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首次報導之後,胎盤幹細胞逐漸步入大眾的視野, 2007年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胎盤源幹細胞大會,充分肯定了胎盤組織作為良好的幹細胞來源運用於臨床細胞治療的優勢。研究發現,胎盤幹細胞用來移植修復受損或病變器官不僅免疫原性弱,同時對機體免疫還有一個負調控作用,這就給胎盤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也被大家寄予了無限厚望。
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物質交換的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和免疫組織。從胎盤中提取的幹細胞屬於新生兒幹細胞,具有數量多、應用廣、免疫原性低的特點。隨著胎盤幹細胞的臨床潛力不斷被證實,胎盤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也漸漸為人所知。博雅控股集團創始人許曉椿博士表示,臍帶血幹細胞技術和胎盤幹細胞技術就好比是手機的「3G」技術向「4G」技術的跨越,新的4G技術解決了核心的「帶寬」問題。對於幹細胞來說,帶寬就是細胞的數量。」
近年來胎盤幹細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納入臨床研究中。根據網站的數據,與胎盤幹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相對應的適應症正在不斷擴展,已經延伸至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及代謝性疾病等領域。在網站上註冊的胎盤幹細胞治療相關疾病包括:新生兒嚴重缺氧缺血性腦病、強直性脊柱炎、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缺血性卒中、2型糖尿病、出血性膀胱炎和肺結節病等。
在國內,胎盤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也取得了突破。例如,2016年,江蘇大學附屬醫院與博雅幹細胞合作開展了全國首例應用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這是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在骨關節炎領域的全新突破。經歷7個月的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後,患者關節積液從治療前的8直至6個月後完全消失;滑膜厚度從治療前的5.7mm到治療後三個月驟降至2.8mm,6個月後穩定在2.1mm;關節腫脹和疼痛基本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幹細胞科技發展至今,從造血幹細胞的利用開始,幹細胞的研究和應用經過了飛速的發展,技術不斷升級,正在進入以臍帶、胎盤等組織為幹細胞來源的全新時代。我國胎盤幹細胞研究走在前沿,例如博雅幹細胞庫是全球通過胎盤間充質幹細胞AABB認證的幹細胞庫,為胎盤幹細胞存儲提供專業的、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還與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展臨床研究,推動著我國胎盤幹細胞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