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9:國內幹細胞藥物研發落地

2020-11-27 搜狐

原標題:回眸2019:國內幹細胞藥物研發落地

新年伊始,回眸2019年,中國細胞藥物研發領域最大的進展是數個幹細胞藥物獲批臨床試驗默許。在CAR-T細胞藥物申報放緩的大背景下,未來可能呈現幹細胞和免疫細胞並駕齊驅的場面。

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過去一年國內外細胞藥物研發領域的重大進展,重點介紹幹細胞研究的各個方面,並討論幹細胞技術的產業化前景。

1、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

幹細胞藥物受理情況

2018年,CDE共受理36個細胞治療產品:其中 1個為人肌母細胞,5個為間充質幹/祖細胞。而2019年,獲準臨床試驗的細胞產品總數為13個:其中1個為肺基底層上皮細胞,5個是間充質幹/祖細胞。非免疫細胞(主要是幹細胞)受理的數量仍是6個,和去年持平,但在所有受理的細胞產品中的比例大幅增加,今年基本上和免疫細胞(主要是CAR-T)持平。

中國幹細胞藥物申報受理進展

審評進度方面,除了最近受理的2個產品處於排隊待審評的狀態,其他產品已完成審評。其中,4個細胞產品獲得臨床默許,在完成審評的10個品種中比例為40%。漢氏聯合集團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人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凝膠」通過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漢氏聯合集團旗下子公司天津昂賽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1類新藥「注射用間充質幹細胞(臍帶)」通過國家藥監局正式受理。

2、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幹細胞開始走向按藥品、技術管理的「類雙軌制」道路。因此,談及我國幹細胞治療的臨床進展,可以從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和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兩個角度出發。

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國已有118家研究機構通過了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的備案,備案項目增至62個。其中,今年新增了4家備案機構,37個備案項目。預計明年也是同樣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實行的是雙備案制,就是說新增的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必須帶著備案項目一起申報。

漢氏聯合協助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備案、「人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燒傷患者中厚供皮區創面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項目備案。

漢氏聯合協助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克羅恩病肛瘻的II期臨床研究」 備案成功。

漢氏聯合旗下子公司天津昂賽協助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完成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備案 。

漢氏聯合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籤署《臨床科研合作協議》

今年,中國(同時也是全球範圍)一個重要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是中國科學家團隊合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上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

3、幹細胞產業發展總結

幹細胞藥物研發涉及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含從倫理審查、幹細胞資源庫到國家對相關研究的扶持、行業標準的制定等。今年國內在這些方面均有所建樹。

  • 《涉及人的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建設指南(2019版)》包括了「幹細胞臨床研究倫理審查」,有助於規範國內的幹細胞臨床研究。
  • 2019年2月26日,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團體標準」在京發布;
  • 2019年9月10日,國家幹細胞資源庫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 2019年11月28日,國家藥監局審核查驗中心發布了《GMP附錄——細胞治療產品》徵求意見稿,對細胞治療產品的生產規範提出具體要求。
  • 2019年「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大專項中,共有22個項目獲得中央財政經費資助,總計超過3.67億元。過去的3年中(2016-2018),累計98個項目獲得資助。而2020年的申報指南也已發布,屆時將有一批新的項目獲得資助。這些投入,都將推動國內幹細胞基礎及轉化研究的進展。

除了藥物研發,幹細胞領域和其他技術領域交叉越來越廣泛,進一步拓寬其應用前景。

  • 在通用型CAR-T方向,幹細胞技術可能會憑藉定向分化的特點,助力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異體化、標準化、大眾化。
  • 在基因治療方向,包括基於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產品。
  • 和生物材料相結合,也是幹細胞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包括以幹細胞為種子的再生醫學產品。比如獲得國內臨床試驗默許的「人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凝膠製劑」,該藥物由漢氏聯合集團研發。

幹細胞藥物研發不同於既往任何一種藥物形式,在攻克技術難題(如定向分化和組織工程、給藥方式、移植後體內存活、免疫排斥)的同時,和成熟技術結合起來,實現階梯式發展,而不是畢其功於一役,寄希望於一次集中爆發。

4、未來與展望

回顧全球幹細胞臨床研究和藥物研發的歷史,可謂一路坎坷。和幹細胞類似的是基因治療,也是一波三折,最近迎來藥物獲批和企業投入的爆發期,但還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

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從事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是打造完整且健康幹細胞產業鏈的出路,而新藥研發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幹細胞藥物研發獲得越來越多行業人員的認可,資本和人才逐步進入這個新興領域。希望從業者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我們將走的更遠!

本文轉自幹細胞者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回覽2020幹細胞進展史,幹細胞藥物及產業日趨變強
    不過在2019年底CD19 CAR-T的BLA申請未見獲批,不知道在2021年是否會有最新進展,而且對於實際應用方面不知道是否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國內幹細胞藥物研發情況】在過去兩年裡,我國國家藥品評審中心(CDE)平均每年受理6個幹細胞藥物的申請,申請的細胞藥物種類包括人肌母細胞(2018年)和肺基底層上皮細胞(2019年),其餘均為間充質幹細胞。
  • 幹細胞行業:開啟第三次醫學革命 國內研發加快望填補空白
    幹細胞產業鏈由上遊幹細胞採集與存儲、中遊幹細胞技術與藥物研發、下遊幹細胞醫療應用市場組成。上遊發展最為成熟,中下遊業務多處於臨床試驗或市場試驗階段。 幹細胞下遊應用中,再生醫學市場前景最為廣闊,幹細胞美容與抗衰市場關注度最高,臨床研究與試驗多集中在藥物研發與治療領域。再生醫學被譽為繼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後 的第三次醫學革命。
  • DISEASE In A DISH | 基於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來源的藥物研發
    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成熟體細胞能夠重新編程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且細胞能夠進一步發育成各種其他器官類型的細胞。這一發現不僅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細胞和器官生長的理解;同時,通過對人體細胞的重新編程,為重大疾病治療提供了嶄新的應用前景。
  • 賽萊拉幹細胞新藥研發工作取得新進展
    上證報訊 (記者 盧夢勻)3月4日,新三板公司賽萊拉發布公告稱,公司在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幹細胞新藥研發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標誌性進展。  公告顯示,2019年3月1日,公司已與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籤約並啟動了該新藥的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工作,相關工作預計將在未來的一年內完成。
  • 人成體幹細胞藥物近況(節選)
    除了上述已經獲批的幹細胞藥物和產品外,目前處於臨床中後期的幹細胞藥物和產品還有Gamida Cell公司的StemEx,這是一種異體基因幹細胞產品,今後白血病患者將可以利用自己的幹細胞來進行骨髓移植,而不需要在花費巨大代價遵照配型相同的志願者捐獻幹細胞,所以也被視為即取即用的治療,StemEx將代替BMT用於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療。
  • 國內幹細胞新藥IND受理現狀
    據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11月7日又有一款幹細胞新藥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2018年6月至今,國內相繼有10款幹細胞新藥的IND申請獲CDE正式受理。截止目前,國內已有4款幹細胞新藥IND獲得臨床默示許可,分別是胎盤、臍帶、異體/自體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適應症分別為糖尿病足潰瘍、膝骨關節炎。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推動幹細胞新藥的研發和申報。
  • 國內抗體藥物研發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國內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則有賴於21世紀初期培養的大量的生物技術型人才、國家政策的扶植以及大量資金的湧入。本文將說明國內抗體藥物的研發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 而其他大量的生物類似物以及全新單抗,還在申報或臨床研發的進程中。 國內主流研發企業研發轉型是生物藥的主要發展方向根據鹹達數據V3.2的數據,目前國內共有103家企業涉及單抗藥物的研發和申報。
  • 扎堆存儲、亂象滋生,國內幹細胞行業為何跑不快?
    上遊產業主要以幹細胞採集和存儲業務為主體;中遊產業主要以幹細胞技術研發為主體;下遊產業包括開展幹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及應用的醫療機構,以及一些醫療美容服務機構。作者認為,國內幹細胞行業的研發競爭力依舊很弱,幹細胞存儲仍是行業利潤主力。本文發於每日經濟新聞,作者嶽琦;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 中國首個幹細胞藥物有多遠?
    細胞藥物被認為是繼化學藥物、抗體藥物之後的第三代藥物。目前,全球共批准數十種細胞治療產品,其中嚴格意義上的幹細胞藥物不到十種(某些細胞產品屬於體細胞,例如軟骨細胞、表皮細胞)。全球批准上市的幹細胞藥物截至目前,全球共批准8個幹細胞藥物,其中韓國就佔了4席。
  • 韓國植物幹細胞技術將落地成都
    隨著世界植物幹細胞生物技術的突破,人參等名貴中藥材已能「飛入尋常百姓家」。近日,擁有84項專利技術的韓國榮雨植物幹細胞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榮雨來到成都,與醫學專家、企業家等共同分享他的植物幹細胞平臺性技術研發過程,並表示該項技術的成果將落地成都。
  • 2020年國內幹細胞相關政策匯總
    2020年雖然艱難,但也可能是中國幹細胞行業跨越式發展的一年,從年初幹細胞技術擔起「抗疫大旗」,國家撥款助推「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到全國各地區紛紛跟進落實幹細胞發展政策,都為幹細胞的臨床應用轉化構築起了更多可能。
  • 抗體偶聯藥物國內研發現狀及企業布局分析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已經成為國內外抗體藥物研發的新熱門方向,國內企業紛紛跟隨布局,已有二十餘款產品進入IND及臨床階段,抗體、連接子、毒素分子等方面的專利技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九芝堂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啟動 幹細胞作為藥物用於臨床邁進一步
    這意味著九芝堂前期在幹細胞領域的前瞻布局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也意味著幹細胞作為藥物用於臨床治療又邁進了一步。此次臨床研究為「評估向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單次注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多中心、盲法、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的Ⅰ/Ⅱa期研究」,目前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北京天壇醫院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並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備案。
  • 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在廣州成立
    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成立。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廣州5月20日電 (記者 索有為)以「健康灣區創新引領」為主題的2019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5月20日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在大會上正式成立。
  • 某抗精神病藥物可使癌症幹細胞「改邪歸正」
    新華網溫哥華5月26日電(記者馬曉澄)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在學術期刊《細胞
  • 從存儲、增殖、新藥研發到治療,這份報告釐清了間充質幹細胞行業的...
    技術創新是幹細胞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改變國內中下遊產業鏈薄弱現狀的主要途徑,全球都在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幹細胞及相關產品研發,積極轉化幹細胞研究成果。 高技術壁壘使得國內的幹細胞行業發展緩慢,與領先的歐美國家相比,國內幹細胞屬於新興產業,市場競爭格局較分散,產業成熟度較低,無明顯龍頭企業。國外已有十餘種幹細胞治療產品上市,而國內相對較為落後,企業大多數集中在上遊存儲行業,中下遊研究與應用也在加速進行,但是還未完成臨床轉化,處於發展初期仍在積累。
  • ...儲存到研發毛髮再生等技術鄭大幹細胞庫切入千億級幹細胞治療市場
    幹細胞(stem cell)是近年來受到政策持續關注的生物醫學新領域。2019年10月,科技部發布的《「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擬立項項目公示清單》顯示,共計22個相關項目獲得中央財政經費總計超過3.67億元的支持。
  • 2019年國內抗體藥物市場和臨床研究現狀
    作者:彭夢娟抗體藥物已經成為治療腫瘤的重要產品。國內各大藥企也將抗體藥物作為研發重點,也是藥企開拓市場的明星產品。本文主要分析了國內抗體藥物的市場潛力和熱門靶點抗體藥物的研發進展。
  • 張江細胞產業園入駐企業超70家,全國獲批細胞藥物佔比近1/3
    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突破,帶動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持續迅猛發展,其中,細胞與基因治療成為了新的追逐點。近日,「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化發展政策研討會」在張江科學城舉行。小編從會上獲悉,在技術研發創新領域,張江細胞產業園居全國領先地位。
  • 聊一聊烏克蘭幹細胞.
    2012年,幹細胞藥物在加拿大上市,標治著幹細胞逐漸從臨床研究走入臨床應用。目前全球已有十幾個幹細胞新藥批准上市。國內幹細胞的發展我國目前為止雖然沒有批准幹細胞藥物國內幹細胞新藥已經完成臨床研究北京協和醫院「幹細胞的新藥研發及臨床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趙春華團隊歷經14年臨床試驗,先後在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完成了多次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