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

2020-12-05 二三裡資訊北京

去年9月,調試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新華社發

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該項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HL-2M裝置的成功運行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及未來自主設計、建造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對助推我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參數多高?

等離子體溫度可達1.5億℃

電流強度六倍於上一代

「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可控核聚變需要超高溫、超高密度等條件,多採用先進託卡馬克裝置,通過超強磁場將1億攝氏度的等離子體約束在真空室內,達到反應條件。目前全球在共同探索其實現方法,建造模擬實驗平臺。

HL-2M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擬核聚變研究裝置。該裝置比上一代型號HL-2A更緊湊,等離子體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遠超HL-2A的55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體積三倍於HL-2A,等離子體電流強度六倍於HL-2A,可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將大力提升我國堆芯級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及相關關鍵技術研發水平。

聚變科學所總工程師楊青巍說:「國際上等離子體的磁約束時間大約不到1秒,HL-2M可實現10秒,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磁現象、流體不穩定性、約束湍流等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它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的重要支撐。」

意義何在?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重要裡程碑

在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研製單位,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材料連接與關鍵部件研發、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

以HL-2M裝置建設為牽引,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掌握的特種材料、關鍵設備、極端條件精密製造等關鍵技術,已形成「同步輻射」效應,在航空、航天、電子等前沿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太陽能帶來光與熱,是因為它內部時刻都在進行熱核聚變反應,如果人類可以掌控這種反應,就意味著世世代代將擁有無限的、清潔的能源。因此,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一直致力於打造「人造太陽」。「開發核聚變是解決我國能源戰略需求的途徑,對我國未來能源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表示,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多知道一點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法國、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國科學家持續多年在成都進行聯合研究,並設立「中法聯合實驗周」,推動了全球相關科研進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綜合新華社

原標題:我國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

責任編輯:薛喬(EK001)

來源:北京青年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 在成都建成
    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圖為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安裝調試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時進行真空室吊裝作業。
  • 視窗|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暨首次放電見證活動現場(12月4日攝)。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中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圖為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工作人員在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真空室內作業(2019年5月27日攝)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新華社成都12月4日電(記者謝佼、張超群)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 我國建成最高參數「人造太陽」
    新華社發(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提供)據新華社成都12月4日電 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四川成都建成
    #39;】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 我國「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本報訊記者朱學蕊報導: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核聚變堆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HL-2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
    聊點科技【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新一代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建成
    來源:經濟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4日訊(記者 齊慧)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當天的放電儀式上,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首次放電
    今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國家原子能機構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
  • 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四川成都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記者昨天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昨天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四川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首次放電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號電機、2號電機轉速1480轉每分鐘,系統準備就緒;4號電機轉速400轉每分鐘,系統準備就緒……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等離子體放電實驗開始12月4日14時02分,位於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藍色電光閃爍。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正式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