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門裡嚴門外亂」

2021-01-07 法治周末
資料圖。

法治周末記者 宋媛媛

北京某物流公司職員張偉明(化名)出差的時間多於在家。

年初的一天,張偉明回家發現父親正在拆快遞。正當他納悶兒父親什麼時候學會網購時,他看到包裹裡掉出來多盒名為馬利來Ki多醣體的產品。

原來,父親從去年檢查出肺部有鈣化點後,便開始關注養生。聽父親說,他通過一位網上認識的朋友購買了近萬元的馬利來Ki多醣體「套餐」。這位朋友宣稱,這款Ki多醣體有免疫功能,肝癌、肺癌晚期患者,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Ki多醣體是否有這麼大的效果?如果是保健食品為什麼沒有「小藍帽」(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一方面怕父親受騙,一方面也擔心父親的身體,張偉明決定「調查」Ki多醣體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

食品還是藥品

「調查的初衷是怕父親被騙錢。」張偉明覺得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可能這麼高,「父親購買的Ki多醣體產品每盒標價1290元,產品配料顯示為沙棘、人參等。」

多番查詢後,張偉明了解到該款Ki多醣體是由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的。

該公司網站顯示「本產品從未授權任何經銷商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張偉明遂撥打其熱線電話,該公司人員稱:「如果要進一步了解產品或者購買產品,需要添加其微信,只有加上微信才能進一步指導使用。」

上述人員在微信上將馬利來公司的宣傳片和一些介紹發給張偉明。  張偉明發現,該公司工作人員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是一些「治療」案例。例如,名為周謀琴的白癜風患者的治療照片上標註著,該患者患白癜風已有15年,吃Ki多醣體後「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效果,皮膚在一天天修復改變」。

除了白癜風患者外,微信朋友圈還顯示了乳腺癌、肝癌、肺癌晚期患者的微信對話截圖,患者稱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張偉明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該款Ki多醣體只獲得了國家食品生產許可,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7年,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曾對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處罰決定書顯示,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曾在其公司網站上宣傳產品「Ki多醣體」具有修復受損肝細胞、抑制病毒增生、促進肝臟新陳代謝等治療、保健功效,實際上當事人銷售的「Ki多醣體」為一款普通食品(固體飲料),上述宣傳內容虛假。案發後,當事人已對相關網頁進行了整改。

張偉明注意到,5月15日,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官網上發出聲明,稱馬利來是生產「藥食同源」食品的企業,不是藥企:「我公司產品不具備任何治療功效,只作用於輔助調節。嚴令禁止對我公司產品功效進行誇大虛構的宣傳行為。代理商在銷售過程中,宣傳內容嚴禁含有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內容。如若含有此類行為,所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由當事人自行承擔,與公司無關。」

「既然發表了免責聲明,那麼公司人員微信裡的宣傳內容又是怎麼回事?」張偉明很是納悶兒。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告訴張偉明,雖然公司稱個人在銷售過程中涉及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宣傳與公司無關,但個人如果與公司是僱傭關係,公司發現員工行為應有責任加以制止和糾正,如果沒有,則公司應負連帶責任。但如果銷售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宣傳,並不能確定其與公司存在勞務關係,有可能是獨立的承包商、代銷人員,這種情況下公司不承擔連帶責任。

打保健品的「擦邊球」

在「摸底」的同時,張偉明也注意到目前多數食品宣傳涉及宣傳功效。張偉向法治周末記者展示了一些網友推薦的茶葉、減肥等多款「保健食品」。

就在幾天前,某位「中醫世家」朋友劉華(化名)向其推薦了一款叫做「金瀝竹天使」的產品。

劉華稱,該產品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茶葉,而是將中藥配成茶包的一種茶療飲品。劉華微信朋友圈的圖文顯示,「金瀝竹天使」具有降血糖和減肥特殊功效,治好了高血糖,由於療效顯著,逐漸被從醫多年的父親認可。當問及該產品到是否是保健食品時,劉華稱:「藍帽現在已經爛了,這個產品不用擔心,我們各種手續程序都合法。」

「我吃了3盒瘦了18斤,酥咔餅乾真好。」另一位朋友向張偉明推薦一款叫做「酥咔」的產品,聲稱功效顯著,「最大特點是酥咔餅乾不是藥物,而是一種代餐食品。」

「食品企業甚至其他領域的企業爭相進入保健品市場逐利,主要是因為保健食品介於『食品』和『藥品』之間地帶,容易打擦邊球,監管較難。」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主任李聖指出。

廣告法規定,食品、酒類、化妝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符合衛生許可的事項,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與藥品混淆的用語;不得利用醫藥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

「隨著廣告法等監管措施越來越嚴,一些單位變換詞語,避免使用醫療詞彙進行廣告宣傳。」李聖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涉及保健食品的案件審判較為困難,各地法院對案件的判決不一,法院需要以監管部門的判定依據為標準,但是,監管部門又需要尋找相關的法律依據。

2014年,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上訴人方斌訴稱,從被上訴人孫助薇處購買的萬年蕈牌野生靈芝寶膠囊,是普通食品,但其宣傳可以防癌抗癌是誇大其詞的虛假宣傳,存在欺詐行為。法院認定,被上訴人提供給上訴人的宣傳書籍內有宣傳野生靈芝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應屬於學術見解和正常的促銷手段,並不能證明孫助薇是在虛假宣傳,且靈芝專賣店的名片背面也是對靈芝的介紹及摘錄公司對產品真品的保證與承諾,也不存在虛假宣傳。遂上訴人方斌的訴訟請求依法不予支持。

嚴防「劣幣驅逐良幣」

「造成保健品領域的亂象主要原因在於監管範圍過窄,『門裡嚴,門外亂』現象比較突出。」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保健食品屬於食藥監總局監管範圍,近兩年隨著問題的多發,食藥監總局對保健食品批准的範圍越來越窄,保健食品資質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從2016年起截至目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國家食藥監總局有針對保健食品的相關政策文件近20份。

納入保健食品範圍的產品還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應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等規定。

由於審批門檻高,花費多,企業申報保健食品資質的動力減弱。

「對於一些公司來說,申請食品生產資質的道路會更容易走。」中國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所長趙紅梅指出,尤其是一些藥食同源商品可以按照食品生產申報,取得工業生產許可證(QS),也可以按照藥品、保健食品申報取得保健品生產資質。但兩相對比之下,申報食品所花費的時間、費用都要少很多。

但與此同時,某些食品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通過虛假宣傳,突出其療效,謀取暴利。而有的具備保健食品資質的生產企業卻因為某些限制,銷售情況並不理想。很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行業問題。

針對這種狀況,去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發布了《關於印發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方案的通知》,治理包括「未經許可生產食品和保健食品、經營食品和保健食品、進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為」「食品和保健食品標籤虛假標識聲稱行為」「利用網絡、會議營銷、電視購物、直銷、電話營銷等方式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為」「未經審查發布保健食品廣告以及發布虛假違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行為」等亂象。

業內人士指出,該通知治理內容覆蓋面更為廣泛,在加強保健食品監管的同時,對於一些未經許可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的行為也列入治理範圍之內,進一步加強對食品、藥品的全面監管,擴大監管範圍,這將是未來保健品領域監管的方向。

責任編輯:馬蓉蓉

相關焦點

  • 保健食品門裡嚴門外亂:到是食品還是藥品
    如果是保健食品為什麼沒有「小藍帽」(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一方面怕父親受騙,一方面也擔心父親的身體,張偉明決定「調查」Ki多醣體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  食品還是藥品  「調查的初衷是怕父親被騙錢。」張偉明覺得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可能這麼高,「父親購買的Ki多醣體產品每盒標價1290元,產品配料顯示為沙棘、人參等。」
  • 保健食品:臆想中的補品
    作為一個泛在的概念,保健食品、保健藥品、保健化妝品、保健用品等都可以歸類在「保健品」的名下。只不過是,時下人們最關心、市場最火爆、專家最「頭疼」的,當屬保健食品(下文中「保健品」如無特別標註均指保健食品)。   該不該給老人買保健品?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吃保健品?買保健品如何防止被騙?市場上熱炒的瑪咖、黑枸杞、冬蟲夏草……到底有沒有宣傳中的那麼神?
  • 海外代購保健食品魚龍混雜
    同時,隨著市民生活水準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海外代購保健食品也越來越「熱」。市食藥監局提醒大家,假冒進口保健食品泛濫,在網上代購具有很大的風險。  五花八門的海外保健食品佔滿朋友圈   「一打開微信的朋友圈,天天都被澳洲代購的鈣片、維生素、蜂膠等各種保健食品信息刷屏。」
  • 世界各國的保健食品監管
    食品夥伴網訊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介於普通食品和藥品之間。與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可以聲稱特定的保健功能,有每日服用量。又不同於藥品,保健食品主要用於調節人體機能,不能宣稱以治療為目的。鑑於保健食品的特殊地位,各國對其監管各不相同。
  • 為什麼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物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鄭州的劉奶奶散步時拿到社區志願者遞來的一張宣傳單,上面寫著「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警示語,劉奶奶對社區志願者說,自己一直有個疑問,自古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能不吃藥就不吃,保健食品是食品,多吃點沒關係,還能改善身體狀況,周圍有很多同齡人都是長期吃保健食品,少吃藥或不吃藥。
  • 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的科學認知(五)
    27、什麼是真菌類保健食品?  根據我國現行有效的《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真菌類保健食品係指利用可食大型真菌和小型絲狀真菌的子實體或菌絲體為主要原料、可添加必要輔料製成的、並經註冊或備案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產品。  28、真菌類保健食品的種類?
  • 保健食品(益生菌及真菌類)的科學認知(七)
    34、靈芝類保健食品長期服用是否有副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靈芝性平、味苦、無毒」,現代毒理學評價和臨床試驗均表明,在規定劑量範圍內服用靈芝及其產品無明顯毒性,且靈芝類保健食品在申報過程中均須通過保健食品的毒理學評價,保障其安全性。
  • 保健食品「五行幹細胞」宣稱能治病 5涉案人員被海澱警方拘留
    民警接報後趕到現場一看,原來事主肖先生在北京某藥店被店內所謂的「專家」診斷出心肝脾肺腎有病變,並被推薦購買店內新款保健食品「五行幹細胞」,稱能治療疾病,一個療程費用為19900元。就在肖先生帶著店內人員到家裡取錢時,被居委會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並報了警。
  • 保健食品原料介紹之輔酶Q10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8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輔酶Q10等五種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備案產品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該徵求意見稿對5種保健食品原料備案產品作了具體要求,那麼這五種原料是什麼,在哪些方面有應用,法規要求是什麼,國外的監管情況如何,食品夥伴網註冊部帶大家一一了解,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輔酶
  • 進口保健食品備案情況那些事(上篇)
    食品夥伴網訊 保健食品備案信息系統於2017年5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自備案系統運行以來已有2年時間,食品夥伴網註冊部對2年內進口保健食品備案情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我們將以上、中、下三篇的形式為大家展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進口保健食品備案情況那些事(上篇
  • 武漢市抽檢保健食品150批次樣品 全部合格
    520ml/盒 35%vol2017-11-16保健食品258ml/瓶 35%vol2018-12-08保健食品500ml/瓶 38%vol2018-11-22保健食品250毫升/罐2019-03-22保健食品
  • 《輔酶Q10等五種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解讀
    普通食品原料納入保健原料目錄的使用監管問題的解讀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中的原料、用量、功效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原料目錄的制定,有助於規範保健食品產品管理,為實施註冊與備案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奠定良好基礎。雖然部分普通食品原料納入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中不僅規定了原料名稱,還規定了原料的用量和對應的功效,因此,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原料及用量和對應的功效只能用於保健食品生產,不能用於其他食品生產。
  • 冬蟲夏草長生膠囊等20種保健食品廣告違規
    2011-11-28 12:24:37   來源:新華網   [大中小]  新華網專電(記者王思海)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25日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違規保健食品廣告監測結果,冬蟲夏草長生膠囊等20種保健食品廣告嚴重違規。
  • 國家藥監局曝光84種保健食品的違法廣告
    新華社北京3月9日專電(記者 陳玉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布了今年第一期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公告及違法醫療器械廣告公告,對發布違法廣告的一批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進行了曝光。    據記者了解,本期曝光的違法保健食品廣告是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監測發現的,而違法醫療器械廣告是去年8月至12月期間監測發現的,共涉及中研通牌喜來慶膠囊、寧紅瘦身含片、百邦牌快邦片等84種保健食品,以及納米銀鼻咽噴霧器、華漢針神牌診療健身儀、鼻炎一貼靈等91種醫療器械。
  • 國家藥監局曝光假冒保健食品
    國家藥監局今天曝光了「7色瘦」等假冒保健食品。這些保健食品中,有些違法添加了化學藥物,有些標示有某些成分,實際上卻沒有檢出。國家藥監局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這些產品,一經發現違法產品,可以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查詢保健食品的許可信息。
  • 果蔬功能因子及保健食品的發展
    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食品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和對保健食品的需求日趨增長,果蔬中的活性成分所具有的眾多生理生化功能引起了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果蔬保健食品的研究成為當前食品工業發展的熱點。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多糖作為一類重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廣泛存在於日常食用的果蔬當中,資源十分豐富,所以果蔬多糖的研究開發極具潛力。
  • 中山市食藥監局抽檢50批次保健食品 全部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期,中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中山市範圍內經營的保健食品進行第一期監督抽檢,具體包括減肥類、改善睡眠類、輔助降血糖類、緩解體力疲勞類等8個種類的保健食品共50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0批次,不合格樣品0批次。
  • 保健食品詐騙的10大套路,趕緊告訴家中老人!
    保健食品詐騙的10大套路,趕緊告訴家中老人!   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滿目   那麼,究竟什麼是保健食品?
  • 明年起,保健食品包裝必須印上「不是藥物」
    保健食品包裝必須印上「不是藥物」  警示語黑體字印刷所佔面積不得小於20% 明年起實施  明年起,「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用語區應當位於最小銷售包裝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佔面積不應小於其所在面的20%,使用黑體字印刷。
  • 保健食品25種成分檢驗方法徵求意見 色譜挑大梁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徵求《保健食品衛生學理化檢驗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本規範規定了保健食品和原料的衛生學技術要求的檢驗項目及方法,適用於保健食品的註冊、覆核和備案檢驗、監督抽驗、風險監測及常規檢驗項目的確定和方法的選擇。徵求意見截止到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