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成都實現iPS細胞技術突破 未來可實現人工造血 2014-12-04 11:27:02在未來,應用iPS細胞可實現人工造血,可用於組織、器官的修復,甚至可利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組織、器官。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教授,因在研發和應用誘導iPS細胞領域作出的貢獻,而榮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這種位於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理念,在成都迎來了技術上的突破。
-
成都至舊金山通航 成為國內第四個直飛美國城市
這是成都第一條跨越太平洋的航線,同時也是中國中西部首條直通美國的航線,由波音787夢幻客機執飛的該條航線,將創造了數個「第一」。屆時,成都也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第四個實現真正直飛美國的內地城市,為成都打造國家級航空樞紐增添了一枚極為重要的砝碼。
-
航空發動機葉片將實現成都造
航空發動機葉片將實現成都造 本報記者 羅向明 為該領域全球最完整產業鏈項目 本報訊 (記者 羅向明)再過幾年,波音、空客等大飛機發動機上有可能出現成都造的葉片。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山洞,重慶816地下核工程洞
816地下核工程,位於重慶涪陵區白濤鎮,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相信山下洞中竟隱藏的這個世界奇觀。816地下核工程前身是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地下核工廠。2002年的時候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2016開始對外營業。
-
軍事絕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見人世
「816地下核工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人工奇蹟,這個位於重慶涪陵大山中的洞體,從1966年開始修建,計劃用於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主要生產核裂變材料鈽239(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整個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據說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還能抵抗8級大地震的破壞。
-
我國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
可控核聚變需要超高溫、超高密度等條件,多採用先進託卡馬克裝置,通過超強磁場將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約束在真空室內,達到反應條件。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實現方法,建造模擬實驗平臺。HL-2M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擬核聚變研究裝置。
-
成都大學校長迎來好消息,真相將大白,網友:白高興了一場
最近這一個多月以來,成都大學賺足了大家的眼球,熱度超過了任何一所高校,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情,這是因為該校的校黨委書記一個多月前用自殺來控訴王清遠校長,一時之間公眾紛紛指責校長。畢竟人命關天,而且還發生在知識分子的身上,雖然王清遠沒有作出正面回應,但他已經盡顯疲態。
-
黃海所實現國內首次狼鰻人工繁育
    8月15日訊 日前,黃海水產研究所與青島、煙臺等地院所和企業合作研究的「狼鰻人工繁育技術」通過了專家的現場驗收。這是國內狼鰻人工繁育首次取得成功,此前只能靠捕撈野生資源的珍稀魚類有望迎來廣闊的產業化前景,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
成都上空將升起首顆「人造月亮」?看看美俄為何都慘敗
這家研究會表示,最晚到2022年,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有望實現,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就將發射升空,如果一切順利,2022年將再發射三顆。 「3面巨大的反射鏡將等分360度的軌道平面,3顆『月亮』交替運行可實現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覆蓋地表3600—6400平方公裡的範圍。」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1994年,成都開始對城市中的主要溼地————府南河大規模的治理工作。在府南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同時,1997年春天,根據美國環境藝術家貝西·達蒙女士的創意,中美韓三國環境專家共同設計、成都市人民政府投資3000萬元、佔地2?8萬平方米的成都活水公園在府南河畔開工,於次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保護」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境公園。
-
「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
成都迎來又一國際機場,總投資達777億元,預計2020年開通
這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同時還極大的加強國內之間、國際之間的經濟來往,文化交流,促使地區間更加繁榮昌盛。就像在我國人們心中非常具有分量的四川成都,又將迎來第二座國際機場。這機場一落座、一開通、投入運營好後,將給成都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當地的旅遊業又會更上一層樓。我們一起來看看,成都迎來又一個國際機場,總投資高達777億元,預計2020年開通!
-
太陽正迎來「休眠期」2020年後太陽黑子或將消失數年
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15日報導,科學家稱太陽正在迎來一次罕見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後太陽黑子將持續消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這有可能使地球出現一次迷你冰川期。
-
繼奔月工程後,中國「人造太陽」也將突破,美科學家感嘆:太快了
」工程也迎來了重大突破。中國「太陽工程」迎來突破日前,核工業西南研究院宣布,建立在成都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實現了首次放電,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完全自主地掌握了託卡馬核聚變裝置的設計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 或將於10月初正式上市
今日(9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永仁心公司了解到,其是在2014年從日本引進的「永仁心」項目,目前仍是通過從日本進口零部件,再在中國進行生產組裝,後續則會考慮實現零部件的國產化;而在獲得上市許可之後,「永仁心」人工心臟初步預計將在今年10月初正式上市。
-
成都有望「聯手發展」的兩縣市,若能成功,或將迎來新機遇
文/情感舵手梁菲菲(歡迎個人轉載與收藏)陪你聊情感,隨你看時光近年來,成都在自身的發展上風生水起,而且名氣也大漲。成都在近期的發展上頗受關注,且在自身的經濟層面的發展也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主要在於當地在交通建設方面的發展減緩了人們出行的壓力,尤其是那些喜好外出旅行、遊玩的人,隨著這裡知名度大漲,旅遊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從而也造就了當地人口數量在逐年遞增。因此,這裡為了加強自身的交通條件,也在不斷的擴建著多樣化的交通工具,甚至於在不久前剛建立了5條地鐵線,在極大限度上引起了大家對於此地的關注。
-
太陽處於百年最安靜狀態或將迎來小冰河期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時期,幾天前,太陽進入「白球模式」,圖中可看到太陽表面沒有明顯的黑子。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狀態,前幾天,太陽進入「白球模式」,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圖像顯示太陽表面沒有較大的黑子。
-
中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圖為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工作人員在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真空室內作業(2019年5月27日攝)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首次放電
今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