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2014-12-04 11:27:02來源:成都日報作者:責任編輯:葉攀

  iPS細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它的全稱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一種通過對成體細胞進行重編程獲得的幹細胞,其巨大潛能可媲美胚胎幹細胞,幾乎能發育成所有種類的細胞。在未來,應用iPS細胞可實現人工造血,可用於組織、器官的修復,甚至可利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組織、器官。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教授,因在研發和應用誘導iPS細胞領域作出的貢獻,而榮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這種位於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理念,在成都迎來了技術上的突破。近日,位於成都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經過兩年研究攻關,在掌握iPS細胞技術的基礎上,又成功開發出高效的臍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iPS細胞技術,實現了國內領先並與國際同步的水平。

  可建立疾病模型

  不用胚胎細胞突破倫理桎梏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是一種通過對成體細胞進行重編程,而獲得的媲美於胚胎幹細胞,能自我更新增殖並具化為所有種類細胞潛能的幹細胞。這種細胞可用於建立疾病模型,研究各類疾病的致病機理,可幫助醫生進行藥物篩選,便於醫生根據患者的個體特性針對性地使用藥物。「從理論上講,這種技術可應用於漸凍症、血友病等多種嚴重疾病的治療。主要方式是把患者的體細胞提取出來,然後製作成病人自己的iPS細胞,再把這個細胞分化成相對應的疾病細胞。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用這個疾病細胞,在患者體外進行致病機理的研究,或是進行藥物篩選。」iPS細胞高級研究員鄒慶說。

  他認為,經過不斷研究和完善,iPS細胞未來還可實現人工造血,用於組織、器官的修復,甚至可以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組織、器官。更重要的是,與胚胎幹細胞技術不同,iPS細胞技術不使用胚胎細胞或卵細胞,而是用自身的體細胞誘導產生,所以不存在倫理上的問題,而且也不會有免疫排斥的問題。今年9月,日本已開始iPS細胞治療滲出性老年黃斑變性的臨床試驗研究,這項研究也受到了全世界醫學領域的高度關注。

  開發新技術

  利用臍帶血成功製作iPS細胞

  近期,這項前沿技術的研究在成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和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聯合實驗室」傳來捷報,歷經兩年潛心攻關之後,在掌握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技術的基礎上,實驗室又成功開發出高效的臍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iPS細胞技術。

  據鄒慶介紹,在這樣的技術中,聯合實驗室以消化吸收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iPS細胞技術為發軔,通過持續改進創新,又成功開發出高效的小量臍血單個核細胞重編程iPS細胞技術。該技術較前者實施周期更短,取材更方便、成功機率更高,因採用非整合質粒進行重編程,安全性更有保障,所獲的iPS細胞應用潛力更大。這種方法可以僅用1至2毫升臍帶血來源的單個核細胞順利作成iPS細胞,在技術上實現了國內領先並與國際同步的水平。

  鄒慶說,伴隨iPS細胞技術的發展,諸如疾病再生醫學治療、定製疾病模型建立、分子藥物篩選及個體化基因矯正,人工造血等等,都有希望逐一成為現實。記者 楊甦 文/圖

相關焦點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泰安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實現再突破
    泰安市中心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實現再突破 2021-01-07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治療白血病時或可利用該技術製造大量造血幹細胞,代替骨髓移植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 日宣布已掌握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
    新華網東京2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的技術。醫生未來在治療白血病時,有望利用這種技術製造大量造血幹細胞,從而代替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位於骨髓中,可以分化為紅細胞和白細胞。
  • 科學家製成人工造血幹細胞 血液病治療或現突破
    【財新網】(記者 吳靖)日前,生命科學界獲得一項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工造血幹細胞。這項成果,有望讓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利用自身組織培養的健康細胞進行治療,而不再依賴骨髓移植作為最後的治療手段。  造血幹細胞是目前治療血液病的重要物質。
  • 成都又實現一「核工程」,國內將迎來「人工太陽」,美國表示羨慕
    而且核能作為一種特殊的化學能,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相對比較少,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這一「核工程」的實現,是國內對於核能利用和研究的又一次飛越,意義重大。 這個核裝置就建設在四川的成都,已經實現了首次放電,運行狀況也相對穩定,而且這一裝置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核聚變裝置,對於國家能源戰略有重大意義。
  • 基因敲除實現造血幹細胞穩定重建
    日前,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幹細胞移植科與北京大學、北京佑安醫院合作,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 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 廈門文昌魚數量增長
    ­  近年,前埔—黃厝海域文昌魚棲息密度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文昌魚數量出現增長,這主要得益於文昌魚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並開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主管部門強有力的保護區管理。­  文昌魚人工繁育曾被業內人士公認為高技術難度之事。檢索文獻報導可知,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國內外許多知名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該技術。
  • 我國利用幹細胞研製「人工血液」,能解決「血荒」嗎?
    、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   基於幹細胞技術的「人工血液」研發是指利用幹細胞的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通過細胞工程的技術,在體外模擬或部分模擬體內的造血過程(包括基質細胞的支持和造血生長因子的調控等),對幹細胞進行體外擴增、定向誘導分化、功能激活與調控等,在短時間內大量獲得早期造血幹/祖細胞及各階段的造血前體細胞,以及定向誘導擴增大量的紅細胞以及巨核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功能性血細胞和免疫活性細胞,並可對部分細胞的功能進行激活和調控
  •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攜手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攻關造血幹細胞
    該集團以「讓細胞改變生命的長度和豐度」為使命,通過細胞健康、細胞藥物和細胞醫療多方面布局,建立了全球首個涵蓋基礎研發、診斷檢測、細胞儲存、細胞藥物、細胞臨床應用的閉環產業鏈,並以「白澤計劃」的實現為根本目標,致力於研發療效達到國際領先、且中國人能夠用得起的癌症免疫治療技術及產品。目前,細胞產業正處於爆發期的前沿,這關鍵突破有極大可能在未來5-10年內實現。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近期,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發布了幹細胞市場規模分析報告(2019-2025年),其中的產業透視部分有這樣一組數據:在2005年至2013年間,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已經增加了300%。這則數據不僅展示了幹細胞治療的巨大前景,也讓人看到了這種療法的發展。
  • 用愛為生命接力,寧波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105例
    9月19日,在寧波舉行的浙江省「致敬600例我們再出發」慶祝第六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公益宣傳系列活動上,一封來自造血幹細胞受捐者家屬的來信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截至今日,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入庫志願者已經達到9.3萬餘人,實現捐獻610例。其中,寧波於今年6月實現100例捐獻,截至今日累計捐獻105例。
  • 科學家實現用人體皮膚直接造血
    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造血方法,可將人體皮膚直接轉變為血液。這一醫學突破可能為癌症治療和病人手術過程中的輸血帶來新的血源。
  • 胚胎技術重大突破 未來也可人工製造?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將兩種小鼠幹細胞混合併放置在一個三維支架上,在模仿子宮內條件的有化學物質的容器內長了四天,細胞形成了存活的小鼠胚胎結構。這一突破被稱為生物工程中的「傑作」,科學家們最終將可以在不需要精子或卵子的前提下,在實驗室裡培育出人工胚胎。
  • 首屆生物抗衰及兩性細胞健康技術論壇在成都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17日,由成都國科萊恩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北聯生物集團、新華醫療成都康福腎臟病醫院聯合舉辦的2020成都首屆生物抗衰及兩性細胞健康技術論壇在成都鉑韻·錦江賓館成功舉行。會議上,成都國科萊恩大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長黃焰發表致辭,用自己親身的經歷講述了創辦國科萊恩大健康管理中心的初衷和理念。目前健康中心服務項目有智能醫生體檢、基因檢測、血液淨化、三氧大自血免疫力療法、肝膽排毒、螯合排毒、幹細胞儲存、生發細胞、骨動力細胞、兩性細胞、童顏細胞、睡眠管理等。
  • 韓國植物幹細胞技術將落地成都
    隨著世界植物幹細胞生物技術的突破,人參等名貴中藥材已能「飛入尋常百姓家」。近日,擁有84項專利技術的韓國榮雨植物幹細胞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榮雨來到成都,與醫學專家、企業家等共同分享他的植物幹細胞平臺性技術研發過程,並表示該項技術的成果將落地成都。
  • 工程師揭秘「成都造」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全國最快速度,可實現...
    1月7日,成都迎來2021年第一場雪。同一天,在位於成都市新都區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全國首列基於5G車車通信全自動駕駛的時速160km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下線。「這是全國速度最快的市域A型列車。」中車成都公司高級工程師陳爭現場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就市域列車來看,目前全國時速最高為140km,同樣誕生於成都,如成都地鐵17、18號線,而該A型列車實現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