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對高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衰老的影響研究

2020-11-27 生物谷

 

為了探索高糖(high glucose,HG)促進體外培養的人皮膚成纖維細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的衰老條件, 天津醫科大學邊曉瑋 張翠萍 李炳旻等人分離人包皮組織的HDFs,建立高糖老化模型;觀察胎盤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exosomes,Exos)對高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及衰老的影響。實驗分為3組:正常對照組(5.5 mmol/L葡萄糖)、HG1組(26 mmol/L葡萄糖)、HG2組(35 mmol/L葡萄糖)。CCK-8試劑盒檢測各組細胞在1、3、5、7 d的增殖情況;各組培養7 d後進行劃痕實驗,觀察各組HDFs在24 h內的遷移率;2′,7′二氯螢光素二醋酸(DCFH)法檢測各組培養7 d後細胞內活性氧簇(ROS)水平;細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試劑盒檢測各組培養7 d後β-半乳糖苷酶活性。體外培養胎盤間充質幹細胞(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差速高速離心法分離Exos。將上述培養的HDFs分為3組:HG2組(35 mmol/L葡萄糖)、HG2+低濃度Exos(5μg/mL)組、HG2+高濃度Exos(50μg/mL)組,培養3 d後,檢測細胞增殖情況、遷移率、ROS水平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周期;Western blot分析衰老相關蛋白p53和p21表達情況。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HG1和HG2組培養的HDFs增殖、遷移能力明顯下降(P<0.01),ROS水平顯著升高(P<0.01),β-半乳糖苷酶活性顯著增加(P<0.01),而且各指標尤其以HG2組變化最為明顯;Exos實驗結果顯示:高濃度Exos明顯促進高糖培養HDFs的增殖和遷移(P<0.01),顯著降低細胞內的ROS水平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P<0.01),同時使細胞內p53和p21蛋白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P<0.01),而低濃度Exos無明顯效果。

胎盤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Exos促進高糖培養的HDFs增殖、遷移,緩解細胞的氧化應激損傷和衰老狀態,其機制可能與衰老相關蛋白p53和p21表達下調有關。(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21(第五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20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奧本源肌膚再生黑科技—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
    30歲後的人,對肉眼可見的衰老變化產生恐懼,但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 30+的你,更加成熟,更有資本。這個時代,無需再拿年齡說事,好的皮膚和身材就是你的年齡。奧本源動能素——你美麗人生的轉折點。越過時間,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 巨噬細胞對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巨噬細胞是炎症免疫的關鍵調節者,其對MSC成骨分化的影響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尤其是在巨噬細胞與MSC共培養條件下和巨噬細胞相關的單個炎症因子刺激MSC的非共培養條件下。筆者圍繞共培養和非共培養條件下巨噬細胞對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影響綜述如下。
  • 抗衰老的新風口:幹細胞外泌體|幹細胞外泌體|阿爾茲海默病|抗衰老|...
    與衰老相關的骨疾病如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骨折與外泌體也息息相關。最常見的骨疾病如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骨折與外泌體有明顯的相關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具有潛在的再生能力。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能夠恢復成骨細胞分化受損的大鼠骨丟失疾病,在經輻射處理28天後,結果顯示大鼠骨體積明顯減少。
  • 不同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與骨關節炎
    1.1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幹細胞,在實驗 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十分廣泛。Cosenza 等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 泌體(BMSCExo)可以抑制OA樣軟骨細胞中金屬基 質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 13,MMP13)、聚蛋 白多糖酶 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5,ADAMTS5)和誘導型一氧 化氮合酶
  • 間充質幹細胞 最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幹細胞
    1976年,Freidenstein首次發現在骨髓裡存在一群不純一的細胞群體,這種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貼壁生長,形態和成纖維細胞相似,呈克隆性增殖,並提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概念。經過近幾年深入和廣泛的研究,人類對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來源、誘導分化、前期臨床應用等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臨床】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抑制皮膚瘢痕形成
    導讀:瘢痕是深度燒傷燙傷傷創面癒合的必然結果,在創面癒合過程中,過度的炎症反應和異常的纖維增生, 打破了細胞外基質各個方面的平衡, 細胞外基質的含量、結構和成份均有所改變。目前對於皮膚瘢痕的治療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療效果不好,有的副作用大甚至影響癒合。有研究報導低氧培養下的間充質幹細胞及外泌體能夠一定程度抑制瘢痕形成。
  • 無支架-基於間充質幹細胞軟骨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
    MSC可分化為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和脂肪細胞,並且可以從各種組織分離,如骨髓、滑膜、脂肪組織和骨骼肌。來源於骨髓的間充質幹細胞作為幹細胞療法的細胞來源被廣泛研究並應用於臨床,然而,骨髓的抽吸是具有侵入性的程序,往往需要麻醉,並經常會有併發症產生。2001年,DeBari等人發現來源於人滑膜的滑膜間充質幹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血管疾病
    前幾天,我們從科普角度介紹了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它在疾病治療領域所具有的前景。今天我們來具體看看間充質幹細胞及其外泌體如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多種疾病前景可期
    日前,發表在《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上的一文指出,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效顯著,康復率高達71%。外泌體具有安全性、恢復氧合、下調細胞炎症因子和重建免疫系統功能等優點,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冠肺炎治療候選藥物[1]。
  • 糾結要不要存儲胎盤間充質幹細胞?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幹細胞一直被認為是未來進行再生醫學研究的高潛力工具之一,作為幹細胞家族的「後起之秀」,胎盤等圍產組織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究熱度更是不斷攀升。為什麼現在的孕媽都在存胎盤等圍產組織間充質幹細胞?讓我們從間充質幹細胞研究的起點開始說起!
  • 研究表明,含地塞米松的培養液適合於誘導間充質幹細胞向軟骨分化
    2.4.1間充質幹細胞向中胚層分化間充質幹細胞來源於中胚層,大量研究證實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定向誘導分化為各種中胚層組織細胞。  向成骨分化:Stefan等將人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接種於絨毛膜支架後,置入含體積分數為10%胎牛血清、10mmol/L地塞米松、10nmol/L1,25-(OH)2VitD3、50 g/L抗壞血酸和10mmol/Lβ-甘油磷酸的高糖型DMEM培養液中,三四周後電鏡下觀察到大塊的細胞外殼覆蓋於支架表面,通過檢測鹼性磷酸酶活性和Ca2+濃度,顯示胎盤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能分化為骨移植物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UC-MSCs: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BM-MSCs: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MCs:繫膜細胞;LSCs:肝幹細胞;SMSCs:滑膜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CPCs:心臟前體細胞;CDCs:心球來源的細胞;iPSCs:誘導多能幹細胞;PD-MSCs:胎盤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AD-MSCs:脂肪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HUVECs:人臍靜脈內皮細胞。
  • 探秘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尤其是新生兒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被美、英、日、韓和以色列等多個國家應用到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中,我國科技部也在第一時間啟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應急攻關項目。結果顯示,幹細胞治療安全、有效,能夠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很快得到緩解或者停止加重。
  • SUNS丨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HaCaT細胞增殖與遷移的影響
    探討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對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增殖與遷移的影響及其可能機制。
  • 間充質幹細胞:我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中胚層來源的、廣泛分布於全身多組織中的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的發展歷史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德國科學家Cohnheim在研究傷口癒合時,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非造血幹細胞的觀點
  • 間充質幹細胞:「我」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中胚層來源的、廣泛分布於全身多組織中的幹細胞。1867年,德國科學家Cohnheim在研究傷口癒合時,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非造血幹細胞的觀點,並認為成纖維細胞可能來源於骨髓。
  • 間充質幹細胞的「異質性」是指什麼?
    充質幹細胞(MSCs)的異質性,是指貼壁培養的骨髓MSCs是一個混合的細胞群體,存在不同的細胞亞群(比如克隆大小不一樣,見下圖);有些亞群的細胞具有多潛能特性,有些亞群的細胞具有單潛能特性。不同部位和不同個體來源的MSCs都存在功能和形態上一些差異。
  • 關於間充質幹細胞的14個特性,你了解幾個?
    間充質幹細胞,又稱多潛能基質細胞,簡稱MSCs,是屬於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包括:骨髓、臍帶、脂肪、黏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組織以及羊水、羊膜、胎盤等。在適宜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等多種組織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本文將從國際上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情況及其臨床研究現狀分析加以總結,不吹不黑,科學客觀介紹一下間充質幹細胞研究現狀,以饗讀者。1間充質幹細胞研究歷程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目前來看,間充質幹細胞已成為全球開展臨床研究項目數最多的細胞,全球也有近十款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間充質幹細胞(也稱間充質基質細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MSCs)被廣泛用於命名各種組織來源的貼壁生長的成纖維細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免疫調控及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目前,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試驗已經超過900項,用於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二):先進位造工藝
    ● ● ●書接上回,上一期我們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發歷程,從國際視野角度介紹了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藥物研發現狀,指出了幹細胞藥物開發面臨的困難。如果要開發一種「現貨型」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療法,規模化生產是阻礙其成藥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期,我們將淺談一下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產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