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中國直銷》雜誌是中國直銷第一刊——可讀性第一、影響力第一、發行量第一。
|本文版權歸《知識經濟·中國直銷》,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合作。
|文 - 本刊記者 張士橫
繼基因檢測技術之後,幹細胞生物技術在直銷行業的熱度悄然提升,幹細胞產品更是備受廣大消費者關注。
2017年9月8日,由生物谷組辦的2017 (第九屆)幹細胞國際研討會在深圳萬悅格蘭雲天大酒店閉幕。本次論壇吸引了眾多行業從業人員及專家與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總醫院教授欒佐、深圳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副院長吳松等15位專家就幹細胞產業發展進行了廣泛討論和深層次交流。
2017年4月2日,山東衛康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幹細胞實驗室揭牌儀式新聞發布會在衛康生物科技園舉行。會上,衛康生物集團董事長王宗繼與廣東萬海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衛康幹細胞實驗室科研帶頭人李相魯博士籤署合作協議,這標誌著衛康正式進軍幹細胞產業。
回顧過往,在直銷行業致力於幹細胞產業研究的直銷企業不止衛康一家。
2013年6月,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植物幹細胞「4U植愛」系列產品,引用韓國雲火集團的植物幹細胞提取技術,憑藉植物幹細胞超強的生命再生能力,研發出含有植物幹細胞的自主品牌產品。據了解,「4U植愛」系列產品運用植物幹細胞技術提取野山參、紅豆杉、銀杏樹、天然有機番茄等優質植物幹細胞,針對消費者需求研發出含有植物幹細胞的自主品牌產品,其系列產品包括護膚品、保健品及飲品等。
2014年,長期致力於研究抗衰老活性成分的全球美容直銷公司歐瑞蓮化妝品(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將大力投資植物幹細胞的研究;同年4月18日,康婷生物醫學研究院成立,據介紹,該研究院主要從事幹細胞、免疫細胞和基因檢測方向的研究工作。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兵曾對《知識經濟》表示,「幹細胞的研究,估計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取得一定的科技成果。一旦取得成果,我們可以把它做成抗衰老的幹細胞注射針劑,這樣可以為市場尤其是為醫學美容部門提供創造性的服務。」
2015年,權健自然醫學集團對外宣稱,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在幹細胞製備和亞健康、身體機能早衰、輕度慢性病、免疫力下降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權健腫瘤醫院將通過提取自體脂肪實現規模化製備幹細胞,從根本上解決成年人幹細胞來源不足這一產業化難題,具有積極的醫療價值和社會意義。
越來越多的直銷企業湧向幹細胞產業的「藍海」,而大多數民眾對幹細胞卻了解甚微,不禁會問,為何這些企業會選擇布局幹細胞產業? 幹細胞有這麼神奇嗎?
自1999年幹細胞研究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冠後,幹細胞技術研究備受關注,多次上榜21世紀「值得關注的科技領域」。
什麼是幹細胞?百度百科定義為幹細胞即為起源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自我複製能力(self-renewing)的原始的未分化細胞,是形成哺乳類動物的各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能夠修復和更新人體受損細胞和器官。幹細胞具有多項潛力,可分化成身體的各種細胞,如皮膚細胞、血液細胞、骨細胞、神經細胞、脂肪細胞等,人的身體可以利用這些新生細胞替代受損和死亡的細胞,醫學界稱之為「萬用細胞」、「種子細胞」。而幹細胞治療則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體內,以達到修復病變細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的目的。幹細胞療法就是給機體注入新的活力,是從根本上治療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從全球市場來看,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及開發一直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熱捧,僅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的上市股票中,幹細胞概念股的相關市值就超過300億美元。據預測,全球幹細胞產業近兩年的潛在市場份額約800億美元,而到2020年可達4000億美元。
從產業鏈來看,幹細胞產業由上遊的幹細胞庫、中遊的幹細胞製劑生產研究和下遊的幹細胞臨床治療三部分組成。此前多年,多數企業主要集中於上遊存儲,如大眾耳熟能詳的臍帶血存儲,細胞存儲不僅培育了中國第一批幹細胞公司,而且利潤不俗。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中國出生人口數均保持在1600萬人以上,根據周邊國家和地區7%到10%的存儲計算,我國幹細胞存儲市場規模預計在320億元到480億元。
巨大的細胞治療需求和市場空間隨之顯現,目前,幹細胞治療在全球開展了多項臨床實驗,覆蓋140多種疾病。理論上,任何幹細胞異常性疾病,都可以採用自體保存的健康幹細胞來治療、修復,替代衰老損傷器官,這也是醫學界的重點研究領域。
目前臍帶血已經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神經母細胞瘤、粘多糖病、地中海貧血、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腫等80多種疾病。在我國,根據2009年11月衛生部頒發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範(試行)》中規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適應症包括13類。而來自胎盤和臍帶的間充質幹細胞目前涉及的疾病領域已經超過了100多種,間充質幹細胞成為了未來幹細胞臨床應用的主要趨勢。
雖然幹細胞存儲的利潤十分可觀,但幹細胞製劑和臨床治療的利潤空間更大、技術壁壘更高,並且市場存在很大空白。據專家介紹,在國際上,幹細胞存儲只佔整個行業的不到20%,治療佔據了半壁江山以上。而幹細胞治療又可以細分為自體幹細胞治療與異體幹細胞治療。
據統計,2016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有100億美元,其中幹細胞治療佔據一半以上市場。其中,存儲只佔全球幹細胞產業市場份額的15.2%,而幹細胞治療佔據全球幹細胞產業市場份額的50%以上,並且會進一步擴大。
自從幹細胞技術引起科學界的關注後,幹細胞就在世界範圍內的醫美行業興起一場抗衰老、「還原青春」,併集美白、祛斑、祛皺等功效於一身的「幹細胞美容療法」熱潮。
然而在中國,自2009年羊胎素概念進入中國後,幹細胞技術就得到了廣泛關注。如今幹細胞美容已經替代羊胎素等產品,成為美容業的新寵。
但現實情況卻是,早先由於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滯後,幹細胞概念一度被濫用於整形美容和臨床醫療。一些醫療機構以幹細胞為噱頭,誇大幹細胞功效,通過宣傳把幹細胞變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奇療法,以獲得高額利潤。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2005年10月,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消費者王女士為了減肥,在都市怡人坊打了兩針由廣州虹鑫化妝品公司經銷的「斯濼雅」幹細胞瘦身針以後,不但沒有減肥,而且雙臂開始紅腫化膿,在東城消協的公開支持下,王女士提起了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共計6萬餘元。
2012年3月,《南方周末》發布一則《幹細胞美容:世界在試驗,中國已瘋狂》的調查報導,文中指出幹細胞抗衰老技術目前在國際上正處於臨床研究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國內,不能應用於臨床並收費。國內一些商業機構過分誇大幹細胞抗衰老效果,利用「幹細胞」噱頭賺取高額利潤,對幹細胞抗衰老行業造成了很大衝擊。
正因亂象叢生,2012年1月6日衛生部發文稱,在2012年7月1日前停止在治療和臨床試驗中試用任何未經批准使用的幹細胞,並停止接受新的幹細胞項目申請,幹細胞治療開始進入寒冬期。
直到2015年8月,國家衛計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和《幹細胞製劑質量控制及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這標誌著政策層面再次有限開放了幹細胞臨床實驗。
近年來,除了政府的監管,幹細胞行業也在加強自律。
為了推動抗衰老醫學產業的發展,不讓新生事物——幹細胞抗衰老技術中途夭折或走偏,2016年1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抗衰老分會發布《醫學抗衰老行業規範化指南》。「我非常看好幹細胞對疾病治療和抗衰老的功效,但我們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再給使用者拿出更好的方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抗衰老分會會長王學軍表示。
2017年4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與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家食藥監總局首次明確,細胞製品將按藥品管理,並建議實施更多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以及上海市衛計委將幹細胞寫入《上海市醫學科技創新發展「十三五」規劃》。「幹細胞臨床研究有限放開」及「細胞製品按藥品管理」的規定,這預示著幹細胞產業發展開始加速。
2017年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幹細胞及轉化研究」成為未來的重點專項研究;「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年度擬立項項目經費合計高達9.4億元。
2017年6月6日,國家科技部和衛計委等六部委又聯合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在規劃中明確要求加強幹細胞和再生醫學、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生物治療前沿技術的臨床應用,創新治療技術,提高臨床救治水平。
緊接著,6月14日,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體育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十三五」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這份規劃中明確將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腫瘤免疫細胞治療、CAR-T細胞治療等新型診療服務列為發展的重點任務,規劃中還明確要求加快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
由此可見,國家對幹細胞技術研究及轉化臨床應用領域的支持和重視程度,相信後期國家還會陸續推出多個政策性的文件支持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研究;不但如此,我國的研究人員在幹細胞的轉化應用上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成果。
近年來,我國幹細胞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學或許有望成為第三代治療手段。
2017年5月,「臨床治療性幹細胞製備平臺」在廣州建立,該平臺建成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生產神經幹細胞,用於治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這將會是由基礎理論創新到真正運用於臨床治療的一次飛躍。
2017年5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舒曉東團隊研究報導了關於調控人胚胎幹細胞向肝系細胞分化的機理,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多能幹細胞分化提供細胞生物學的機理,為解決幹細胞在再生醫學運用中打開一扇新門窗。
2017年7月7日,國際雜誌《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的聯合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幹細胞的遺傳增強,從而宣布了國際上第一例遺傳增強人類幹細胞的誕生,這類幹細胞或將在治療人類疾病中展現身手。
回顧中國的幹細胞行業,2012年進入寒冬,雖然2015年開始大量政策頻繁出臺,對幹細胞技術變得寬鬆,但與幹細胞研究前沿的國家相比,還是過於保守和謹慎。儘管如此,還是有多家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幹細胞市場規模會超過4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其中,下遊幹細胞治療佔據全球幹細胞產業市場份額的50%以上,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並且中國尚屬空白市場。而我國國家政策的不斷升級,正在一步步促進幹細胞技術的健康發展,這種規範化的導向將更利於推動中國幹細胞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對幹細胞產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於國內一些追求幹細胞行業良性發展的企業來說,是莫大的支持與肯定。
由此可見,直企紛紛選擇加入幹細胞行業大軍,正是看上了其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直銷企業在研究探索中一定要嚴於律己,對新產業的涉足更應該是秉持著對企業、行業負責任的態度,不能為了眼前短暫的利益而放棄產業長足的發展。《知識經濟》也會繼續跟進報導幹細胞相關技術與產品在直銷行業中的具體應用,期待行業在求實創新中穩步前進。
來源:《知識經濟·中國直銷》2017年10月刊。更多直銷資訊,請通過以下方式免費訂閱《知識經濟·中國直銷》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