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丨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HaCaT細胞增殖與遷移的影響

2021-01-21 舜喜再生醫學

探討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對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增殖與遷移的影響及其可能機制。

章毅  陳侃俊  伍婷  張晗  祁成  孔凡瑞  陳亮  胡肖希  李品宙

採用II型膠原酶消化法從新生兒臍帶中分離製備hucMSCs,用流式細胞術鑑定 P3代hucMSCs表面標記抗原,用油紅O染色、茜素紅S染色和Masson染色進行間充質幹細胞三向分化能力鑑定;以人表皮角質細胞系HaCaT為研究模型,在transwell上室接種P3代hucMSCs進行共培養,顯微鏡觀察24、48和72h 時HaCaT的細胞形態,CCK8法檢測細胞增殖狀況,劃痕法檢測細胞12h和24h 遷移率,qRT-PCR法測定HaCaT細胞遷移、增殖相關生長因子KGF-2、FGFR-2、TGF-β1,以及細胞外基質蛋白Fibronectin、MMP-1和CollagenImRNA表達水平。

hucMSCs呈成纖維細胞樣貼壁生長,其表面間充質幹細胞標誌性抗原CD105、CD90、CD73陽性表達率分別為98.35%、99.97%和99.94%,不表達CD45、CD34、CD14和CD19,在誘導培養16d後出現明顯的成脂、成骨和成軟骨細胞特性。hucMSCs共培養24、48和72h,HaCaT細胞存活率較對照組分別顯著增加了(20.42±3.90)%(P=0.002)、(36.30±8.08)%(P=0.001)和(27.31 ±10.04)%(P=0.012),與形態學觀察結果一致。劃痕後繼續培養12h,對照組、共培養組HaCaT的空白區域面積分別為(36354.19±1705.32)μm2、(29497.63±1286.49)μm2(P=0.045),培養24h,其空白區域面積分別減少為(13086.65±1695.85)μm2、(2895.69±224.32)μm2(P=0.014)。qRT-PCR結果顯示,共培養處理24h後hucMSCs組KGF-2、TGF-β1基因表達分別上調為對照組的1.24倍和1.92倍;共培養48h後KGF-2、TGF-β1和FGFR-2分別上調2.01倍、2.26倍和1.34倍,細胞外基質蛋白Fibronectin轉錄水平顯著上調為對照組的1.59倍,MMP-1降低至對照組的0.52倍。

hucMSCs能夠顯著促進 HaCaT細胞的增殖與遷移,這可能與hucMSCs調節 HaCaT增殖、遷移相關生長因子及細胞外基質蛋白的基因表達水平有關,提示 hucMSCs是有潛力的表皮創傷癒合種子細胞。


相關焦點

  • 探秘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相比傳統藥物治療,幹細胞在阻斷肺纖維化進程,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等方面顯示出獨特優勢。那麼,什麼是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它又有哪些應用潛力呢,最重要的是,這種幹細胞和我們老百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對於這些問題,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研究所研究員段海峰博士,分享了他的看法。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什麼?聽聽專家咋說……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還是一個陌生的詞,那麼,什麼是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與我們老百姓又有什麼關係呢?就此,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研究所研究員段海峰博士在成都分享了他的看法。
  •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新專利獲受理 提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免疫調節能力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為例,間充質幹細胞能夠通過抑制移植物免疫細胞,逆轉移植物免疫細胞對宿主組織器官的損傷,對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很好的療效,在治療免疫性疾病上應用前景廣闊。臍帶作為間充質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之一,其細胞更原始,增殖、自我更新和多項分化能力更強,是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案例集錦
    導語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據有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安全的幹細胞。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來源於新生兒,相對於成人的間充質幹細胞更加純淨、原始,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免疫調節能力都更強。
  • 間充質幹細胞或可成為治療重症肌無力的理想種子細胞
    重症肌無力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年平均發病率為8.0/100000~20.0/100000人。除了造血幹細胞,實驗結果表明,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也能有效緩解重症肌無力的相關症狀。研究詳情重症肌無力約有80%合併胸腺異常,20%合併胸腺瘤。胸腺組織中生發中心存在大量T細胞,刺激外周血中的B細胞活化增殖,生成特異性抗體。
  • 多項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通過國家衛計委備案
    截止12月12日,通過國家衛計委官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共計5個,其中4個項目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有關,意味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迎來了臨床研究爆發階段。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指存在於新生兒臍帶組織中的一種多功能幹細胞,它能分化成許多種組織細胞,在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神經、肝、內皮和心肌等組織工程方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 為什麼網紅幹細胞的名頭,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莫屬?
    目前能夠儲存的幹細胞有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胎盤幹細胞、脂肪幹細胞、乳牙幹細胞等,這些幹細胞各具特色,但如果非要推出一個網紅幹細胞,那就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莫屬。 為什麼這樣說呢?
  • 專家科普「高大上」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到底和你我有啥關係?
    我們每天大概會有1.5億個紅細胞死亡,每分鐘會有3萬個皮膚細胞死亡,對於成年人而言,7-10年骨骼會更新一次,可以說,我們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都是因為幹細胞的存在。在幹細胞家族中,從新生兒臍帶組織中分離培養出來的間充質幹細胞,由於來源豐富、易於獲取、細胞數量多、不容易被汙染、免疫原性低、增殖能力強且無倫理限制等諸多優點,成為最為理想的幹細胞來源。
  • 茵冠核心產品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獲得中檢院《檢驗報告》
    茵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產品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通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院(簡稱「中檢院」)審核,正式獲得其頒發的數份《檢驗報告》(編號:SH202006388、SH202007491、SH202007492)。檢驗結論為:hUC-MSCs細胞形態、細胞表型、細胞活性與細胞株純度檢查結果均符合相關規定及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特性。
  •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與舌鱗癌細胞:是促進生長還是靶向生物治療
    在機體調控下,間充質幹細胞具有的歸巢作用能夠使其由原組織位點向新組織位點遷移聚集,從而參與組織、器官的更新及修復,維持機體組織形態和功能。近年來腫瘤靶向生物治療逐漸受到關注,幹細胞技術可以使治療因子選擇性送至腫瘤部位發揮相應作用,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在這一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優勢,但是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對舌鱗癌的作用及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的:綜述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對舌鱗癌細胞影響的研究進展,明確其作用並探討作用機制。
  • 活體MsCs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因子母液頂級水光
    ,皮膚衰老的機制非常複雜,在細胞分子水平,可表現為染色體端粒縮短,甲基化水平下降,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或其它生長、抑制相關基因數量、功能的變化,對外界反應性逐漸降低,皮膚細胞增殖分化能力進而減弱、新陳代謝減緩,皮膚呈現出衰老外貌,人到20歲以後,尤其是女性,真皮成纖維細胞數量逐漸減少,合成膠原能力降低,同時由於蛋白酶釋放增加,使膠原降解增加;彈力纖維儘管含量未見減少,但彈性纖維網發生捲曲、鬆弛和失去彈性
  • 奧本源肌膚再生黑科技—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
    30歲後的人,對肉眼可見的衰老變化產生恐懼,但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 30+的你,更加成熟,更有資本。這個時代,無需再拿年齡說事,好的皮膚和身材就是你的年齡。奧本源動能素——你美麗人生的轉折點。越過時間,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 低氧培養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背景:以往研究發現低氧對間充質幹細胞增殖、分化及細胞因子分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低氧對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的影響尚未見相關研究。目的:探討低氧環境對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方法:通過酶消化法分離培養犬脂肪間充質幹細胞,第2代時分為常氧組(氧氣體積分數為21%)和低氧組(氧氣體積分數為5%),比較了兩組細胞的形態特徵、增殖速度、細胞表面標誌物、分化能力和細胞因子分泌水平等。
  • 關於間充質幹細胞的14個特性,你了解幾個?
    間充質幹細胞,又稱多潛能基質細胞,簡稱MSCs,是屬於中胚層的一類多能幹細胞,主要存在於結締組織和器官間質中,包括:骨髓、臍帶、脂肪、黏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組織以及羊水、羊膜、胎盤等。在適宜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等多種組織細胞。
  • 不同材料因素影響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背景:在利用組織工程技術治療骨缺損或骨損傷的過程中,生物材料對移植的骨髓間充質幹細存活率與增殖分化潛能有影響。目的:對生物材料如何影響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指導材料合理應用。
  •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不同途徑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鼠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胰島樣細胞: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骨細胞、脂肪細胞、胰島細胞等,在相關因子作用下,可使其分化為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稱為胰島樣細胞。背景: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移植於1型糖尿病鼠體內,會使血糖降低,糖尿病症狀有所改善,但腹腔移植的方式少有報導。
  • 間充質幹細胞 最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就是備受關注的一個成體幹細胞群體。 1976年,Freidenstein首次發現在骨髓裡存在一群不純一的細胞群體,這種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貼壁生長,形態和成纖維細胞相似,呈克隆性增殖,並提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概念。經過近幾年深入和廣泛的研究,人類對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來源、誘導分化、前期臨床應用等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有理有據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定向分化18餘種細胞類型
    儲存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有什麼用?它真的可以修復治療多個系統疾病嗎?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施沁等人,檢索了12年-17年120篇國內外的學術報導,通過《人臍帶華通氏膠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現狀與前景》[1] 一文,清晰闡述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分化能力。
  •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對氧糖剝奪復氧靜脈內皮細胞凋亡的...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是一種能夠自我更新、生長速率較快、多能分化的成體幹細胞,HUCMSC比其他成體幹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主要來源於哪裡?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間充質幹細胞是最熱門的一類幹細胞,已經被當做新的治療手段廣泛應用於臨床研究中。由於間充質幹細胞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發揮了作用,也得到了了專家院士的認可,很多人對它產生了興趣,「間充質幹細胞主要來源於哪裡」也成為了很多人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