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我國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歸巢全過程

2021-01-09 國際在線

造血幹細胞移植已被廣泛應用於重大疾病的治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能成功歸巢到造血組織,分化產生全部血細胞類型維持生命。歷時六年攻關研究,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對幹細胞研究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今天(20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造血幹細胞是人體血液系統中維持生命的始祖細胞,但其造血功能需要成功歸巢到特定的造血微環境中才能發揮,由於這一生命過程時空跨度非常大,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所知。歸巢在體內生理情況下究竟如何發生?歸巢的微環境究竟是何種結構?微環境細胞又是如何幫助造血幹細胞歸巢的等一系列關鍵科學原理依然知之甚少,嚴重製約了臨床造血幹細胞移植等相關技術的發展。

經過多年攻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團隊整合了遺傳調控、免疫螢光標記和活體成像等多種技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研究體系,在模式實驗動物體內直接觀測到了新生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過程,首次闡明了造血幹細胞歸巢的時空規律,找到了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歸巢停留的「熱點區域」 及其中特殊的靜脈微血管結構。

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潘巍峻介紹,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種可以在體內識別、並且引導造血幹細胞歸巢的一種巨噬細胞亞型,稱之為「先導細胞」。這類先導細胞是一種從未被定義過的巨噬細胞新亞型,存在於歸巢「熱點區域」附近,它們可以識別進入造血組織的造血幹細胞,並將其引入特定的血管結構中,從而實現造血幹細胞的歸巢。這一原創性科學發現突破了現有理論及研究體系,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具有廣泛的借鑑意義。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陳彤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發現也預示著我們今後在臨床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時候,其實可以採取某種分子細胞機制,靶向地定向誘導造血幹細胞的歸巢,可以大大提高以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功率。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高級編輯娜塔麗·勒波表示,他們的研究史無前例地揭示了造血幹細胞是如何在活動物體內實現歸巢的,這一研究結果有望成為將來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的關鍵。

先導細胞GPS導航 活體成像全記錄

在健康的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仿佛攜帶一部GPS,總能找到其最佳位置。那麼,造血幹細胞歸巢為什麼如此重要?它又是如何實現精準歸巢並發揮其功能呢?

我們每次體檢時都會進行血常規檢查,人體的血液中流動著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個類型的細胞,他們形態各異、各司其職,而這些血液細胞卻有著共同的來源——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可以分化成為血液中各類細胞,因此,其可被應用於血液、免疫和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中。大家都聽聞過白血病這類疾病,大部分原因歸根溯源就是造血機能出現障礙,而醫生通過骨髓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臨床上已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這種血液之源的造血幹細胞在新環境中的狀態,同樣受著其周圍細胞微環境的影響,孟母三遷,擇鄰而居。幹細胞在循環中遊走尋找其最適宜的微環境的過程稱為「歸巢」,只有尋找到自己的「家」,幹細胞才能有效發揮其功能。

潘巍峻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通過活體成像直觀記錄下歸巢各個階段細胞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機制,闡明了該生命過程中不同組織細胞之間的動態協作過程,在分子、細胞水平上讓我們進一步理解造血幹細胞的歸巢過程。(央視記者 帥俊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表造血幹細胞研究突破成果,論文登Nature
    11月19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突破成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員團隊,歷時6年攻關,在世界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開闢了造血幹細胞長時程在體研究的新時代。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在脊椎動物中,造血幹細胞最初由特化的生血內皮通過內皮-造血轉化(EHT)過程產生於胚胎期主動脈-性腺-中腎區,隨後向胎肝(小鼠和人)或尾部造血組織(斑馬魚)遷移並進行擴增,向胸腺遷移以便發育為淋系細胞,最後,向骨髓(小鼠和人)或腎髓(斑馬魚)遷移以維持終生造血。
  • 最前沿丨解讀幹細胞三大機制:(三)歸巢效應
    01歸巢的過程終於,2018年11月20日,國際期刊《nature》以封面形式發表了震驚幹細胞領域的關鍵研究結果,即幹細胞「歸巢」的全過程,並找到了影響幹細胞歸巢的關鍵因素而想要在真正活體內看到幹細胞的歸巢,則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1956年,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託馬斯也由此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奠基人。日前,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高三男生張文馳,犧牲了緊張的高考複習時間,前往北京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疼不疼?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 我科學家高效捕獲稀有造血幹細胞前體
    原標題:我科學家高效捕獲 稀有造血幹細胞前體   近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所屬解放軍307醫院、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解開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揭示其「廬山真面目」,不僅極大地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而且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原始數據
  • ...691個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造血過程的遺傳性原因!
    2020年10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nherited causes of clonal haematopoiesis in 97,691 whole genom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97,691名個體機體的全基因組進行分析揭示了誘發克隆性造血(clonal haematopoiesis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我國科學家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陳愛平 攝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戴欣)我國科學家在愛滋病合併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編輯成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基於CRISPR在人成體造血幹細胞上進行CCR5基因編輯的技術體系,實現了經基因編輯後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人體內長期穩定的造血系統重建,為後續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奠定了基礎。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 上海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調控激素 或可幹預白血病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鄭瑩瑩 高雪蓮)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造血幹細胞前體神秘面紗揭開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唐先武 通訊員俞瑩)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揭開了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
  • 中國科學家在造血幹細胞領域獲歷史性突破
    通過這些數據的挖掘,有望為造血幹細胞體外再生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認識。  這是全球造血幹細胞發育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19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這一重大發現。這是中國血液學工作者首次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
  •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造血幹細胞可以產生體內任何種類的血細胞。
  • 造血幹細胞捐獻到底怎麼做?
    知識科普 健康促進 主辦:滎陽市健康促進辦公室 支持:滎陽市人民醫院 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可分化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還能跨系分化成多種組織器官的細胞,有自我更新、不斷複製、分化、歸巢的特性。
  • 想認識造血幹細胞的小夥伴,請進來...
    而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即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潛能。它不僅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還可跨系統分化為各種組織器官的細胞,因此是多功能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治療惡性血液病,部分惡性腫瘤,部分遺傳性疾病等75種致死性疾病。怎麼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
  •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
    1957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多納爾·託瑪斯發現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體內,可以治療造血功能障礙。這一技術的發現,使多納爾·託瑪斯本人榮獲了諾貝爾獎。 這一技術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並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病的主要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為人類戰勝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
  • 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0000例!這個數字 與生命有關
    15日,中國紅十字會在京發布,我國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1萬例。從1996年首例捐獻以來,我國281萬志願者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2012年,我國加入世界骨髓庫,為28個國家的360名患者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 上海科學家發現腦垂體激素遠程調控骨髓內造血幹細胞數量
    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發表的論文首度揭示人類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在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是負責生成人體所有血液細胞的始祖細胞。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EHT是一種由血源性內皮細胞分化為HSPC的過程。2.Cell Rep: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或能源源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的新方法doi:10.1016/j.celrep.2020.10847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對稀缺、救命的造血幹細胞(HSC)擴增至關重要的特殊蛋白質。