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門裡嚴門外亂:到是食品還是藥品

2021-01-07 紅商網

資料圖。

  北京某物流公司職員張偉明(化名)出差的時間多於在家。

  年初的一天,張偉明回家發現父親正在拆快遞。正當他納悶兒父親什麼時候學會網購時,他看到包裹裡掉出來多盒名為馬利來Ki多醣體的產品。

  原來,父親從去年檢查出肺部有鈣化點後,便開始關注養生。聽父親說,他通過一位網上認識的朋友購買了近萬元的馬利來Ki多醣體「套餐」。這位朋友宣稱,這款Ki多醣體有免疫功能,肝癌、肺癌晚期患者,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Ki多醣體是否有這麼大的效果?如果是保健食品為什麼沒有「小藍帽」(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一方面怕父親受騙,一方面也擔心父親的身體,張偉明決定「調查」Ki多醣體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

  食品還是藥品

  「調查的初衷是怕父親被騙錢。」張偉明覺得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可能這麼高,「父親購買的Ki多醣體產品每盒標價1290元,產品配料顯示為沙棘、人參等。」

  多番查詢後,張偉明了解到該款Ki多醣體是由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的。

  該公司網站顯示「本產品從未授權任何經銷商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張偉明遂撥打其熱線電話,該公司人員稱:「如果要進一步了解產品或者購買產品,需要添加其微信,只有加上微信才能進一步指導使用。」

  上述人員在微信上將馬利來公司的宣傳片和一些介紹發給張偉明。  張偉明發現,該公司工作人員的微信朋友圈裡都是一些「治療」案例。例如,名為周謀琴的白癜風患者的治療照片上標註著,該患者患白癜風已有15年,吃Ki多醣體後「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效果,皮膚在一天天修復改變」。

  除了白癜風患者外,微信朋友圈還顯示了乳腺癌、肝癌、肺癌晚期患者的微信對話截圖,患者稱服用多醣體後得到了康復,甚至「全部康復」。

  張偉明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該款Ki多醣體只獲得了國家食品生產許可,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7年,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曾對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處罰決定書顯示,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曾在其公司網站上宣傳產品「Ki多醣體」具有修復受損肝細胞、抑制病毒增生、促進肝臟新陳代謝等治療、保健功效,實際上當事人銷售的「Ki多醣體」為一款普通食品(固體飲料),上述宣傳內容虛假。案發後,當事人已對相關網頁進行了整改。

  張偉明注意到,5月15日,馬利來實業有限公司官網上發出聲明,稱馬利來是生產「藥食同源」食品的企業,不是藥企:「我公司產品不具備任何治療功效,只作用於輔助調節。嚴令禁止對我公司產品功效進行誇大虛構的宣傳行為。代理商在銷售過程中,宣傳內容嚴禁含有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內容。如若含有此類行為,所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由當事人自行承擔,與公司無關。」

  「既然發表了免責聲明,那麼公司人員微信裡的宣傳內容又是怎麼回事?」張偉明很是納悶兒。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告訴張偉明,雖然公司稱個人在銷售過程中涉及治療性保證、說明治癒率等宣傳與公司無關,但個人如果與公司是僱傭關係,公司發現員工行為應有責任加以制止和糾正,如果沒有,則公司應負連帶責任。但如果銷售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宣傳,並不能確定其與公司存在勞務關係,有可能是獨立的承包商、代銷人員,這種情況下公司不承擔連帶責任。

  打保健品的「擦邊球」

  在「摸底」的同時,張偉明也注意到目前多數食品宣傳涉及宣傳功效。張偉向法治周末記者展示了一些網友推薦的茶葉、減肥等多款「保健食品」。

  就在幾天前,某位「中醫世家」朋友劉華(化名)向其推薦了一款叫做「金瀝竹天使」的產品。

  劉華稱,該產品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茶葉,而是將中藥配成茶包的一種茶療飲品。劉華微信朋友圈的圖文顯示,「金瀝竹天使」具有降血糖和減肥特殊功效,治好了高血糖,由於療效顯著,逐漸被從醫多年的父親認可。當問及該產品到是否是保健食品時,劉華稱:「藍帽現在已經爛了,這個產品不用擔心,我們各種手續程序都合法。」

  「我吃了3盒瘦了18斤,酥咔餅乾真好。」另一位朋友向張偉明推薦一款叫做「酥咔」的產品,聲稱功效顯著,「最大特點是酥咔餅乾不是藥物,而是一種代餐食品。」

共2頁 [1] [2] 下一頁  第1頁第2頁

劉學聰:保健食品不是「神藥」 不能被妖魔化

售價百餘元成本一兩元 非法保健食品如何流向全國?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召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推進會

揭秘三無保健食品產業鏈:「療效明顯「因添加違禁藥物

浙江對老年保健食品 推銷虛假宣傳下重手獲利48750元 罰款100萬元

搜索更多: 保健食品

相關焦點

  • 保健食品「門裡嚴門外亂」
    如果是保健食品為什麼沒有「小藍帽」(保健食品的專用標誌)?一方面怕父親受騙,一方面也擔心父親的身體,張偉明決定「調查」Ki多醣體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食品還是藥品「調查的初衷是怕父親被騙錢。」張偉明覺得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可能這麼高,「父親購買的Ki多醣體產品每盒標價1290元,產品配料顯示為沙棘、人參等。」
  • 食品、藥品、還是保健品?起底冬蟲夏草
    (資料圖片)良 耳作每千克價格高達幾十萬元,冬蟲夏草到底是食品,藥品,還是保健品?身份之謎儘管冬蟲夏草的身價一路飛漲,但它是食品,藥品,還是保健品?其身份撲朔迷離。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了冬蟲夏草,但張貴君表示:「收錄了只能說明它是中藥材,但藥材和藥品還不是一回事。藥材不能講功效,只有藥品才能講功效,而藥品對應什麼疾病,要有實驗藥理學驗證,對人體的作用應該通過臨床實驗來驗證。」
  • 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7年保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承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央轉移地方任務,根據《青海省2017年保健食品安全抽檢(國抽)計劃》,抽取本省生產企業生產的保健食品進行常規檢測,23批為合格產品(詳見附件),現予通告。
  •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3月,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教育、衛生、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聯合檢查4家學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重點對企業的資質證明、採購儲存、加工過程、冷鏈運輸、留樣管理、餐具清洗消毒、從業人員體檢培訓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當場指出並責令整改。5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溫州市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6月~9月,專項整頓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物及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廣告。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7年度食品藥品監管統計年報
    3.保健食品生產許可情況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共有保健食品生產許可證2317件。   (二)藥品生產和經營許可情況   1.藥品生產許可情況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共有原料藥和製劑生產企業4376家。
  • 工商總局曝光16則藥品醫療和保健食品虛假廣告
    本報訊 (記者廖愛玲)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公布16則嚴重違法廣告,涉及藥品、醫療和保健食品。  此次發現的廣告違法形式大致相同,多是篡改廣告審批內容,用新聞報導或使用患者、專家的名義,誇大功效宣傳。其中「仁青芒覺」藥品本屬禁止在大眾媒體發布的處方藥,卻打著北京協和醫院等16家醫療機構和3位患者的名義,稱「1盒見效」。
  • 冬蟲夏草是食品還是藥品?消費者索要十倍賠償被駁回
    冬蟲夏草身價不菲,那麼它到底是食品還是藥品呢?日前,吳中法院受理了一起關於冬蟲夏草的消費糾紛案件。消費者劉某認為,自己購買的冬蟲夏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向藥店主張十倍賠償。消費者能贏嗎?
  • 食品藥品應急常識_蚌埠市人民政府
    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I級)四個級別。 四、食品藥品安全事件處置的程序有哪些?其他可能導致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敏感信息。 六、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哪些方面? 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摻假和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 株洲市食藥監局「揭秘」食品藥品檢驗全過程
    紅網時刻10月28日訊(株洲分站記者 鍾娉 通訊員 王海波 李蘭英)懷疑生活中食品藥品不合格怎麼辦?平時食藥部門是怎麼檢測食品藥品的?今日,為宣傳貫徹科學飲食和安全用藥理念,增強公眾飲食用藥安全信心,株洲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舉行食品藥品檢驗開放日活動。社會公眾代表、學生代表、媒體代表約40餘人參加活動。
  • 浙江發布食品保健食品銷售欺詐十大典型案例
    記者了解到,這些典型案例將在已啟動的全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百場」宣傳活動中,以微電影、知識展覽、科普講座等形式傳播,旨在讓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提高防範意識和能力,從源頭上遏制虛假宣傳高發勢頭。  【浙江食品保健食品銷售欺詐十大典型案例】  一、廣播電視報讀者俱樂部派發福利?
  •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推出藥品安全信息查詢系統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今日與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搜尋引擎技術應用於藥品信息領域,上線了藥品類網頁搜索平臺、官方曝光臺、醫藥助手等產品,這意味著公眾可在線查詢藥品官方認證信息,讓假劣藥品和非法網絡藥店無處遁形。
  • 世界各國的保健食品監管
    食品夥伴網訊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介於普通食品和藥品之間。與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可以聲稱特定的保健功能,有每日服用量。又不同於藥品,保健食品主要用於調節人體機能,不能宣稱以治療為目的。鑑於保健食品的特殊地位,各國對其監管各不相同。
  • 12331到底多神秘 記者探訪省食品藥品信息與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全天候  「您好,這裡是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熱線……。」走進安徽省食品藥品信息與舉報中心,一片繁忙景象,電話鈴聲此起彼伏。  目前,安徽省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系統已經覆蓋全省各市、縣,擁有坐席140個。24小時專人受理投訴舉報。
  • 保健食品:臆想中的補品
    本報記者 趙廣立 張文靜   9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廣告法》正式實施,規定:「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不允許代言」;一個月後,「史上最嚴」的新版《食品安全法》也正式實施。   食品營養專家:要營養品而非保健品   「一定不要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亂吃』,因為保健品有可能還有副作用。」   作為營養學方面的科普明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經常被問到一些關於保健品的問題。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保健品的問題最讓她「無言以對」。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式上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查詢平臺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正式上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查詢平臺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1 09:43 來源: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為進一步落實總局《關於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要求,方便社會各界查詢了解具體產品信息,總局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查詢平臺。
  • 邵陽:發現食品藥品質量可疑 請撥12331投訴舉報
    紅網時刻邵陽3月29日訊(通訊員 王韜)3月29日,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主題宣傳暨「護老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今年,邵陽市將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繼續深入開展以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目的的「護老行動」,加大宣傳力度,把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欺詐老年人行為作為重點內容來整治,力爭為老年群眾營造一個放心安全的食品、保健食品消費環境。
  • 海外代購保健食品魚龍混雜
    昨天,市民尹女士非常無奈地告訴記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裡已經看不見朋友們隨發的生活日記,滿滿的都是保健食品廣告。    記者在尹女士的朋友圈裡發現,至少有6位朋友在做澳洲保健食品代購,且都保證自己是澳洲直郵,價格也不貴,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我從來都沒有買過,因為我覺得這些保健食品外包裝上全是英文,自己也看不懂,誰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會不會吃出問題?」尹女士說。
  • 食藥監總局:食品藥品案件查辦要「處罰到人」
    食藥監總局:食品藥品案件查辦要「處罰到人」 2017-08-22《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案件查辦工作的意見》。
  •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抽樣檢驗實施辦法
    )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統籌規範全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以下統稱食品藥品)抽樣檢驗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 山西省市場監管局公布食品、藥品違法典型案例
    日前,山西省市場監管局將2019年6月以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辦的部分食品、藥品違法典型案例向社會進行了公布。二、陽泉市盂縣查處山西某煤焦化有限公司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使用黴變生蟲、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從事餐飲服務案基本案情: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執法人員對當事人進行了檢查,發現當事人食堂在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情況下從事餐飲服務,且食堂經營環境髒、亂、差,無防蠅、防塵、防鼠等設施,從業人員現場未能提供健康合格證明,使用黴變生蟲、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