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某物流公司職員張偉明(化名)出差的時間多於在家。
年初的一天,張偉明回家發現父親正在拆快遞。正當他納悶兒父親什麼時候學會網購時,他看到包裹裡掉出來多盒名為馬利來Ki多醣體的產品。
原來,父親從去年檢查出肺部有鈣化點後,便開始關注養生。聽父親說,他通過一位網上認識的朋友購買了近萬元的馬利來Ki多醣體「套餐」。這位朋友宣稱,這款Ki多醣體有免疫功能,肝癌、肺癌晚期患者,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Ki多醣體是否有這麼大的效果?如果是保健食品為什麼沒有「小藍帽」(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一方面怕父親受騙,一方面也擔心父親的身體,張偉明決定「調查」Ki多醣體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
食品還是藥品
「調查的初衷是怕父親被騙錢。」張偉明覺得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可能這麼高,「父親購買的Ki多醣體產品每盒標價1290元,產品配料顯示為沙棘、人參等。」
多番查詢後,張偉明了解到該款Ki多醣體是由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的。
該公司網站顯示「本產品從未授權任何經銷商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張偉明遂撥打其熱線電話,該公司人員稱:「如果要進一步了解產品或者購買產品,需要添加其微信,只有加上微信才能進一步指導使用。」
上述人員在微信上將馬利來公司的宣傳片和一些介紹發給張偉明。 張偉明發現,該公司工作人員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是一些「治療」案例。例如,名為周謀琴的白癜風患者的治療照片上標註著,該患者患白癜風已有15年,吃Ki多醣體後「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效果,皮膚在一天天修復改變」。
除了白癜風患者外,微信朋友圈還顯示了乳腺癌、肝癌、肺癌晚期患者的微信對話截圖,患者稱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張偉明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該款Ki多醣體只獲得了國家食品生產許可,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7年,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曾對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處罰決定書顯示,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曾在其公司網站上宣傳產品「Ki多醣體」具有修復受損肝細胞、抑制病毒增生、促進肝臟新陳代謝等治療、保健功效,實際上當事人銷售的「Ki多醣體」為一款普通食品(固體飲料),上述宣傳內容虛假。案發後,當事人已對相關網頁進行了整改。
張偉明注意到,5月15日,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官網上發出聲明,稱馬利來是生產「藥食同源」食品的企業,不是藥企:「我公司產品不具備任何治療功效,只作用於輔助調節。嚴令禁止對我公司產品功效進行誇大虛構的宣傳行為。代理商在銷售過程中,宣傳內容嚴禁含有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內容。如若含有此類行為,所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由當事人自行承擔,與公司無關。」
「既然發表了免責聲明,那麼公司人員微信裡的宣傳內容又是怎麼回事?」張偉明很是納悶兒。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告訴張偉明,雖然公司稱個人在銷售過程中涉及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宣傳與公司無關,但個人如果與公司是僱傭關係,公司發現員工行為應有責任加以制止和糾正,如果沒有,則公司應負連帶責任。但如果銷售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宣傳,並不能確定其與公司存在勞務關係,有可能是獨立的承包商、代銷人員,這種情況下公司不承擔連帶責任。
打保健品的「擦邊球」
在「摸底」的同時,張偉明也注意到目前多數食品宣傳涉及宣傳功效。張偉向法治周末記者展示了一些網友推薦的茶葉、減肥等多款「保健食品」。
就在幾天前,某位「中醫世家」朋友劉華(化名)向其推薦了一款叫做「金瀝竹天使」的產品。
劉華稱,該產品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茶葉,而是將中藥配成茶包的一種茶療飲品。劉華微信朋友圈的圖文顯示,「金瀝竹天使」具有降血糖和減肥特殊功效,治好了高血糖,由於療效顯著,逐漸被從醫多年的父親認可。當問及該產品到是否是保健食品時,劉華稱:「藍帽現在已經爛了,這個產品不用擔心,我們各種手續程序都合法。」
「我吃了3盒瘦了18斤,酥咔餅乾真好。」另一位朋友向張偉明推薦一款叫做「酥咔」的產品,聲稱功效顯著,「最大特點是酥咔餅乾不是藥物,而是一種代餐食品。」
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
劉學聰:保健食品不是「神藥」 不能被妖魔化
售價百餘元成本一兩元 非法保健食品如何流向全國?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推進會
揭秘三無保健食品產業鏈:「療效明顯「因添加違禁藥物
浙江對老年保健食品 推銷虛假宣傳下重手獲利48750元 罰款100萬元
搜索更多: 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