾病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近日,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管委會副主任肖揚在廣州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幹細胞治療在醫學美容、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生物修復等醫學的多個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介紹,由於人體免疫細胞會隨著老化而改變,通過存儲細胞維持免疫力對抗疾病,在年輕群體中正逐步流行。
  • 南北兩中心,三大支柱三個圖譜,中國腦計劃那些事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生理學新技術的加入,我們也理解了腦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神經元分化、神經連接形成過程的分子和細胞機制,解析了一些腦功能相關的神經環路和電活動的規律。由於大腦結構和動態的複雜性,未來仍需要有更多新的技術,能觀測不同腦區內的大群神經元,並調控它們的電活動;也需要有新的理論框架,來處理和解析大量神經元之間的網絡結構和電活動數據。要理解大腦為什麼能進行思考,就不只是要觀測到思考時有哪些神經元和環路有電活動出現,還需要知道為什麼它們有電活動,這些活動是造成思考的原因還是結果。
  • 信息技術三大支柱之一 常見傳感器全解
    傳感器作為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與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共同構成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下面主要為大家介紹下面七大傳感器。傳感器一:物理傳感器物理傳感器物理傳感器是檢測物理量的傳感器。它是利用某些物理效應,把被測量的物理量轉化成為便於處理的能量形式的信號的裝置。其輸出的信號和輸入的信號有確定的關係。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的分類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和消除已被感染或受損的細胞以及已發生癌變的細胞。這是因為我們體內被稱為殺傷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癌細胞表面稱為抗原的標記物。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主要利用了這種天然能力,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8年前,她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M)——血液系統腫瘤的第三大疾病,經歷了化療、自體細胞移植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後,2015年還是出現了復發。2017年4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治療法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展,她在生死的邊緣獲得了新生。
  • 未來醫學的發展熱點:幹細胞與再生醫學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以及遺傳學等基礎學科的迅猛發展以及幹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中的應用,使得現代再生醫學已初步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國際上,再生醫學已經成為當今生物學和醫學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
  • 艾森生物:流式細胞儀是細胞治療領域中重要的研發依託
    如今國內流式細胞儀廠商近30家,流式細胞儀技術不斷發展,儀器不斷小型化到微流控,融合顯微成像技術,未來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可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流式細胞儀的發展已有數十年,為何在近些年備受關注?我國流式細胞儀市場特點以及應用前景是怎樣的?
  • 2012細胞治療技術研討會嘉賓演講摘要
    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人類疾病治療手段,它克服了臨床常規治療的局限性,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細胞治療是目前最複雜的生物療法,有許多的技術難點尚未突破,特別是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目前關注和爭論的焦點。
  • 細胞治療板塊
    細胞治療引領未來醫學革命,包括腫瘤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 生物科技讓自身細胞戰癌,主要包括四大類。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是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模式,它從病人體內採集免疫細胞,然後進行體外培養和擴增,再回輸到病人體內來激發以及增強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以治療腫瘤。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方法。
  • 產業界眼中細胞治療概念:中國剛剛起步 政策技術待突破
    7月9日,冠昊生物(300238.SZ)公告建立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加碼細胞治療領域;7月2日,開能環保宣布出資1億元建設免疫細胞儲存項目,跨界進入生物醫藥領域;6月30日,冠昊生物與臺灣鑫品生醫籤訂免疫細胞儲存技術的排他性協議......短短10天內,二級市場動作頻頻,不僅是醫藥本家聚焦該領域,連一些「門外漢」也將重金砸入「細胞治療」。
  • 上市公司暢遊細胞治療「藍海」
    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轉戰細胞治療的「新藍海」,我國幹細胞生物產業的成熟度正在快速提升。  昨日,開能環保公告,擬投資1億投建免疫細胞存儲項目,將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 2020年幹細胞治療研究推動人類醫學進入新紀元
    幹細胞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中最複雜、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在很多傳統手段無法攻克的疾病面前,幹細胞療法讓人們看到了希望。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幹細胞治療技術和產業化快速發展,各國家密集發布支持性政策,產品正加快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轉變,幹細胞產業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 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這種位於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理念,在成都迎來了技術上的突破。近日,位於成都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經過兩年研究攻關,在掌握iPS細胞技術的基礎上,又成功開發出高效的臍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iPS細胞技術,實現了國內領先並與國際同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