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直銷行業合規經營指引 明確銷售用語不得將保健食品與藥物...

2020-12-03 鳳凰網

12月2日,記者從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引導重慶市直銷行業相關經營主體和營銷人員合規經營,進一步規範直銷市場秩序,促進重慶市直銷行業健康有序發展,11月30日,重慶市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出臺了《直銷行業合規經營指引》。

據了解,《指引》圍繞直銷行業招募、培訓、計酬、宣傳、銷售、售後六個環節,對重慶市直銷行業經營活動作出全鏈條系統性經營指引。不少內容源自於日常直銷監管工作實踐,是對一線直銷監管工作實踐經驗的概括、提煉和總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指引》針對當前直銷行業容易出問題的領域,作出了重點指引。如規定直銷企業、經銷商和直銷員銷售食品時,不得擴大或縮小產品適宜人群、產品適宜年齡段,不得涉及疾病治療宣傳,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所推銷的食品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聲稱或者暗示食品具有治療作用;規定直銷企業招募經銷商和直銷員時,不得將個別從業者的收益誇大成行業普遍現象,欺騙、誤導經銷商、直銷員;規定直銷企業、經銷商和直銷員銷售保健食品時,應明確告知消費者,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

「《指引》雖然不是法律規範,但它是監管部門開展直銷監管的重要參考,是對直銷行業分類監管的重要基礎,可有效指導我市直銷行業相關經營主體和營銷人員開展合規經營管理。」該負責人表示,《指引》的出臺,為重慶市直銷行業相關經營主體和營銷人員開展合規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有助於重慶市直銷行業相關經營主體和營銷人員深化對《直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理解和認識,有效預防和降低法律風險,共同塑造直銷行業良好形象。

下一步,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直銷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斷更新監管理念,完善監管方式,進一步健全直銷行業長效監管機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王淳

原標題:

重慶在全國率先出臺直銷行業合規經營指引 明確銷售用語不得將保健食品與藥物混淆

相關焦點

  • 明年起,保健食品包裝必須印上「不是藥物」
    保健食品包裝必須印上「不是藥物」  警示語黑體字印刷所佔面積不得小於20% 明年起實施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用語區應當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體字印刷。
  • 盤點2019年保健品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監管趨嚴,市場潛力仍被看好
    百日行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聯合打擊欺詐銷售「保健品」,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形成高壓態勢,商務部備案的直銷產品經覆核後被砍掉近一半,同時相關行業改革政策也密集出臺。政策影響和信任危機之下,保健品市場整體萎靡不振,甚至一向被投資者看好的保健品龍頭企業也出現了業績增速下滑。
  • 媒體輿情或將成為保健品直銷市場監管風向標
    據了解,保健品作為一種跟藥品區分的保健性質產品,特別是在直銷過程中,可能會對人們對購買的認識帶來誤區。可能會存在企業為了銷售而通過網絡誇大宣傳產品,部分經銷商會在銷售過程中為了賺錢更多利潤而扭曲產品功能,也會導致不法商販用假冒偽劣產品鑽空子迷惑消費者等等情況。
  • 保健食品「門裡嚴門外亂」
    「食品企業甚至其他領域的企業爭相進入保健品市場逐利,主要是因為保健食品介於『食品』和『藥品』之間地帶,容易打擦邊球,監管較難。」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主任李聖指出。廣告法規定,食品、酒類、化妝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符合衛生許可的事項,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與藥品混淆的用語;不得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
  • 保健品的包裝將有重大變化,提醒父母要看清
    「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明年1月1日起,大眾熟悉的腦白金、湯臣倍健、善存等所有保健食品的包裝上,都會印上這句警示語。8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並提出了上述警示語要求。
  • 新規已實施 部分保健食品上仍難覓"不是藥"警示語
    按照新規,警示用語區應當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新規的實施效果如何?保健食品和經營者是否按照新規來進行消費提示了呢?記者探訪發現,無論是在一些超市還是網絡電商,未在醒目位置標示「不是藥物」警示語的保健食品仍在正常銷售。
  • 商務部公布最新直銷登記名單:雅芳直銷產品銳減
    權健、華林酸鹼平直銷產品和直銷員歸零!按照相關法規政策規定,6月11日,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更新了直銷企業的直銷產品和直銷培訓員覆核登記信息。商務部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直銷行業直銷備案產品覆核後數量幾近腰斬,而據業內人士分析,以產品為支撐的直銷行業,沒有了備案產品,企業將面臨巨大挑戰。
  • 「調查」公務員從事直銷事業?東方紅航天生物公司為何頻遭投訴...
    2020年年末,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直銷行業促進就業作用的研究報告》。報告稱,在電子調查問卷及企業實地走訪基礎上,根據中心的計算並以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為參照,直銷從業者就業係數直銷員為0.32,經銷商為1.41。目前直銷從業者相當於為社會提供了170萬個正規的就業機會。
  • 公務員從事直銷事業?東方紅航天生物公司為何頻遭投訴、屢遭曝光
    2020年年末,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直銷行業促進就業作用的研究報告》。報告稱,在電子調查問卷及企業實地走訪基礎上,根據中心的計算並以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為參照,直銷從業者就業係數直銷員為0.32,經銷商為1.41。目前直銷從業者相當於為社會提供了170萬個正規的就業機會。
  • 「調查」公務員從事直銷事業?東方紅航天生物公司為何頻遭投訴...
    2020年年末,北京大學中國直銷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直銷行業促進就業作用的研究報告》。報告稱,在電子調查問卷及企業實地走訪基礎上,根據中心的計算並以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為參照,直銷從業者就業係數直銷員為0.32,經銷商為1.41。目前直銷從業者相當於為社會提供了170萬個正規的就業機會。
  • 富麗華德董事長趙莉:保健食品行業將優勝劣汰
    公司董事長趙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保健食品作為健康養生品逐步被消費者接受。未來,保健食品行業將優勝劣汰,缺乏科技含量的炒作性產品與企業將被淘汰。  趙莉稱,保健食品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生態圈,從上層的基礎研究、產品開發,中間層生產及各原料供應,到下遊銷售,行業分工明確。除了個別大型醫藥集團公司外,中小型企業難以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部獨自完成。
  • 政策密集出臺規範線上經濟秩序 網絡促銷迎來合規新考題
    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經營行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對虛假促銷、巨獎銷售等行為明確了相關監管原則,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雙11」等大型集中促銷活動正面臨一道全新考題——合規。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天津鑄源涉嫌虛假宣傳與跨區域直銷
    保健品被忽悠成靈丹妙藥   天津市場監管委已介入調查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保健品行業「廣告+渠道」的營銷模式是公認的「王道」。不過這一模式在不長時間後就陷於惡性競爭並愈演愈烈,變異為「虛假廣告+渠道」的營銷模式,即以虛假宣傳開路、打通多種銷售渠道,進而創造市場「神話」。
  • 《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公告明確名稱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或...
    本報訊 (記者何 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保健食品名稱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誤導、欺騙消費者,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詞語。
  • 維生素類保健食品銷量突增,真的能抗病毒?監管部門表示重點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有商家乘虛而入誇大宣傳,利用疫情炒作產品,號稱維生素C等保健食品能預防病毒感染、抗病毒等,甚至有人還配上了「某醫生」在上抗疫一線前喝該保健品的圖片。而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2月4日發布的《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其中明確指出「目前市場上所有聲稱可以預防病毒的食物、保健品,都缺乏臨床依據」。
  • 迪慶州多部門聯合開展保健食品市場督查整治行動
    摘要:近日,雲南省迪慶州衛健委、公安等多部門聯合開展保健食品市場督查整治行動。此次聯合督查整治工作為期2至3天。
  • 康婷:用品質作名片 誠信經營共建合規營商環境
    強化自律意識 嚴格規範經營誠信經營是根本,合法經營是保障。康婷集團將《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視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一盞明燈,一直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制度建設。企業對市場的發展不能不管不顧,直銷員是否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經銷商是否開展有序合法的經營,是否有效執行公司規章制度,這些是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在經營過程中,康婷集團十分重視自律經營、規範發展,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自律規範意識,始終將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嚴守保護消費者權益質量關。
  • 本周輿情丨中國直銷行業30年社會貢獻獲肯定,無限極、安然納米...
    根據後臺數據分析可知,12月7日主要是《中國直銷行業30年社會貢獻發布峰會在京舉行》、《合規發展溫州市局集體約談直銷企業》、《康婷榮膺「2020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先鋒獎」》等輿情信息的傳播。  本期行業敏感信息佔比6.14%
  • 我國植物提取物進出口企業超過2000家 行業標準缺失產業定位待明確
    隨著我國及全球「飼用停抗」及「養殖限抗「政策出臺,「飼用抗生素」將轉向天然替抗產品;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創新藥物等均為「中藥提取物」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國內對植物提取物的市場需求增長,植物提取物作為「大健康」產品的原料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