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造血方法,可將人體皮膚直接轉變為血液。這一醫學突破可能為癌症治療和病人手術過程中的輸血帶來新的血源。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此前的皮膚造血法需要經過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這一中間環節,而他們開發的新方法是直接轉化,不僅過程簡單,而且所得到的血液質量更高。
據介紹,研究人員利用病毒將名為OCT4的基因植入人類皮膚細胞中,然後在含有多種細胞因子的特殊環境中進行培養。這樣,皮膚細胞就可直接變為血液細胞的前體細胞,這些前體細胞又可以生成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三種主要血液細胞。
研究人員在兩年時間裡,用成人皮膚和新生兒包皮反覆進行上述實驗,證實任何年齡的人的皮膚都可以轉化為血液,而且血液功能正常。
過去也曾有研究將皮膚細胞轉化為血液細胞,但過程是先將皮膚幹細胞變成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再將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變成血液細胞,多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這個中間環節。
研究人員說,間接造血法得到的血液細胞中的血紅素功能並不完善,仍停留在「胚胎」而不是「成體」階段,而直接轉化得到的血液細胞含有的是成體血紅素。
此外,通過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得到的血液細胞常常有導致癌症腫瘤的風險,而將直接轉化得到的血液細胞注入實驗鼠體內,沒有發現腫瘤的跡象。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技術醫用前景廣闊。今後一些病人可能將不必為尋找匹配血源犯愁,因為利用自己皮膚就能獲得所需血液。
負責這項研究的米克·巴蒂亞說,首先從這項成果中受益的將是白血病患者。他們需要經常移植含有造血幹細胞的骨髓,但因經常接受放療,其幹細胞可能會像癌細胞一樣發生變異,而來自捐獻者的骨髓則容易引起排異反應。皮膚細胞則不發生任何基因變異,因此可以用患者自身的皮膚細胞製造血液,再移植到患者本人體內。
這種治療方法還可用於接受大劑量化療的癌症患者。化療不僅殺死癌細胞,同時還破壞患者血液系統。因此經常需要暫停化療,以便讓患者免疫功能恢復。這也給了腫瘤恢復和再生的時間,而且再生的癌細胞通常對化療有抗體。如果患者在化療的同時輸入用自己皮膚製造的替代血液,不僅可以繼續進行大劑量化療,而且可以增加永久殺死腫瘤的機會。
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雖然現在實驗室中的各項實驗顯示,這些人造血液細胞具有正常功能,但要真正用於臨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來源:新華網 黃堃/馬丹)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