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存儲將為器官修復和免疫性疾病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2020-11-30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近日,又一項幹細胞治療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南都記者從國家科學技術部了解到,我國科學家利用幹細胞技術開展牙髓再生臨床研究,首次實現了全牙髓組織的功能性再生,截至目前,已有50例患者使用該技術並獲得成功。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修復和再生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近日,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管委會副主任肖揚在廣州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幹細胞治療在醫學美容、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生物修復等醫學的多個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介紹,由於人體免疫細胞會隨著老化而改變,通過存儲細胞維持免疫力對抗疾病,在年輕群體中正逐步流行。

    1 幹細胞存儲將成為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依據發育階段不同,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兩種。存在於人體表皮和造血系統內的成體幹細胞,在特定條件下,能夠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細胞,從而使組織和器官保持生長和衰退的動態平衡。

    目前,我國幹細胞產業主要分為幹細胞存儲(上遊)、幹細胞產品研發(中遊)和幹細胞臨床治療(下遊),幹細胞存儲已經成為較為成熟的產業化項目,發展前景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幹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到2022年,我國幹細胞相關市場規模將接近2865億元。

    廣州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健康的免疫細胞卻逐漸退化,包括數量的改變、毒殺功能的降低、細胞內的訊息傳遞減弱、細胞凋亡增加等,使得年長者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的威脅;而維持或重建適當的免疫力,可以預防老化及癌症的發生,於年輕時收集並儲存的自體白血球,將成為未來免疫重建或感染和癌症免疫治療最有價值的生物資源。

    在具體應用方面,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管委會副主任肖揚以造血幹細胞為例,對南都記者介紹稱,作為成體幹細胞的一種,造血幹細胞因具有向造血系統分化的特性,已經成為治療血液系統疾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夠令傳統藥物無法治療的疾病,60%-70%達到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未來很多疾病可以通過細胞治療等手段解決。」肖揚告訴南都記者,將幹細胞治療方法運用到人體,首先需要幹細胞的存儲和製備,建立相應的幹細胞種子庫,例如,儲存含有造血幹細胞的臍帶血、建立臍帶血公共庫,可以幫助更多血液病人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痊癒。相關統計顯示,我國臍帶血幹細胞存儲量已達到百萬份,成為世界上造血幹細胞存儲數量最多的國家。此外,間充質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等均成為了幹細胞治療和研究領域的熱門。

    2 細胞庫為細胞治療開闢更多臨床研發空間

    美國生物學家喬治戴利曾提出:「如果20世紀是藥物治療時代,那麼21世紀就是細胞治療的時代。」如今,大量的生物科技機構和醫療院校在落戶廣東,致力於幹細胞領域研究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幹細胞存儲也受到越來越多機構、醫院和普通民眾的關注。

    今年4月,廣州市政府印發《廣州市促進健康及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到重點開展人成體幹細胞及人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技術研究;著力在生物醫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領域開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5月,粵港澳大灣區幹細胞與精準醫療戰略合作聯盟在廣州成立,我國規模最大的省級區域細胞製備中心———廣東(賽萊拉)區域細胞製備中心二期工程也正式啟動建設。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細胞治療已經成為生物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並不斷突破取得新成就。例如,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即CAPRI細胞)為其中一種過繼性免疫細胞,對於各種實體瘤的治療(即CAPRI療法)效果明顯,在美國、德國、中國已有專利號,其中廣州杜德生物科技是中國目前首批拿到CAPRI技術專利的國家級別儲存細胞庫,得到了廣東省發改委、省衛計委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文,擁有級聯激活的免疫細胞、製備方法以及應用資質,並針對各國的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構建起了醫療服務平臺和「生命銀行」。

    「種子細胞的存儲銀行,是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器官修復以及個人生命的延續而設立。- 196℃的低溫有利於細胞的最佳狀態得到永久保存。」杜德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免疫細胞療法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手段後的新支柱性治療手段,依靠免疫機能殺滅癌細胞和腫瘤組織的抗癌療法,具有個體性、安全性、靶向性和高效性等優勢;發生癌症等疾病,可使用存儲的免疫細胞及時採取免疫細胞療法治療,「相當於為生命儲存一份保險。」

    今年年初,知名醫藥企業香雪製藥收購杜德生物45%股權,雙方未來將就國家組織工程種子細胞庫、細胞儲存、組織儲存、細胞相關技術研發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幹細胞領域治療要經過基礎研究、實驗室、臨床研究等一系列環節,需要醫院、研究院、生物醫藥公司、幹細胞公司等機構體系的通力合作,才能增強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提高效率。」肖揚對南都記者談道,幹細胞技術的發展既需要扎紮實實地潛心研究,也有賴於更多外在的政策創新和機制激勵,隨著時代發展,相信未來很多疾病可以通過細胞治療得到痊癒。

    採寫:南都記者 傅曉羚

相關焦點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主要存在於成體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等組織中,例如骨髓、脂肪、牙髓、胎盤、胰腺、肌肉、肌腱、腦、眼結膜、胎兒肝臟、臍血等組織中,臍帶組織中也含有豐富的MSC。目前,不同來源MSC的生長特性、形態特徵、表型標誌和功能均以骨髓來源的MSC為參考標準。相比較而言,MSC具有來源廣泛、取材方便、易於體外擴增和可塑性強等特點,部分患者可以從自體組織中獲取,易於大量存儲等特點。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1996年,義大利科學家Marmont應用自體骨髓移植治療重症紅斑狼瘡患者取得成功,隨後便掀起了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熱潮。 由於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免疫抑制特性以及顯著的修復能力,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前途不可限量的細胞治療方法。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兩種治療方法僅能緩解PD症狀,不能替代或再生腦內丟失的DN,因此研究者學者試圖通過細胞移植的方法來治療PD。細胞移植療法是採用特定的方式將細胞移植人病灶或特定部位,進行組織再生與修復從而治癒疾病。
  • 幹細胞療法在美容領域、生物修復、器官移植、疾病治療的應用範圍!
    幹細胞的概念在很多年就開始傳播,現在更是人盡皆知,但是幹細胞到底有怎樣應用呢?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為此小編搜集整理這篇幹細胞應用推文,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更多知識!
  • 從存儲、增殖、新藥研發到治療,這份報告釐清了間充質幹細胞行業的...
    人體有220餘種細胞,它們通過有機整合形成複雜的組織和器官,各有其特定功能,如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功能等。幹細胞是這些細胞的祖細胞,醫學界也稱其為「萬用細胞」。以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為例,其在體內或體外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神經、肝、心肌、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
  • 幹細胞存儲對我們有什麼用?
    細胞治療時代的到來,對幹細胞、免疫細胞等活細胞進行存儲,以留存醫療資源,幫助自己抵禦健康風險,已經成為許多對前沿醫學有所接觸人們的共識。其中胎盤幹細胞的存儲近年來尤受關注,不僅僅因為其逐漸被挖掘的臨床潛力,更因為存儲胎盤幹細胞不僅是對寶寶的守護,也是對全家人的守護。存儲寶寶的胎盤幹細胞,與家庭成員有什麼關係?
  • 博雅幹細胞存儲:推動全新治療體系的發展
    2009年,溫家寶總理發表的《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指出, 幹細胞研究促進了再生醫學的發展,這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後的又一場醫療革命。幹細胞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樞神經損傷、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著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2020年,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臨床探索中,幹細胞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精準引導幹細胞修復損傷!幹細胞治療迎來新希望
    作為與《Nature》、《Science》齊名的雜誌,自1914年創刊至今,《PNAS》上刊登了多項重磅研究,而此次發表的這項研究,或許將為幹細胞治療打開新的大門。 幹細胞其實是人體內一群擁有自我分化能力的細胞,簡單來說,就是幹細胞可以不斷分裂、並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我們體內細胞更替、創傷的修復背後都有著各類幹細胞的影子。 幹細胞的多項分化能力也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可能。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抗原特異性DC治療 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特點是免疫穩態的破壞和由特定的內源性或外源性抗原觸發的長期或反覆的炎症反應。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免疫調節劑和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單克隆抗體等。
  • 科學網—間充質幹細胞:組織修復的理想「種子」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間充質幹細胞因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有望給器官損傷修復帶來新的希望。 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 幹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始祖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則是幹細胞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
  • 幹細胞是一種新戰略資源,博雅幹細胞存儲為健康提供保障
    幹細胞存儲以及應用成為了發展的重要方向。幹細胞引領著醫學的新變革,為過去無計可施的一些疾病提供了治療的新選擇,是解決許多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的新措施。  在2020年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寶洋指出,實現幹細胞戰略資源的收集、儲存、開發、利用和共享,推進臨床轉化,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  隨著幹細胞醫學的發展,幹細胞存儲的重要性也為更多人熟知。
  • 間充質幹細胞:為生命健康提供新選擇 - 金評媒
    1991年美國生物學家Arnold Caplan發現了一種在骨髓中分離到的幹細胞類型,並以間充質幹細胞命名;1999年發表在《科學》的一篇研究顯示,這種存在於骨髓基質中的幹細胞可以分化成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人體多種的組織功能細胞;隨後的10年時間裡,大量研究發現人體各大組織器官中也同樣存在間充質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也因來源廣泛
  • 幹細胞存儲靠譜嗎,到底是真科學還是大忽悠?
    幹細胞,是生命的起源細胞。它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可以多向分化為220種不同的組織器官細胞。幹細胞是目前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目前,幹細胞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應對180餘種高發、難治性疾病。不僅如此,幹細胞在組織器官再生方面也有非常震撼的成果,肝臟、皮膚、眼角膜、耳朵、骨骼……這些用幹細胞培養出的器官組織,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儘管其中大部分目前還未能夠在臨床順利應用,但是依照如今的科學發展,幹細胞再生在未來臨床方面的應用將超出人們的想像。
  • 胎盤幹細胞為何被寄予厚望?「4G」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研究發現,胎盤幹細胞用來移植修復受損或病變器官不僅免疫原性弱,同時對機體免疫還有一個負調控作用,這就給胎盤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也被大家寄予了無限厚望。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物質交換的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和免疫組織。從胎盤中提取的幹細胞屬於新生兒幹細胞,具有數量多、應用廣、免疫原性低的特點。隨著胎盤幹細胞的臨床潛力不斷被證實,胎盤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也漸漸為人所知。
  • 新綜述: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
    間充質幹細胞是具有廣泛免疫調節特性的多能幹細胞,自最初分離自骨髓以來,已在許多成人和胎兒來源的器官/組織中發現,如脂肪組織、牙髓、臍帶和胎盤。除了具有分化為骨、軟骨和脂肪等細胞的能力外,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用於從再生醫學到免疫和炎症相關疾病的治療,還可用於第三方異體移植治療[3]。
  • 揭秘| 真正值得存儲的是哪幾種細胞?
    1、造血幹細胞存儲 造血幹細胞存儲是最早進入大眾視線的幹細胞存儲類別之一。新生兒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將其採集以後在特定條件下保存,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遺傳代謝性及先天性疾病。不用擔心異體幹細胞移植的傳染問題,幾乎沒有毒副作用,效果可靠。
  • 時玉舫教授:間充質幹細胞和適應性免疫反應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時玉舫參加了會議,並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報告"間充質幹細胞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時玉舫是2008年中央組織部「**計劃」首批入選者,國家特聘教授國家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總體組成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科技專項總體組成員。已發表SCI收錄的研究論文180餘篇,h-index為55。
  • 一份釐清,間充質幹細胞行業的方方面面|幹細胞|產業鏈|疾病|治療|...
    3由於具備強大的複製、分化特性以及有效的調控機制,幹細胞能定向分化成一種或者多種不同細胞組織,被廣泛應用於疾病治療、器官移植、生物修復以及醫學美容等領域。上遊幹細胞存儲領域以中源協和、南京新百、金衛醫療等企業為主,其餘較分散。未來上遊產業發展將在現有幹細胞儲存庫的基礎上延伸,增多存儲細胞種類,同時以幹細胞存儲為單一業務的企業極有可能被併購整合。產業鏈中遊是幹細胞增殖以及幹細胞製劑的新藥研發,一般指幹細胞提取、增殖並進一步製作成可供臨床應用的製劑或者藥品,技術壁壘較高,潛力巨大。
  • 守護家庭、女性與兒童,間充質幹細胞臨床前景被看好
    從兒童、女性到老人,從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到治療卵巢早衰,再到治療阿爾茲海默症……近年來,間充質幹細胞廣泛被應用於臨床研究中,為諸多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 存儲幹細胞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現在,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聊幹細胞存儲。國際市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隨著現代醫學對個性化藥物的需求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存儲幹細胞用於未來治療。 根據《細胞存儲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在發達國家,每100個人中就有15到20個存儲幹細胞,在我國,每100個家庭就有1個家庭選擇存儲新生兒幹細胞。 這個數據還在不停地上漲。存儲幹細胞已經成為健康生活的新風尚,尤其是生完寶寶後存儲存儲胎盤、臍帶等組織中的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